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梁丽丽 《新闻窗》2013,(3):66-66
一、新闻评论形式简析从概念上说,新闻评论是对社会中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或急需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发表看法、评论、意见等的一种新闻文体。新闻评论所针对的对象是新闻事件,因此在特点上同样具有时效性、真实性等特点。在表现上,新闻评论是一种论说性的体裁,它对新闻读者的影响则体现为就事论事,以理服人。在新闻报道中,不同的新闻事件需要不同的表现形式与之相对应,这一点对于新闻评论来说同样不能例外。长期以来,新闻评论作为新闻宣传的灵魂和旗帜,其形式大体上涵盖了社论、专栏评论、编者按、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等常见形式。  相似文献   

2.
报纸新闻的改革应从何入手?尚宜之、沈俊法撰文认为:首先要研究读者的需要。在报纸新闻和读者这一矛盾统一体中,读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主导的地位,它对报纸及其新闻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读者需要是按照它本身固有的规律发展的,大体上表现为三个层次:信息需要——形象需要——理解需要。这三种需要由低至高,由浅入深。在一般情况下,这三种需要是递进式发展的,在没有获得这一新闻事件的信息之前,不可能产生形象需要;对于尚不明确它的重要意义或与本身关系不大的新闻事件,也不可能产生理解需要。然而,在特殊情况下,这三种需要则是相互渗透的。马克思在谈到需要和生产时,揭示了一条朴素的真理:“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同样,没有读者的需要,也就没有报纸新闻。报纸新  相似文献   

3.
新鲜是新闻的生命,而写新闻要有新闻由头则是最起码的原则.因为,没有新闻由头的"本报讯"与其说它是新闻,倒不如说它是理论文章或工作报告更确切一些.新闻由头多种多样,而笔者则认为,"记者昨日获悉"不是新闻由头.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新闻编辑形式,"短新闻"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全媒体时代,如何更快捷地播报新闻,是提升新闻媒体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因而"短新闻"已经成为很多新闻媒体的竞争优势。尽管"短新闻"的内容相对较少,但由于其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因而"短新闻"同样能够翻译"大能量"。这就需要各级各类新闻媒体以及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对"短新闻"有新的更高的认识,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其时效性、社会性、思想性的诸多特点,使"短新闻"切实成为新闻媒体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一家京城报纸在几年前创刊时,喊出了"负责报道一切"的口号.如今它已经不再这样宣称了,因为地球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再倒推数年,京城另一家报纸说:"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同样,它也成为不可能实现的诺言.  相似文献   

6.
美,并不是文学和艺术的特有领地,它同样属于新闻这门学科。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新闻则正是对客观存在事物的一种真实、典型的反映。因此,新闻具有其美学特征是一种必然。新闻是社会美的直接反映车尔尼雪夫斯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东方卫视汶川地震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闻立台"给东方卫视此次报道带来的有益影响.文章认为,在当今条件下,"新闻立台"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要.作者阐述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条件.如进一步加强新闻信息公开,合格的人才队伍等.  相似文献   

8.
"新闻敏感性"就是新闻记者"敏锐地捕捉新闻线索和新闻事实,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能力。"通俗地说,同样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有的记者看不出它的新闻价值,而有的记者却能发现它的新闻价值,并从中挖掘出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性是新闻记者必备的素质,它既是综合判断的能力,又是敏捷的思维能力。在我们日  相似文献   

9.
论年头,我算是个老编辑了;又因为喜欢写点“豆腐块”文章,有人称我为杂文作者。我就不揣冒昧,从编者兼作者的感受出发,谈谈文化人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文章怕改不怕改? 首先要说,文章是不怕改的。个中道理,前人已经讲过多次:写文章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认识活动,而客观事物是复杂和变化着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表现恰当。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纲领《共产党宣言》,是1848年问世的,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历史文献,当然不能再修改它。但是,从1872到1893这21年中间,当《宣言》在一些国家再版时,马克思、恩格斯曾为它写过7个序言,一方面肯定《宣言》所阐明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全正确,另一方面又根据新的实践在某些问题上作了重要的补充。从文章要准确反映客观事物这个意义上说,我以为,这些补充也可以说是一种修改。鲁迅是举世公认的文章大家,同样主张文章要改,翻开他的手稿影印集,便能看到有苦心修改的痕迹在。他还建议初学写作者多看名家修改文章的未定稿本,从中了解“不应该那么写”和“应该这么写”。由此可见,鲁迅是何等重视修改文章这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陈璟 《新闻知识》2007,(9):24-25
一、新闻编译的跨文化交际学解释 国际新闻传播是跨越国界的新闻传播活动,具有跨语言、跨文化的特性。国际新闻编译是一种特殊的新闻信息传播,因为它和翻译行为联系在了一起。同时,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本转换,因为它和新闻活动密切相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掌握"事后比较"的窍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记者如何采写"非独家新闻"的文章,因为一直觉得这是个该做的事情.对不少记者来说,常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几个新闻单位的同行同时面对同一事件、同一会议、同一人物、同一份统计资料,大家争先恐后地都写出了有关报道.这当然是一种新闻竞争,不论是谁,如果慢一拍,别人见了报,自己还没写出来,就无法交待了.  相似文献   

12.
美感也是一种信息,它和新闻事实一样都是客观存在。人们的精神活动不仅求知,而且求美,人们阅读新闻同样有这两种追求。读者通常评价这条消息好,那条消息不好,其中就包括对消息中美的信息的评价。什么是新闻中美的信息呢?  相似文献   

13.
综合类期刊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从一个独特角度反映社会生活,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但是一旦谈到追求新闻时效性,综合类期刊就被认为是"炒冷饭"。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综合类期刊同样重  相似文献   

14.
新闻线人的社会角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线人正受到媒体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他们能够对媒体的资讯搜集和新闻报道提供有益的帮助;新闻线人同样受到社会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是一种新的就业方式,因而与精神陪护、钟点会计等一起被人们称为“新新职业者”。这说明,新闻线人作为一种社会角色的存在已经不是个别或偶然的现象,而是成了与新闻传播活动密切相关的一种值得重视的社会事实。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来,介绍记者采访方法和研究新闻写作技巧的文章多起来了。这无疑是一种非常可喜的现象,一定会对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新闻工作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但在不少这类文章中,还未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的方法和技巧,有些记者能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标题的制作可谓是一种画龙点睛的艺术,因为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新闻的传播效果和读者的关注程度。作为报纸主要体裁的消息标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如何制作好的消息标题,让我们报纸的消息更有"抓人"力?笔者认为必须要了解读者,把握受众的四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论国际新闻编译的文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新闻传播是跨越国界的新闻传播活动, 具有跨语言、跨文化的特性。国际新闻的编译活动具有新闻和传播的二重性: 从新闻的角度看, 它是一种特殊的新闻信息传播, 因为它和翻译行为联系在了一起; 从翻译的视角看, 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本转换, 因为它和新闻活动密切相关。这样, 编译者就兼具新闻传播者和跨文化交流者的双重身份, 也就必然遵循跨文化传通的双重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新闻评论标题看上去"一句话"、"几个字",但是具有引人人胜、画龙点睛的作用,万万不可小看。它不仅是文章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文章能否先声夺人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新闻评论标题满足准确、鲜明、生动、新颖、简洁等要求。新闻评论的标题究竟如何制作?本文将粗浅地谈谈新闻评论标题制作方法。引语法即引用别人的话或做法作为标题观点的一种标题制作方法。这里引用的话或做法就是文章的主题,由此展开议论,这种做法因其新颖引人,给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启迪,常常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如《人民日报》曾刊登的《"一天都不能作假"》(作者王科)一文,说到西安市  相似文献   

19.
美,并不是文学和艺术的特有领地,它同样属于新闻这门学科。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新闻则正是对客观存在事物的一种真实、典型的反映。因此,新闻具有其美学特征是一种必然。新闻是社会美的直接反映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也就是说,美就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美学家们把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美称为——社会美。  相似文献   

20.
胡斌 《新闻前哨》2005,(1):47-47
人们常说:"今天的历史是昨天的新闻,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这充分说明历史与新闻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新闻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关系是如此紧密,因为它就是社会变动的最新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