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6 毫秒
1.
网络政治是网络信息技术给政治制度、政府管理、国际关系等领域所带来的新型政治现象、政治载体、政治格局和政治特点的总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社会公民可以快捷的通过网络参与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对社会政治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政治参与具有政治参与身份匿名、参与方式多样、参与成本低廉、参与空间开放等特点。公民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电子投票、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等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政治参与提高了公民的政治自由程度、发展了政治参与方式和增强了公民对公权力的监督约束。  相似文献   

2.
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方式。根据网络技术发展与社会政治参与的关系理论,网络技术的发展程度与社会政治化水平存在着辩证关系,而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就体现为网络技术在政治应用过程中所起到的社会政治化的促进和阻碍作用。社会信息化水平、传统管理体制和网络管理程度是目前影响我国公民应用网络技术参与政治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服务型政府建设强调以服务公民为导向,治理模式由政府单一治理模式转变为政府、社会、公民合作的多元化治理模式,让公民积极参与到公共治理中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公民表达政治情感,进行社会监督和政治参与的新渠道。服务型政府建设与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积极推进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是政府管理实现公共服务的主要途径。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政治文明建设的一种新渠道。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被视为公众传递信息、表达意见、评论时政、释放情绪等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工具,这种局势下催生了“网络民主”的发展.作为国家与公民交流的新窗口,推动了民主建设.网络政治参与的“阿喀琉斯之踵”在于:“网络群体极化”极易独霸话语权,挑战政府的治理权威;“数字鸿沟”引发非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威胁民主建设;“信息爆炸”孕育了不稳定的政治心理,加大了实现政府善治目标的难度.为此,从善治视角下,探讨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府的挑战,并以此为逻辑,从政府和公民两个角度提出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与规范,从而推动善治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学界热点,但缺少关注女性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关研究。来自H市的实证调查发现,在政府的鼓励下,女性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意愿较为强烈。从网络监督视角看,女性公民政治参与意愿的强度与其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密切相关。女性公民遇有政治梗阻时,其参与意向骤减。因此,为增量女性公民参与意愿,还需做出制度性努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化,网络政治参与正成为公民涉足政治生活的主要方式。所谓网络政治参与是指以网络为途径、手段,参与制定、通过或贯彻公共政策的行动。与传统政治参与相比,网络政治参与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将从网络政治参与的含义及特点,网络政治参与双重影响,完善网络政治参与的路径三个方面来分析网络政治参与这一新型的公民政治参与方式。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社会公民可以快捷的通过网络参与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对社会政治事件的参与度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社会转型,越来越多的网络群体事件凸显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问题。网络参与的主体、客体和时空场域共同构成了网络群体事件的基本要素。网络群体事件具有突发、难控、广域和虚实的特征。网络群体事件的政治价值在于发展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实现了对政务工作的监督管理和促使政治权力的移转。  相似文献   

8.
浅析对我国行政权力的网络舆论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让人民监督权力,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我国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增强,网络为我国公民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载体。本文阐述了我国行政权力网络舆论监督当前发展的现状,探索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对于我国行政权力进行网络舆论监督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的参与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的意义及现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定性分析,从体制建设、政府与公民交流、公民参与意识和网络参与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为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转型,公众的政治参与热情不断高涨,表达诉求也越来越强,网络问政、媒体曝光、群众督查等越来越成为社会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和行使公民监督权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探索和创新体制外社会监督模式,有助于弥补体制内监督的不足,拓宽监督渠道,提高监督实效,有利于引导公民进行有序政治参与,保障公民监督权,增强人们政治认同感,从而加快我国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1.
赵振江  李宁 《保定学院学报》2011,24(6):25-27,56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为中国公民方便快捷地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民意表达方式,推动了政府信息透明化、政务电子化,缩小了"数字鸿沟",提高了网络民主的广度和深度。但网络科技又是一把双刃剑,在为网民进行政治参与带来自由和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分析研究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网络民主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它对拓宽利益表达渠道、整合民意、提高政治参与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的网络民主异化与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背景密切相关。网民参与心理非理性,参与主体、议题和制度等存在的问题,导致网络民主在发展中出现异化。结合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探寻出路:培养健康的网络政治文化和成熟的民主意识、政府公开权威信息推动网络议题多样化、加快国家信息化建设实现参与主体多元化,同时推动网络民主的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范式转换的新取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公民政治参与范式正在发生着替代性的变化,即出现了从革命型政治参与向建设型政治参与范式、动员型政治参与向自主型政治参与范式、激情型政治参与向理性型政治参与范式的发展态势。它将为中国政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大众政治参与的水平与民主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所以民主国家总会通过各方面协调努力来促进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但是近年来,无论是民主化程度较高的西方,还是正处于民主建设中的我国,大众的政治参与程度一直较低,甚至出现了政治冷漠。要改善这种现状,促进大众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质量,必须先了解大众参与受哪些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政治文明视野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参与不仅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表征和推动力量。目前,我国的公民参与已经有了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公民参与正在形成。但不可否认,当前我国的公民参与还存在着公民参与的物质条件受到限制、公民文化的缺失及公民主体意识的薄弱、公民参与的组织机构和渠道单一、公民参与的制度保障不足、公众制度化参与意识薄弱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形成了对政治文明建设的制约。对此,我们应努力做到: 1.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公民参与的物质基础。2.构建公民文化,培养公民主体意识。3.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快公民参与的制度创新。4.加强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6.
参与视角下大学生社会公益困境的分析与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治理理论的发展和公民社会的兴起,从外部环境上促进了中国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公共参与的扩大,中国非政府组织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不断呼唤第三方力量,公民参与意识的提升的同时,环顾不断涌起的高校公益组织,它们作为NGO的雏形,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也遭遇着发展的困境。通过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不仅要从高校公益组织自身而更要从社会公益整体发展瓶颈的突破需求角度对参与各方提出更高的诉求。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中国高校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政治环境和谐发展、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大学生个体以及整个社会具有独特的价值,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研究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关键问题,剖析大学生政治参与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作用,提出强化大学生政治参与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拓宽政治参与渠道,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等一系列措施,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使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有了理论指导,并且,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对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社会在稳步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不仅能够进一步促进社会的政治稳定,还能够促进政治延续向前发展。同时,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对高校德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不断深化,基层统一战线内部构成发生深刻变化,统战对象和领域都大量增加。基层统一战线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体现,但当前我国公民在政治参与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转型期要利用基层统一战线的特点和优势,在进一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主体、提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制度保障、营造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良好环境、取得民主监督成效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背景下,网络提供了更好的政治参与的手段,而作为接触与使用网络最频繁的大学生群体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的行为更加值得关注.贵州高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如何利用网络表达自己的政治权益和诉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研究发现,欠发达地区高校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呈现隐私化、个性化等特点,对此,提出欠发达地区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