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瀛丹 《考试周刊》2011,(12):42-43
海明威作为迷惘一代的代言人,其成名作《太阳照常升起》被认为是"迷惘一代的宣言"。《太阳照常升起》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折射出以作者为代表的、经历了一战炮火洗礼的那一代人的心路历程。本文以《太阳照常升起》这部长篇小说为解读对象,通过心理学批评方法,分析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心理特征,从而较为客观地探究海明威创作中的"迷惘的一代"在战争的影响下的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人公盖茨比与《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巴恩斯是"迷惘的一代"文学中的青年典型,他们在一战后美国物质化时代中不同的人生抉择折射出了美国梦的变迁,也由此体现出作家对美国文化的时代反思。  相似文献   

3.
刘海霞 《文教资料》2013,(3):23-23,34
本文通过对海明威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凯瑟琳与《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贝瑞特两个新旧女性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出战争对女性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因此在世界坛上具有很高的学价值。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反映了迷惘青年的心声。但是,他们并不是真正的迷失,而是在绝望中挣扎,寻找出路、追求完美,实现个人价值。  相似文献   

5.
《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启了姜文的导演之梦,《鬼子来了》奠定了他不可撼动的导演地位,《太阳照常升起》将他推向舆论争议的风口浪尖,《让子弹飞》让他再次回归商业和大众审美,赚得盆满钵满。尽管有人抱怨《太阳照常升起》晦涩难懂,怀疑《让子弹飞》商业色彩太浓,但是仍然有些东西我们只能在姜文的电影中找到,只能从他的思想深处挖掘。从叙事视角、叙事模式、叙事策略等方面出发,探究姜文电影的叙事风格,力求揭示出叙事风格背后构筑的视觉神话。  相似文献   

6.
中国导演姜文执导的影片《太阳照常升起》不得不说是中国电影新的挑战和尝试,为观众带来一种全新的欣赏角度。本文立足于该影片的结构与中心,阐述了《太阳照常升起》的后现代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7.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美国学界普遍认为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是美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是上世纪20年代迷惘一代作品的代表作。海明威在小说中集中揭示了20世纪20年代由一战的创伤所带来的爱情死亡这一具有普遍性的主题。海明威的作品紧紧契合时代的流动脉搏,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感受力,表现了人类在一个特定时代的生存状态及精神饱受磨砺的艰辛历程,这些主题离不开人物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8.
T.S.艾略特曾说过:"我们所有的探寻的终结,将来到我们的出发之地。《太阳照常升起》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成名作,也是"迷茫的一代"文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作之一,被公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在国内近些年对《太阳照常升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题研究,写作手法,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原型批评,存在主义等角度解析该作品,但利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的寥寥无几。本文通过对小说中狂欢化艺术特色进行分析,从一个新的视角解读该小说,并简单分析这种现象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9.
很多作家都看重自己作品的名称,海明威尤其如此。海明威的成名作《太阳照常升起》的初稿写完以后,他开始重新斟酌标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老人与海     
背景搜索本书成书于1952年,作者厄纳斯特·海明威(1899—1961)曾在《堪萨斯城明星报》当记者,记者生涯练就了他简洁明快的文风。一战期间,他作为救护队成员服务于意大利前线。他本以为,战争将成就一个男人;不料,战争最大的功绩是摧毁人的理想,也使人不再相信爱情神话。1926年,《太阳照常升起》出版,海明威也因此书而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老人与海》取材于一古巴渔民的真实经历,是海明威于晚年证明自己创作实力的中篇杰作。小说最初在《生活》杂志匿名刊出,小说简洁有力的风格深深打动了读者,同时也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作者到底…  相似文献   

11.
海明威是20世纪最杰出的美国作家之一。他的反战思想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迷惘一厌战一呼唤人性复苏。三个阶段的代表作分别是:《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他的反战思想在当时、在今天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海明威是美国最富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擅长运用象征、比喻等写作手法,给了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也让文本更加充实、多元化。在《太阳照常升起》这一广为人知的小说中,"酒"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对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都有着映射作用,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国小说家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英国小说家劳伦斯的《圣马》和伊夫林·沃的《罪恶的躯体》都出版于20世纪20年代末,当时世界正处于一战结束后的恐惧与绝望之中。三部小说都表现了疏离感这个重要的内容:《太阳照样升起》和《圣马》关注的是独立个体的疏离感,《罪恶的躯体》则反映了两代人之间的疏离感。三部小说都揭示了现代战争是造成人们疏离感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的第一部小说,沿袭了<圣经·旧约>的重复简洁风格.本文旨在通过海明威的家庭宗教背景、个人经历、糅合在作品中的宗教成分等几方面分析<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宗教因素.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作为上个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对世界文学史具有重要影响力。其中,《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的首部长篇小说,深刻地体现了女权主义思想,本文围绕《太阳照常升起》作品进行阐述,分析了其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当代性别研究理论认为,性别身份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杰克·巴恩斯的男性身份经历了建构、挫折和重构的过程。杰克最终识别了男子气概的伪装,领悟到纯粹的英雄精神,并以此为基础重构男性自我。  相似文献   

17.
看到这个题目,你也许会哑然失笑:海明威这个已经作古半个世纪的美国大作家,怎么跑到这里来指导我们写话题作文了?噢,朋友,你先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任何作家都看重他作品的标题,海明威尤其如此。1925年9月,海明威的成名作《太阳照常升起》的初稿写完以后,他开始斟酌标题。他在笔记本上开列了一长串名称:《费尔斯塔》《垮掉的一代》《注入大海的河流》《两人在一起》《旧习未除》。但这些题目都不能使海明威满意,于是他就到处翻书。当他看到《圣经·传道书》第一章中的一段话时不禁怦然心动: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太阳照常升起,…  相似文献   

18.
战争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生命的牺牲和肉体的创伤 ,更是精神上的创痛。本文通过对海明威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 3个主要人物杰克、勃莱特、科恩在旅居欧洲时的生活经历和他们无法排遣的心理痛苦和精神苦闷 ,说明笼罩在战争阴影下人民的痛苦和不幸  相似文献   

19.
在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海明威对主人公杰克隐秘创伤的省略描写所造成的本空白具有丰富的象征含义。本通过拉康的主体理论分析阐释了这一本空白的象征含义,即杰克隐秘的生理创伤象征了战后整个社会男子气概的缺乏,而男子气概的缺乏则又象征了战争对人类心理的创伤。  相似文献   

20.
当代性别研究理论认为,性别身份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杰克&#183;巴恩斯的男性身份经历了建构、挫折和重构的过程。杰克最终识别了男子气概的伪装,领悟到纯粹的英雄精神,并以此为基础重构男性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