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本文用大量生动的采访实例,阐述在新形势下,党报应该转变思想,转变办报理念,让"民生"唱主角,让党报接地气。同时,提出由"小民生"向"大民生"转变的概念,通过深层次多角度的报道,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让"硬新闻"变"软",让党报的新闻更加耐读,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百姓。  相似文献   

2.
朱丽辉 《东南传播》2014,(11):143-144
民生新闻从人文关怀出发,以普通群众需要为着眼点,表现出电视新闻媒体强烈的受众意识、服务意识。民生新闻的报道,更加明确地代表普通百姓的态度、视野和情怀,做好民生新闻报道,不仅是电视新闻媒体宣传理念的体现,更是增强电视新闻媒体竞争力、亲和力、感召力的客观需要。地方台有着天然的地域优势做好民生新闻,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入手,深入挖掘这一"富矿"资源,让电视新闻媒体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3.
放眼全国传媒界,无不在事关群众生存、生计、生产、生活、生命的报道上大展身手,"新闻民生化"正成为一种大趋势。国家通讯社同样探求着自己的"民生新闻"之路。新华社于2003年1月18日正式开播了服务新闻专线,集中播发民生消费、生活服务类稿件。而作为努力打造"新华社民生新闻总汇"的一个发稿平台,服务新闻专线创办以来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与民生需求同频共振,以百姓视角统领报道,一定程度上引领了"百姓实用新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邱江 《记者摇篮》2006,(5):40-40
时至今日,民生新闻陷入了“同质化竞争”的漩涡当中,栏目定位概念的炒作,全方位贴近百姓的报道模式,尽量平民化的主持人,可以说无所不尽其余的全面民生化。民生新闻的确火了,带来了收视率,拉动了发行量,但是民生新闻之后,我们又如何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民生新闻鼎盛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如何为百姓提供更全面、更多样态的新闻节目?一、研究民生新闻的竞争力所在,挖掘新闻的竞争力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往往是新近发生事件的报道,而民生新闻则抓住了新近发生事件的变化以及它对百姓的意义。民生新闻之所以会受到百姓的欢迎,就在…  相似文献   

5.
国内电视时政新闻改革呈现民生化的必然趋势,也为新时代媒体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从传媒时代、三个贴近原则、主流媒体作用三个方面分析了时政新闻改革的民生趋势,以期为我国电视时政新闻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赵玉根 《视听纵横》2007,(1):110-1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深入发展,民生新闻以独有的内容和风格异军突起,并从电视媒体延伸到平面媒体,从小民生扩充到大民生,大有遍地开花之势,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在内容上,它关注平民生计,反映群众喜怒哀乐,进一步做到了"三贴近";在形式上,它借用了一些故事化表现手法,使新闻具有可听、可视和可读性,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民生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民为本"的理念使新闻本土化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因为"家常化"、"口语化"的叙述风格和声画丰富的特点更加贴近百姓生活,迅速抓住了受众的"关注",成为中国电视发展史上的一道奇观。但是目前的民生新闻报道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地方电视台,最为突出的是民生新闻报道深度不够,从而影响了新闻力度的功效发挥。  相似文献   

8.
黄滔 《声屏世界》2016,(10):34-35
民生新闻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如此蓬勃的发展,是因为它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在民生新闻的播音工作中,播音员主持人也要坚持这种"三贴近"原则,才能够将民生新闻播好.  相似文献   

9.
陈蔚华 《东南传播》2014,(2):127-128
媒体把"民生热线"做成新闻是不够的,应把"民生热线"做成贴近百姓生活、关心百姓疾苦、反映群众呼声、力促社会和谐为宗旨的节目,在坚持正面的舆论监督中更好地体现为读者服务,为人民服务,真正地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断增强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0.
新闻节目平民化、娱乐化和故事化是当前电视新闻的主要发展趋势,各大电视媒体对平民化手法的应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应该是取材于平民生活,再现平民生活。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社会,是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本文主要针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也就是要把“新闻眼”锁定在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上。如何写好民生新闻关键是要沉下去,按照“三贴近”原则,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是新闻宣传"三贴近"的具体实践.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在2004年创办了以民生新闻为主体的大型新闻资讯栏目"民生大参考".之所以称为"大型",是因为该栏目从规模到结构,从形态到语态都打破了以往新闻栏目的模式.新闻取舍标准紧紧围绕"五度"展开,创造了民生新闻比较鲜明的特色.时至今日该栏目仍然在发挥着重要影响,在本土观众中享有较高声誉."五度"标准也成为众多民生新闻栏目的标尺.  相似文献   

13.
项晖 《东南传播》2016,(11):34-36
近些年,关注普通民众、贴近百姓生活的民生新闻节目风生水起,民生新闻之所以受到观众的热捧,离不开它自身鲜明的"亲民"特质。《第一帮帮团》作为民生新闻队伍中的后起之秀,融入了帮忙的理念,也有着鲜明的民生新闻特色。本文将从选题平民化、角色化报道、故事化叙述、品牌化推广这四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谷鹂 《记者摇篮》2012,(2):23-24
作为都市类报纸明显标签的民生新闻如何实现商经化,是此类报纸必须面对的问题。《新商报》的民生新闻不同于党报的权威性,也不同于晚报的琐碎性,而是要有商经味。民生不变等于不变。如何在商经特色掩映下,围绕着商经做"民生"成为我们对民生新闻追求的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15.
发轫于报纸、滥觞于近年来的电视和广播等新闻媒体的“民生新闻”,如今正呈现“蓬勃”之势,《民生热线》、《今日一线》、《民生大参考》、《行风热线》、《民生关注》之类的民生新闻栏目可谓层出不穷!各媒体纷纷追求“民生新闻”、群众百姓谈沦关注“民生新闻”、领导赞赏鼓励“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以其一股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关注民生的清新之风、上升之势,迅速占住一些媒体的新闻视角,吸引民众眼球与耳膜,说其正成为一股“民生新闻热”不算为过!  相似文献   

16.
余正华 《新闻窗》2013,(5):45-45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百姓生活的新闻,它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通俗化的方式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及所处环境。牢固树立“关注民生,贴近百姓”的理念,站在百姓的立场,采用百姓的视角,用心挖掘民生新闻富矿,拓展民生新闻的广度与深度,是每个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本领。  相似文献   

17.
政法新闻报道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相关,在媒介高速发展的今天,受众对于政法新闻有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文献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从和谐社会对政法新闻报道的要求、政法新闻"民生化"的必要性、如何将政法新闻"民生化"这三方面阐述要做好、做大、做强政法新闻,更好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就必须要让政法报道更加接近民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电视民生新闻成为当下最受人们欢迎的新闻类型之一,为了更加贴近百姓们的生活,电视民生新闻的采访方式和策划角度都有了较大的变化。目前大部分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主要是将普通老百姓当做新闻事件的主体,将话语权交给人民群众,以平民视角看待某个新闻事件,极大体现了"民本取向"的主体思想,因而民生新闻引起了百姓的关注和共鸣,提高了民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本文结合当下电视民生新闻存在问题,探讨如何以"民本取向"的主体思想为前提进行电视民生新闻采访策划,以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水平。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贴近百姓生活,代表了百姓心声,如何能够从更加生活化、人性化的角度来对民生新闻进行报道,使民生新闻更具有亲民性,提高民生新闻在诸多新闻种类中的地位,是民生新闻制作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民生新闻的平民性、广泛性决定了主持人对于民生新闻栏目独特的驾驭形式及稿件的处理方式。本文分析了受众需要的民生新闻的特征,民生新闻为何需要主持人"说"出来?同时归纳了各种"说"错了的表现,对如何说好民生新闻提出了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