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闻前哨》2007,(2):42-42
据1月12日《新闻晨报》报道:东方卫视将聘请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阳光化基金会董事局主席杨澜担任新闻节目特约主持人,不定期参与主持东方卫视国内外重大新闻的报道。杨澜驾驭重大新闻的能力以及国际化的主持风格吸引了东方卫视的视线,由杨澜主持的名牌节目《杨澜访谈录》在东方卫视播出以来赢得广泛赞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杨澜访谈录》于2001年由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创办并主持,是一档高品位、高质量的访谈节目。节目定位不同于其他娱乐类的访谈节目——被采访对象多是演艺明星,聊的主要是趣闻轶事和花边新闻——《杨澜访谈录》所邀请的对象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阶层的精英.人文和国际化是这档节’目的最大亮点。节目以精彩人物和精彩话题为支撑,畅谈个人成长经历,分享成功的经验和人生感悟,拓展节目的广度和深度,着重表现个人在社会的大背景下成长、变化的细节.寻找生活中温暖的情愫和人性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3.
查谦 《现代传播》2006,(5):162-164
电视节目作为大众文化的载体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社会主流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又记录和吸收着新的价值观。在目前众多的电视人物专访节目中,《杨澜访谈录》是较为引人注目的一个节目。自1998年以来,杨澜一直坚持做着人物专访系列,从《杨澜工作室》到《杨澜访谈录》,几百个人物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杨澜成长于传统文化浸润的北京,大部分被访者来自两岸三地,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大中华文化区的群体身上都留有深深的烙印。无论身处何方,来自于哪一个领域,提问与被问者都散发出强烈的文化认同。认同这样一种文化传统,就意味着信仰和遵从其基本价…  相似文献   

4.
《杨澜访谈录》已形成一套为自己量身定做和可持续发展的完整节目生产链,并从多重角度助推自身品牌价值的建构.重视内容生产,积极建设团队,跨界经营整合,《杨澜访谈录》成功的价值建构对其他同类型节目的品牌化运作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澜访谈录》是由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创办并主持的一档高端电视采访节目,节目创办于2001年,至今已走过十多年的光辉历程,节目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方面的热门话题,与世界各地不同国度、不同领域的知名人士、"重量级"嘉宾坐而论道,倾情对话,将嘉宾的人格力量和社会价值作为节目的终极呈现。栏目以精彩人物、精彩话题为主要特色,关注人的性格特征和独到见解,通过人物访谈揭示历史真相,展示心灵的真实,以  相似文献   

6.
成放 《新闻实践》2011,(7):75-76
《杨澜访谈录》影响有多大?只要用一个数字来回答便可见端倪:她采访了500多位精英人士,这在传媒界可能无人能与之比肩。500多人遍及世界各地和中华大地,可说都是各国政要和各界风云人物,或多或少影响着时代的旋律。  相似文献   

7.
如今,各种访谈节目充斥着我们的电视荧屏,如《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背后的故事》等。怎样让层出不穷的访谈类节目立于不败之地,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和驾驭现场的能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佟静 《报刊之友》2013,(7):70-71
本文选取《杨澜访谈录》为研究个案,在媒介社会学的视野下,考察其媒介生产和社会控制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由此给我们解读媒介机构与社会情境、媒介生产与社会控制之间的关系提供现实依据。同时,也通过对《杨澜访谈录》的个案的深度解析,为我国电视访谈节目的生产与发展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当杨澜女士把《正大综艺》主持得红红火火,名噪国内外时,她却突然宣布退出《正大综艺》,前赴美国私立纽约大学电影电视系攻读硕士学位。听到这一咋舌的消息,观众有些不解;杨澜《正大综艺》主持得好端端,干么又要留洋呢?是否又要“嫁”个蓝眼睛,黄毛发风光风光?其实不然,杨澜真诚地、实实在在地向观众说了自己的心里话:自己学生时代的贮藏基本耗尽,现在“电力”不足,她要去“充电”。经杨澜这么一说,观众无不感激。原来杨澜出去的目的不是风光,而是面壁求学求艺,为的是进一步把节目主持好,以求高层次的艺术品位,以带给观…  相似文献   

10.
名人访谈类节目,在我国现有的电视节目中,大致存在两种形态,一种以央视的《艺术人生》为代表,访谈人员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三部分组成;另一种以阳光卫视的《杨澜访谈录》和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为代表,节目通过主持人(记者)与嘉宾的双向交流完成。本文试结合后一类型节目从策划定位到制作传播的全过程,对《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能从两档优秀节目的个案对比中分析我国名人访谈类节目的制作经验。  相似文献   

11.
名人访谈类节目.顾名思义就是对名人进行的专访托道。这类电视节目大致存在两种形态,一种以央视的《艺才人生》为代表,访谈的人员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三部分组成;另一种以阳光卫视的《杨澜访谈录》和凤凰卫视《鲁豫有约》为代表,节目通过主持人(记者)与嘉宾的双向交济完成。而后一种形式几乎占据了电视荧屏上访谈类节目畔的一半以上。本文试结合后一类名人访谈类节目.从策划定位到制作传播的全过程.对《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能从这两档优秀节目的对比中分析出我国名人访谈类节目的制作经验。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杨澜访谈录》是阳光卫视制作的名牌访谈节目。阳光文化将近年来制作播出的优秀文化专题片加以艺术包装,巧妙地将电视语言转化成平面的“电视图书”概念,制作一套“阳光文化电视图书”。这在我国出版界是一项创新。《杨澜访谈录》曾在多家出版社以纸介质出书。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名人”“双名人”效应的日趋理性,“杨澜访谈录”系列图书在出版发行上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困难。近期《杨澜访谈录》落户中国城市出版社,经重新策划包装,以全新的创意和形象推出。此书面世后受到读者的好评。为此记者采访了城市社副总编辑,《杨澜访谈》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杨澜访谈录》的心理学发生机制上,探索分析了当下有影响力的"高端"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创作规律:第一,访谈创作需基于深层的人格;第二,兼顾成功和人性,后者尤其重要;第三,快速建立与受众的专业和人性常识的对接;第四,访谈者的人格特质要求。由此,提供了解析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创作规律的专业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4月20日至24日,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作句适今中国第一位、也是亚洲首位女性,参加了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世界媒体围桌会议.这使得她再天成为中国亿万双眼请的“焦点”.中国人认识杨澜非且喜欢上杨澜是从中央电视台的《正大综艺》开始的.她与赵忠祥搭档,一者一步,相映成趣.单从长相上著,老实说,杨澜算不了漂亮,更不属于“靓女一族”,在持重睿智的赵忠祥面前,杨澜活拔而机敏,更多地表现出她自身知识上和智慧的内在美;就连她的“抢话把子”,也被观众所定容,甚至成了可爱之处.后来杨澜越来越感到自己“才力”不支,依依不…  相似文献   

15.
吴晨  陈阳 《新闻世界》2014,(5):77-78
随着第四媒介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并逐渐壮大,受到巨大冲击的传统媒体也在采取措施打起了反击战。我国电视栏目在分众化媒体时代,必须做到栏目定位突出才能在巨大的文化产品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中国电视访谈节目品牌化走向已逐渐明晰,本文根据《杨澜访谈录》近十年的经营发展浅析中国电视访谈节目的品牌化运作趋势。  相似文献   

16.
濮端华 《视听界》2002,(2):42-42
杨澜在凤凰卫视成功制作了《杨澜工作室》,如今,中断一年后重新开播的《杨澜工作室》已隶属阳光卫视。尽管《杨澜工作室》中途停播近一年,但其节目制作理念却是一脉相承的。本文拟从人性的角度对此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马翩然 《东南传播》2014,(4):141-143
在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既是谈话的参与者,同时也是谈话的组织者与主导者,在节目的"谈话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持人能否建立一个和谐的"谈话场",以及是否能够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有意识地引导谈话的参与者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有意义的话轮衔接和转换,对于推进话题的展开与延伸和实现谈话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杨澜访谈录之"我的疯狂你不懂"》为例,对主持人杨澜的话语方式进行分析,从而探寻对于谈话节目主持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谈话场建构及话轮操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吴芳 《河北广播》2004,(5):67-68,77
人物访谈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节目形式,尤其象一对一这样的访谈节目在电视、广播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节目类型。比如王志主持的《面对面》、《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张越访谈等等。那么,在采制人物访谈中如何做得更到位、更抓人,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9.
陈新 《新闻天地》2006,(11):17-20
杨澜生于1968年,而赵忠祥生于1940年,他们本非同一时代的人,可是因为中央电视台一档名叫《正大综艺》的文艺晚会却让他们成了“黄金搭档”忘年知音,并且这份难得的友情还在岁月的长河中打磨得愈发深厚,甚至经受住了生死攸关的考验。慈父严师,赵忠祥的无私关爱成就了杨澜“赵老师,请您一定要帮帮我啊!现在《正大综艺》的收视率节节下滑,正处生死攸关之际,只有您加盟担纲主持,才可能拯救它啊!”这是1991年5月的一天中午,《正大综艺》女主持人杨澜对赵忠祥说的话,虽然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但是赵忠祥仍然清楚地记得当年那一刻。开播于1990年的《正大综艺》,曾是国内首个综艺益智类栏目,其形象生动的节目内容不仅成为一代人记忆中的成长片断,其  相似文献   

20.
品味杨澜     
听说杨澜于去年底辞去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工作,告别已工作两年多的“杨澜工作室”。正当人们关心她的去向时,日前又传来消息:杨澜进军网络,建立一个以历史及人物传记片为主要产品的资料库,挂名“阳光文化网络公司”并计划推出以历史和人物为主的网站。听到这一切,我又有了采访她的愿望,因为6年前她离开中央电视台时我采访过她。 实话说,以前对杨澜的印象并不十分美好。记得几年前,当她就要离开主持了近5年的“正大综艺”栏目,准备前往美国读书时,我作为中国电视报的记者曾拜访过她。当时的她正忙着做离去前的善后工作,显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