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掀起了媒介私人化热潮,个人通过网络尤其是社交媒体生产以及传播信息,同性恋群体积极掌握与利用媒介话语权维护自身权益。本文使用最新的数据,分析同性恋群体的网络使用情况,得出同性恋群体对媒介话语权的掌握实现了从依赖网站和网页到大力使用社交媒体的转变,社交媒体融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成为社会少数群体与社会大多数人群进行沟通和传播的绝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汪罗 《今传媒》2015,(2):175-176
媒介的演化过程反映着社会的变迁图景,也透视着群体的观念变迁。文章探讨了在媒介演化路径中同性恋群体的媒介使用及其观念变迁,认为,媒介及其人性化的演化路线成为同性恋群体突围边缘身份、寻找积极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同时,对同性恋群体观念变迁的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汪罗 《东南传播》2015,(8):53-55
同性恋的"出柜"问题是社会现代性中区别于异性恋观念主导、家本位伦理道德的一个显像的社会议题。过往研究大都偏向实证,分析同性恋群体的媒介接触、集体认同、道德观念、文化偏见等;还有些研究则着重阐释同性恋群体的不同媒介形象。本文拟以新闻生产的研究视角为基础,结合"库克出柜"的媒介报道框架来试图阐释"出柜"如何被媒介赋予意义。文章认为,媒介建构着同性恋看与被看的媒介现实、同性恋者自身由想象到行动的转变及诠释该群体的现实生存图景。在媒介积极赋予"出柜"以意义的背后,更是有一系列的话语隐喻。  相似文献   

4.
同性恋问题在中国长期以来是个暧昧而又敏感的话题。尽管现实中存在着数量颇为巨大的同性恋群体,但主流社会对其采取的态度大多却是回避和漠视;进入21世纪,同性恋问题日益被提上了主流社会的议事日程,长期处于社会边缘甚至被彻底打入地下的同性恋群体逐渐浮出水面。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本文将着重从网络媒体的角度入手,探寻它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4,(13):8-12
2013年4月冰岛女总理携夫人访华,作为中国政治风向标的央视新闻联播在报道中刻意回避冰岛女总理的同性恋身份及其同性伴侣,这引发了同性恋者"寻找夫人"的网络集体行动,并以此表达其群体的诉求。相比之下,中国市场化媒体以政治新闻娱乐化的方式突出报道冰岛女总理的同性身份及其夫人,着力凸显同性恋这一所谓的官方敏感话题。然而,政治娱乐化的背后却是对中国同性恋现实问题的遮蔽。面对中国和外国在同性恋问题上存在的文化差异以及中国内部异性恋主流文化与同性恋亚文化并存的现状,中国媒体该如何呈现同性恋呢?本文着力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来回答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同性恋是一个被边缘化的群落 ,被视为极端的“越轨婚恋”而受斥责与歧视 ,我国新闻传播特别是主流传统媒体鲜有涉猎报道 ,这也加剧了社会对这个问题的敏感性。随着改革开放公众对同性恋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 ,不再成为忌讳的话题。各类新闻传媒同样应顺应时代改变观念 ,抱以科学和求实的态度 ,客观、公正将同性恋纳入日常报道视野 ,并注意报道方法与度的把握 ,正确引导社会对这一特殊的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了解 ,澄清误会 ,消除偏见 ,协助他们融入社会大家庭 ,求同存异地共创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7.
赵红 《新闻知识》2008,(4):39-40
"媒介女性形象"是指媒介对客观世界中女性群体的再现和呈现。一方面,它表现为社会对女性群体特性的主观性态度认知,这种认知即对女性"形象"建构过程与大众传媒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媒介女性形象"也是高度情景化的、与客观世界中女性群体  相似文献   

8.
电视体育传播中媒介话语权的失衡是媒介传播中常见的问题,因此,电视体育传播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事件的客观真实性;构建高品位的体育文化内涵,增强体育传播的深度和价值;发挥电视体育大众传媒社会公共平台传播职能,构建普通弱势群体媒介话语表达空间;增强电视体育大众媒介传播的社会责任感,杜绝媒介传播领域在强势群体领域的极化。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同性之间的感情在此前的同性恋电影中被视为事件的话,那么这种感情在《今年夏天》里已经淡化为背景;如果说此前的同性恋电影创作是为了唤起人们对这一群体的注意的话,《今年夏天》已经把同性恋人群还原为正常。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越来越宽容,这是《今年夏天》所昭示出来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0.
在新传媒环境下如何加强儿童媒介启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媒环境,是指由个体或群体接触的传播媒介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环境.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社会个体与群体的生存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传媒环境. 有调查显示,现代社会人们头脑中关于"社会图景"的信息95%以上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获知的.媒介的技术特征(口头传播、书面传播、电子传播等)决定着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比例,信道特征与容量,而媒介的社会特征(媒介的立场、风格、传播内容及其选择标准等)则决定着人们的社会视野和社会认知(如看到什么以及以何种方式从何种角度看到等).  相似文献   

11.
一 同性恋是指以同性为性爱对象的性欲取向和性行为.①虽然"同性恋"、"同性恋者"这些名词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工业化才出现的,但其现象是普遍存在而且源远流长的.古埃及人、古希腊人把男性间的性爱行为看成是神圣的事; 玛雅文明对同性恋很宽容,认为是天性使然;  相似文献   

12.
同性恋是指以同性为性爱对象的性欲取向和性行为.①虽然"同性恋"、"同性恋者"这些名词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工业化才出现的,但其现象是普遍存在而且源远流长的.  相似文献   

13.
论文采用内容分析方法,结合拟态环境、刻板印象等理论,考察新浪网新闻频道2014年关于90后的报道,重点研究新浪网呈现的90后媒介形象,判断其在对90后报道中是否客观公正。结果表明,在新浪网关于90后报道中,整体比较客观,有助于加深大众对这一群体的理解,使其得到社会更多认可和包容;另一方面,报道也存在议题偏向、报道细节失真等问题,易使社会大众对其产生固有成见与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4.
王媛 《今传媒》2012,(2):148-149
时下,同性恋对于大众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个群体一直都在,从隐蔽到现在的被关注。本文首先对同性恋进行了界定,其次运用标签理论讨论了同性恋媒介形象的形成,最后对媒介构建的同性恋形象进行罗列总结。  相似文献   

15.
王媛 《报刊之友》2012,(2):148-149
时下,同性恋对于大众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个群体一直都在,从隐蔽到现在的被关注。本文首先对同性恋进行了界定,其次运用标签理论讨论了同性恋媒介形象的形成,最后对媒介构建的同性恋形象进行罗列总结。  相似文献   

16.
吴思媛 《青年记者》2009,(16):31-32
一 同性恋是指以同性为性爱对象的性欲取向和性行为。①虽然“同性恋”、“同性恋者”这些名词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工业化才出现的,但其现象是普遍存在而且源远流长的。古埃及人、古希腊人把男性间的性爱行为看成是神圣的事;玛雅文明对同性恋很宽容,认为是天性使然;大洋洲的美拉尼西亚部落把同性性行为视作青少年的成人化仪式并保留至今。②  相似文献   

17.
马燕 《东南传播》2014,(11):18-19
以微博为代表的虚拟社交应用已经成为受众与媒介人物产生准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以准社会交往理论为视角,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按照经典的"环境认知——价值形成——社会行为"传播效果层次研究模型,分析青年群体虚拟社交行为的传播效果。结果显示,受众对媒介人物有较高的价值认同,容易造成"晕轮效应",但准社会交往关系依然比较脆弱。对青年群体而言,只有加强媒介素养的培养,才能保障健康的准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18.
本应成为社会骄子的"女博士"群体在媒介的符号学建构和过度阐释下成了一个为世人边缘的"神话"场域。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理论、巴特的"神话"理论和桑塔格的"过度阐释"理论证明了媒介以符码为工具异化"女博士"群体,并在整个社会偏向的驱使下成为边缘化"女博士"群体的幕后推手。解构媒体强加的"神话"场域,校正社会对于"女博士"群体的狭隘偏见,不仅依赖于媒介的修正,更需要"女博士"群体主体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9.
赵宇 《东南传播》2018,(5):58-61
通过对《中国青年报》1997年至2017年关于同性恋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以及文本分析,考察其在上述时间段里建构的同性恋媒介形象.主要发现有:总体报道数量较少;报道时间上持续关注同性恋群体;报道侧重于传播观点、告知信息;总体以中立的报道倾向为主;主要采用单一的外视角叙述,多采用高危人群、身份认同以及污名化的报道策略;同性恋者在报道中总体呈现被艾滋病裹挟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王齐 《视听》2022,(3):153-155
微信小程序"小年糕+"借助轻量化产品优势,瞄准银发经济蓝海发力,从用户定位、功能设置、内容策略等方面着手,回应了银发群体在媒介使用和情感表达层面的旺盛需求,不仅提供了聚焦银发经济的媒介发展策略,同时也从侧面提醒社会需关注打造良好信息环境与弥合数字代沟等相关问题.中老年群体作为数字社会中的边缘群体,正显现出其在信息参与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