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流行音乐的产生和发展与传播媒介有着紧密而深刻的关系,电视媒介中的音乐选秀节目对流行音乐的发展与传播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将着力探寻音乐选秀节目中流行音乐的传播特征,并为流行音乐在媒介融合时代音乐选秀节目中的传播提出建议,以期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流行音乐及其相关产业是广东省最令人瞩目的文化建设成就之一,也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文化成果之一.兼具极大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流行音乐,是广东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广州作为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策源地、发祥地,在整个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为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步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流行乐坛开创过无数个"第一";为中国流行音乐贡献了数以百计的优秀音乐人才、数以万计的优秀音乐作品,也催生了大量引导音乐发展潮流的新鲜理念.可以说,广州流行音乐的发展正是中国地域性现代文化发展的重要缩影,基于此,笔者就广播电视媒体对广东流行音乐的形塑力及其体现进行了相关研究,希望能为当前由网络新媒体引发的新一轮媒介转型对流行音乐发展趋势的影响推断与预测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许静 《大观周刊》2012,(10):265-265
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如果完全将流行音乐摒弃在中学音乐教育的高墙之外,无异于采取“堙堵”之法治水,其结果必定不如人意。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因势利导”,要正视流行音乐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冲击,将其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元素巧妙地引入到中学音乐课堂中来,使之成为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中学生音乐素养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在儿童音乐匮乏的年代,音乐家黎锦晖借用中国民间音乐元素,首创了儿童歌舞剧,后为满足新兴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他又转而创作流行音乐。  相似文献   

5.
从80年代初开始,我国大陆掀起了一场持续10年之久的流行音乐冲击波,在社会生活中激起了强烈的共振,并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流行音乐的冲击波已趋平息,但流行音乐的发展在继续前进。回首往事,对之作一番冷静的思考,循着这一时期我国流行音乐发展的轨迹,探索其自身运动的规律,认识它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们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符号,人类世界由不同类型的符号构成,其中便包括音乐符号.从古至今,音乐符号在人类的文化世界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音乐符号具有文化意义,其以特殊形式传递感情,满足人们的心灵需求. 流行音乐是指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为大众所喜爱、被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甚至被后人传唱的器乐和歌曲,是一种以娱乐为主的流行文化现象.如何辩证看待流行音乐传播符号,目前仍然是值得学界探究的问题.由陆正兰所著的《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从这一问题入手,开启了对流行音乐的创新研究.该书依托符号学原理,构建了流行音乐符号传播系统,阐释了音乐符号的传播意义,主张根据符号特点理解音乐文本、掌握流行音乐符号传播的要义.该书探讨了流行音乐社会影响的符用学机制,分析了流行音乐传播的要素,最终形成了完整的流行音乐符号学理论体系,为流行音乐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的进程和媒介技术的飞速进步带来了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在交流中发生着融合和变异.考察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不难发现,其创作也在模仿,继承与创新中寻找新的出路.当前许多创作将中国传统的民族元素嵌入歌曲,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是一种耳目一新的糅合,这便是近几年流行的中国风.  相似文献   

8.
张珂 《出版广角》2016,(10):94-95
作为人类审美评价活动的一种存在形式,音乐评论与音乐发展相辅相成一。《李凌音乐评论研究》在“轻音乐”“新潮音乐”“声乐”以及“流行音乐”上的独到建树,推动了我国整个音乐评论体系走向成熟,充分诠释了音乐的内在美。  相似文献   

9.
欧美流行音乐在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多娇 《记者摇篮》2004,(11):51-51,53
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由来已久。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流行音乐在上海的传播.到五六十年代对港台的影响;从七八十年代港台音乐在内地的传播。到中国流行音乐不断融合欧美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无一不说明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之深广。  相似文献   

10.
流行音乐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中国台湾地区的流行音乐产业发达,在华语流行乐坛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对台湾地区文化的研究,流行音乐是重要的落脚点。本文把对台湾流行音乐的研究置于新媒介背景下,通过总结音乐传播媒介中的手机音乐软件、短视频社群软件以及线上演唱会等对流行音乐传播所带来的影响,试图勾勒出新媒介影响下台湾文化传媒生态在流行音乐方面的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用音乐社会学的方法,分析流行音乐与社会观念变革的双向关系,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流行音乐商品化的本质和利弊.其中着重探讨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和阿多诺的音乐控制理论.  相似文献   

12.
刘飚 《声屏世界》2000,(12):26-27
近年来.全国各地兴办的音乐台,尽管名称各异,本质上多为流行音乐台。在广播音乐的播出种类上,流行音乐无一例外占据了主导地位。不可否认.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是极具信息化、多元化、高效化的世界,流行音乐以其通俗、时尚、快节奏的音乐形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青睐。流行音乐成为当今音乐文化的主流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广播传媒应该怎样为大众宣传高雅音乐?如何让更多的听众喜欢高雅音乐?  相似文献   

13.
流行音乐不是一种音乐类型,只是运动和潮流。各个国家、各个地方、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流行音乐。但流行音乐不是其音乐主体和音乐类型。其音乐主体和音乐类型是各民族民歌,或外来英语民歌,或美国黑人音乐……音乐主体和音乐类型都有悠久的、千百年的传统。音乐创作者必须明了自己的音乐主体和音乐类型,唯有清晰认识自己的音乐主体和体裁,才可能继承发展、推陈出新、创造未来。音乐欣赏者类似,否则只能停留于浅层审美,无历史无未来,只余眼前片刻。  相似文献   

14.
刘冠宏  项菲 《新闻界》2020,(2):96-96
在为数众多的音乐类型中,流行音乐是音乐符号表意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是音乐符号传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流行音乐符号传播有一套独特的语言、乐音、表演甚至图像结合构成的传播系统,其表意活动遵从音乐生产、传播、消费、认同等逻辑原则。陆正兰教授所著的《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年10月)从传播符号学角度探讨音乐,也就是围绕音乐展开的各种符号表意方式所进行的意义传播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李江容 《大观周刊》2011,(18):130-130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音乐教学要想生动,必须将最新潮的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流行音乐服务予课堂。这样才能让音乐课具有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6.
龙玲 《大观周刊》2012,(35):26-26,25
近些年来,随着流行乐的迅猛发展,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不断涌现。在中国产生了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风”流行音乐,它巧妙地把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与欧美流行的R&B、Hip-Hop、爵士等音乐风格相融合,受到大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喜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风”流行乐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试图以流行乐中的“中国风”为切入点,探寻属于中国特色流行音乐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全媒体时代,受消费主义的驱动,公民赋权、粉丝供养,流行音乐以选秀节目为平台,利用节目前台的建构,掩盖其被利益操控的后台本质。通过不断的制造音乐明星,娱乐与麻痹受众,对受众进行收编与整合,实质是垄断音乐话语权,使大众失去批判性心理,成为流行音乐神话忠实的信徒或附属品。由此通过对流行音乐神话具有欺骗性的本质解构,思考如何让流行音乐回归本位,让受众回归理性的音乐消费,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流行音乐?这是研讨流行音乐问题的前提。设若论证对象不一,就势必你打你的枪,我放我的炮,以致问题越争越乱。事实上,如何界定流行音乐,这在我国音乐界,乃至广播电视界,众说纷纭,具体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流行音乐是“在群众中流行的音乐”。  相似文献   

19.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14,(14):96-96
2014年巴西世界杯主题曲《我们是一家人》发布,由饶舌天王皮普·保罗、美臀天后詹妮弗·洛佩兹和巴西天后共同演绎。巴西天后克劳迪娅·菜蒂能把巴西各地的流行音乐元素混合,创造出一种充满喜悦和狂欢的新音乐。凭借世界杯主题曲,她也许可以在征服了巴西之后,征服世界。  相似文献   

20.
刘彬娜  张楠 《传媒》2016,(22):42-43
2005年,成都电台文化休闲广播正式上线,成为国内首家24小时滚动播出的城市电台,由此开启了中国音乐类型广播的发展之路。类型化广播是指频道不再分时段去打造不同栏目,而是集中频率阐释节目定位、传播节目文化、维护特定受众群。简单来讲,就是受众在任何时段打开该频道,接收到的信息都是同一类别的,无需为了接收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在固定时间锁定某个固定频率,这就极大地拓宽了受众对整个频道的接受程度。据调查显示,在所有类型化频率中,音乐类广播最受听众喜爱。2015年8月赛立信常规收听市场风云榜显示,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41个城市当中,至少有一个到两个音乐频道入围各地区排行榜前五位。其中,北京音乐广播排在北京收听榜第三位,市场份额为10.4%;上海流行音乐广播动感101和上海流行音乐广播Love Radio分列上海收听榜第一位和第四位,合计市场份额23.3%;天津电台音乐广播排在天津榜单第二位,市场份额高达21.6%。探究音乐广播电台的品牌创建之路,有利于更好地推动音乐广播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也可为我国其他类型化广播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