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地方电视传媒作为各地区的主流媒体,对地方热点事件播报、社会舆论监督以及传统文化传播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发展以及央视节目挤压的背景下,地方电视传媒需加强传统文化与电视传媒的融合,打造特色传统文化节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据此,本文立足于传统文化,就地方电视传媒发展策略做了阐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资本永远无限追求商业利益和中国传媒市场的两大“潜力”——人口众多带给传媒产品的巨大消费潜力和有待开垦的文化资源潜力,外资电视传媒被中国这块巨大的传媒市场深深吸引着。通过中国市场,外资电视传媒有了两种赚钱的方式:将国外传媒产品卖到中国和将中国文化资源卖到国外。这使得外资电视传媒通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的全球化以及电视传播的跨国化给我们的电视传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中国的经济成长和文化市场的开放,海外传媒巨头纷纷"登陆"我国电视传媒市场.探讨加入WTO后电视媒体的背景,分析WTO背景下我国电视传媒的"不足",探寻电视传媒发展的对策,这是当前很值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电视传播是文化传播,探索与引导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是中国电视传媒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的先进文化构成于地方的先进文化,地方先进文化的弘扬和地方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探索与引导的重任,就历史地落到了地方电视传媒的肩上。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播时代,体育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获得了电视传媒的青睐,二者的互动促进了彼此的发展.本文详细地分析了体育文化的电视优势及电视传媒对体育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论述了内涵丰富的奥林匹克文化及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而阐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电视转播的文化基础,为奥运电视转播增添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将电视传媒上升到文化层面上的时候,电视传媒也不单单是一种传媒的工具,它还有其更为重要的职能即文化传承的载体。我们所提倡的电视传媒应该是这样的传媒:它立足于电视台.放眼全社会,通过电视媒介的手段,来为社会大众提供文化服务,创造健康的文化氛围,诱导丰富多彩的生活时尚,制造文化消费的热点和兴奋点。与其他文化传媒形成良性的互动配合。共同推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贾冀川在《电视传媒的精英化渴望与文化精英的大众化想象——从(百家讲坛)说开去》一文中指出,电视传媒是大众文化中影响最大的一种形式,其通俗性、大众性、娱乐性、无深度感等特点与精英文化的启蒙性、批判性、创造性、思辨性、个性风格等特征是完全对立的。但是,电视传媒从来没有放弃对精英文化的追求和渴望。如果一个电视节目过于迎合大众趣味,很快会因观众新奇感的丧失而被大众抛弃,这不仅仅是电视节目品位的问题,更是一个节目生命力能否长久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笔者根据网络"E"时代的特点分析了新媒体对电视传媒的冲击与挑战:受众的分化与窄化、收视习惯的转变。基于此,笔者对电视传媒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具体的策略:电视传媒不但要凸显全球化与本土化融合的特点,还应与新媒体有机结合,方能实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电视图书的繁荣使其成为出版界与电视界谈论的焦点。电视与图书的结合自有其不可回避的传媒发展趋势。文章着重探讨了电视图书类型变迁,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电视图书对于文化思想传播并非最佳途径,尽管这种传媒融合模式在传媒市场化道路上有其积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传媒业界实践和传媒理论研究两个层面的变化为依据,揭示中国电视媒介纠结的多重矛盾关系,探讨了当下电视媒介文化发展的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11.
基于资本永远无限追求商业利益和中国传媒市场的两大“潜力”——人口众多带给传媒产品的巨大消费潜力和有待开垦的文化资源潜力,外资电视传媒被中国传媒市场深深吸引着。通过中国市场,外资电视传媒有了两种赚钱的方式:将国外传媒  相似文献   

12.
新竞局 新战略——试论西部电视传媒经济的再跨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国内电视传媒从集团整合走向了经营深化,境外媒体加紧抢滩,央视推出新闻频道,电视传媒呈现出一轮火热的新竞争格局。在新的机遇与挑战下,笔者对西部电视传媒经济背景及现状做了直观的分析,并聚焦未来,从文化优势的差异定位、资源整合的核心竞争、协作联盟的跨区域经营,提供了西部电视传媒经济再跨越的战略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近年,不同传媒之间的相互融合与跨媒体互动传播已成为传媒文化的新态势。其中,融合电视与图书的跨媒体传播是一种新的传媒文化景观。电视图书在优秀电视节目的基础上运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中国电视传媒上网现状扫描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电视传媒上网的四个特点:内容设置大同小异;界面设计水平参差不齐;网播刚刚启动;与外国电视传媒和国内电子报刊相距甚远。着重比较了因特网和电视在传播范围、传播方式、传播条件和反馈方式四个方面各自的优势,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融合互补的态势及不可互相取代的原因,进而提出了中国电视传媒面对网络时代来临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电视传媒是中国整个电视传媒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视专题片作为有鲜明创作特色的电视节目形态,它的发展在体现电视总体制作水平的同时,同样对电视传媒事业有着一定的带动作用。做好西部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与发展工作,在提高电视节目质量的同时,有利于对西部文化的传播,也有利于丰富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6.
首都未成年人电视收视行为分析报告(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首都未成年人电视收视数据调查"的有关数据统计结果,从未成年人的电视收视生涯、收视满意度、收视动机、收视渠道等方面深入探析电视与未成年人身心成长进程之间广泛而深刻的互动关系,揭示了电视在与未成年人多边互动中所提供的丰富信息参照和多元成长可能性,指出当代少年儿童电视传媒的制胜之道在于坚决实施少儿节目的本土化、民族化、现代化,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文化区域内的电视人文资源和人力资源,坚定地以少年儿童为本,以快乐观念为内核启动少儿电视运行,以真诚质感启迪少儿电视文化时空,以产业思维指导少儿电视传媒,建设符合现代中国未成年人心理特点、成长阶段和接受习惯的电视传媒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王炎龙 《声屏世界》2003,(10):11-13
作为西部省级电视,频道上星、西部省级电视集团成立与合作、四川电视节的品牌效应、贵州卫视打造“西部黄金卫视”、各省台的有线与无线合并、频道与节目改版等等,已愈来愈显示出较大的竞争力。但与东部传媒相比,西部各省传媒产业处于相对劣势。区域传媒产业之间的严重失衡,传播行为与传统文化的冲突,阻碍了区域经济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迫切需要突破传统的僵化的思维和运作模式,调整传媒产业结构,优化配置传媒资源。对此,分析西部省级电视所面临的困境,建构西部战略区域传媒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从而改变其失衡格局,推动西部传媒产业与区域经…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文化多元化是现代传媒进步的重要标志,它是社会文化多元化在电视媒介的反映,又对社会文化多元化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19.
立足本土美国传播学者托尼哈里森在《传播技巧》一书中指出:“所谓传播媒介的定位,是指一个传播媒介的特点在受众心目中的总体反应。它包括传媒的地位、报道质量、受众的类型以及该传媒有别于其他传媒的特质或价值。”①即传媒的定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报道什么和如何报道。湖南电视和凤凰卫视成功的秘诀之一在于他们都能很好的进行自我市场定位,立足本土文化。1.地域本土特色。湖南电视位于革命之乡──湖南,其受众也主要以湖南人民为主。作为地方电视台,湖南电视立足湖南,紧紧依托湖湘文化。湖南丰富的人文资源,独特的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20.
段根山 《新闻知识》2007,(11):71-72
电视传媒已经成了当今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方便快捷的传播方式,直观鲜活的表达特点,被人们广泛接受和喜爱,在社会生活的变化中,电视传媒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