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国宏 《职教论坛》2006,(6X):48-50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倡导和坚持“三贴近”原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体现与要求,也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根本途径。要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真正实现“三贴近”,必须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应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建设。  相似文献   

2.
当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作出了重大调整和部署,是当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重大举措。落实《意见》精神,有必要发掘学生兴趣点,积极推动“四贴近”;开发多元化资源,努力做到“三结合”;占领教育主阵地,力求做到“两保证”;坚持以学生为本,厉行治校“一落实”,从这四个方面入手,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3.
今年10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新形势下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纲领。为达到《意见》提出的“一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三个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四个提高”(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目标,笔者在多年教学积累的基础上,反思当今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坚持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也是为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和自身内在症候亟待解决的现状,探索思想政治理论改革创新策略成为现阶段的务实选择。为此,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治理;要强化教师队伍,扮演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播种者”和“施肥者”;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要坚持“八个相统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以人为本,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的召唤,也是教学的现状所需.体现在教学中,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心人,服务人,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激励人,发展人,树立教育的社会性价值.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正确处理好课堂育人与实践育人、教育与自我教育、教材改革与教师提高这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马克思“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论断的理论与实践回应,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能够纠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思辨缺席”现象,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时代教学思维,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遵循“建设性”达到“理论的彻底”,又要坚持“批判性”最终实现“彻底的说服”、“掌握群众”,实现以“破”促“立”、“统分结合”、“有机结合”。二者辩证统一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优化教学内容设置、改革教学方法的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7.
张国宏 《职教论坛》2006,(12):48-50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倡导和坚持"三贴近"原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体现与要求,也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根本途径.要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真正实现"三贴近",必须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建设.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授民族传统文化要坚持辩明“精华”与“糟粕”的基本原则;坚持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方向;坚持中华传统文化“多元一体”的内容;坚持科学评析“文化复古”的立场。在教学中,要从教材体系、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上探索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进”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央16号文件颁布以来,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个关键环节”,抓好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两支骨干队伍”,坚持注重研究引领、注重课堂质量、注重教师主导、注重贴近需求、注重拓展阵地、注重凝聚合力等“六个注重”,加强科学谋划,深化德育内涵,创新工作方法,拓展育人阵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必须以学生为本.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体现在师生关系上就是要尊重学生,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就是要贴近学生、贴近现实;体现在教学方式上就是要从灌输走向对话.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期待。"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何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一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优秀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改进中不断加强,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而且要有效地利用相关的实践教学资源,逐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相似文献   

12.
面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与调整,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日显重要。教学实践证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应做到“三要”。即:一要贴近学生实际状况,二要注重课堂教学艺术,三要发挥教师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3.
高璐 《教书育人》2007,(9):88-89
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增强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确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获得实效,就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入学员头脑作为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着眼点,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真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大思政”教育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为提高教学效能,要坚持守正与创新,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载体,拓展教学内容体系。雷锋精神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价值的重要载体,从价值维度、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将雷锋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达成雷锋精神育人目标,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构建“大思政”格局。  相似文献   

16.
面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与调整,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日显重要。教学实践证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应做到“三要”。即:一要贴近学生实际状况,二要注重课堂教学艺术,三要发挥教师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坚持"五个融合",即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教学基本规律相融合,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日常管理教育相融合,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与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相融合,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党建研究相融合,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相融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雁 《江苏高教》2006,(3):104-10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三贴近”,这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在工作实践中落实“三贴近”,要注意把握三条规律、突破三对矛盾、实现三个转换。  相似文献   

19.
转换话语体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实现这一目标,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话语体系本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一个必要的保证。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话语体系从意识形态话语向学术话语、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理论话语向实践话语的转换,则是提高和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0.
教学话语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关键要素,承载着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功能,支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关涉青年学子的价值认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失“温”、失“效”、失“时”、失“衡”的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设置“情理相融”的教学话语内容,构建“刚柔并济”的教学话语方式,拓展“结合联动”的教学话语载体,打造“师生共享”的教学话语共同体,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创新的多维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