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城市地铁工程多数由盾构隧道作为连接通道,将沿线车站连成线路,最终形成复杂的轨道交通网.本文以软土地层盾构隧道施工对土体的扰动变形及控制为研究对象,从盾构施工对土体扰动机理、施工扰动影响分区及控制措施、Peck影响分区及工程案例等方面来详细论证,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福州地铁一号线(罗汉山站~福州火车站区间)为依托工程,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盾构隧道下穿铁路轨道群引起的路基沉降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铁路轨道路基以及隧道轴线方向地表的沉降规律。并与工程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沉降规律基本一致。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国内的工程建设中有许多隧道下穿施工影响到路基沉降的问题状况,对这些路基沉降的影响分析应结合不同的列车荷载情况,使用一定的施工方法保证施工质量。本文结合某地铁一号线的施工案例进行路基沉降分析,通过四种模拟情况的探究总结,得出施工方法与列车荷载对沉降的影响因素,从而给隧道下穿的具体施工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
结合福州某地铁双线盾构隧道下穿铁路轨道的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与实测值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了盾构隧道在下穿的施工过程中对轨道沉降、轨道水平偏差以及轨向偏差影响的一般性规律,探讨了不同盾构隧道埋深条件下的轨道沉降与变形规律。研究表明,轨道沉降主要发生在盾构掌子面到达前、盾构通过期间及盾尾通过后的3个阶段;最大水平偏差一般出现在掌子面到达隧轨相交处位置;最大轨向偏差一般发生在掌子面到达轨道线路之前或通过轨道线路以后1倍的盾构隧道直径左右的距离位置;同时表明,在不考虑地下水位的情况下,盾构隧道埋深越大,轨道线路沉降与变形越小,列车运行越平稳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盾构掘进引起施工期土体变形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施工荷载和土体损失。结合曲线盾构隧道施工特点,本文旨在推导由土体损失及施工荷载(开挖面附加推力、盾壳与土体间摩擦力和盾尾注浆压力等)引起的地层竖向变形的计算公式,并研究隧道曲率半径对地层沉降的影响。创新点:1.通过建立曲线盾构隧道掘进模型,推导出三维土体损失引起土体变形的理论公式;2.通过改写Mindlin解,提出作用在空间曲面上的面分布力引起土体变形的理论公式。方法:1.基于半无限体中任意单位空隙变形引起土体变形的镜像法原理,并根据实际三维空间域的积分思想,分别对盾尾处及开挖面处土体损失引起的土体竖向变形进行推导计算;2.基于改写的Mindlin解,推导并计算曲线盾构隧道施工时各施工荷载引起的土体竖向变形;3.与现场监测、数值模拟及已有文献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提方法的可靠性。结论:1.盾尾整合间隙、摩擦力、注浆压力和开挖面附加推力引起的曲线隧道轴线上方土体的竖向变形曲线不再像直线隧道一样关于隧道轴线对称。2.由于曲线盾构隧道掘进时超挖的需要,各影响因素下总的地表沉降值及横向沉降槽范围都比直线隧道大。3.随着土体深度的增大,各影响因素引起的土体竖向变形的峰值有所增大;总的沉降峰值和偏移量均随隧道曲率半径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沉降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锋  刘飞  程钢 《焦作大学学报》2011,25(2):84-85,100
通过对成都地铁盾构隧道穿越建筑物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动态监测与分析,得出了盾构地铁隧道在穿越建筑物时沉降发生时间及影响范围,并初步制定了用于指导施工的监测数据库,以便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隧道盾构掘进施工引起的土体应力状态改变及土层变形、沉降的原因和机理,提出了控制土体变形的技术措施。对盾构施工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隧道盾构掘进施工引起的土体应力状态改变及土层变形、沉降的原因和机理,提出了控制土体变形的技术措施.对盾构施工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南宁地铁一号线南湖段下穿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隧道开挖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分析,得到盾构施工过程中地层变形的分布规律,讨论盾构施工过程中注浆压力对地表沉降、水平位移及拱顶位移的影响,分析掌子面压力对地表隆起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注浆压力对地表变形会产生明显的影响,随着注浆压力的增大,地表沉降及水平位移明显减小。当掌子面压力大于0.1 MPa时,会引起掌子面前方土体产生向上的位移,地表隆起量随掌子面压力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依托大连地铁一号线某明暗挖车站工程实例,通过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ADINA建立三维模型,模拟车站明挖基坑及大断面洞桩法暗挖开挖及支护过程,研究不同开挖步序后基坑开挖与暗挖施工相互影响部位地表沉降规律,同时结合实测监控量测数据对比总结。研究结果表明,地铁车站无内撑深基坑开挖后,垂直于基坑方向连续墙背后土体地表沉降最大,向远离基坑位置逐渐减小,平行于基坑边呈漏斗状沉降规律;大断面洞桩法暗挖施工后地表沉降显著变化,地表沉降曲线呈漏斗状变化规律,但与实测数据经修正Peck公式拟合后对比发现,两者沉降槽宽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为了防止桥头跳车的出现,在桥头路基的设计中,确定加固段长度时,一般只考虑各种处理方法对台后填土的加固作用,而未考虑到加固段在道路正常使用时还起到了对正常路基与桥台差异沉降的过渡作用。通过分析加固段在道路使用中的作用和汽车的行驶轨迹,对不同设计车速的道路桥头加固段长度给出了建议值。从算例比较可以看出,在考虑了加固段在道路正常使用时对正常路基与桥台差异沉降的过渡作用所得的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罗丽华 《滁州学院学报》2009,11(5):125-126,128
路基不均匀沉降、基层平整度、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路面摊铺机械的操作及摊铺工艺、压实工艺、接缝工艺以及检查井的设置等都是控制改性沥青砼路面平整度的主要因素。笔者根据改性沥青砼路面工程实践经验认为:只有保证施工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因素的控制管理,才能确保路面的平整度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City metro tunnels are usually constructed as twin-parallel tunnels and their adjacent construction may lead to surface deformation, affecting the surface environment and the safety of the tunnels. Due to its strong dispersion, sandy cobble strata can be easily disturbed by shield tunneling. Based on the project of the Chengdu Metro Line 1, field and model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surface settlement caused by shield tunneling in sandy cobble strata by measuring surface settlement curves, ground loss ratios and construction influence zones.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was used to study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of ground arches in sandy cobble strata at the microscopic leve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ape of the surface settlement curve in sandy cobble strata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soft soil. The buried depth and clear spacing of the two tunnel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of ground arches.  相似文献   

14.
对新建兴泉铁路黄塘车站挤密螺纹桩复合地基的桩、土沉降及应力进行监测,分析了路堤荷载下桩、土沉降及差异沉降变化规律,桩土应力比与差异沉降关系。结果表明:桩、土沉降及差异沉降均随路堤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大;桩顶和桩间土应力随路堤填土高度的增加均不断增大,且桩顶应力大于桩间土应力;桩土应力比随着桩土差异沉降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最终趋于稳定。结合修正的Terzaghi土拱理论提出了简化桩土应力比随桩土差异沉降变化曲线。现场试验分析结果有助于完善挤密螺纹桩复合地基设计理论,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使用瑞利波对隧道进行地质超前预报时,经常会遇到掌子面积水的情况。文章从分析瑞利波的波动方程入手,将掌子面积水假定为自由面上覆盖一层非弹性覆盖层,以此为基础推导出积水对瑞利波传播的影响方程,认为掌子面积水情况下,受到垂直应力的作用瑞利波发生频散,同时岩体质子的振动也会由于外界水体的存在而受到黏滞力的影响,瑞利波周期变大、频率变小。但是经过深入研究和结合工程实例,发现这种影响仅仅停留在积水层表面,对整个工程地质超前预报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隧道开挖过程中,顶拱沉降观测是围岩变形监控量测的主要方法。文章结合京沪高铁西渴马隧道工程实践,介绍了顶拱沉降观测中采用的静力水准仪自动化测量法,并全面分析了此种新方法在观测精度、稳定性、特别是在自动化观测方面具有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对某大型隧道工程的监测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庆某大型隧道工程拱顶下沉、围岩周边收敛位移、围岩压力及钢支撑轴力等进行现场实时动态监测,获得了隧道围岩压力、位移和周边变形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对该隧道的监测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得到了隧道监测周期变化趋势。同时,结合该隧道的监控分析结果对设计和施工进行了定性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地面线路运营对下穿盾构隧道结构的影响规律,基于相似比理论建立室内大型试验模型,模拟上部列车荷载作用下土层及其内部盾构隧道结构的受力变形过程,总结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模型试验能够较好地反映外部荷载影响下土层以及内部盾构隧道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性;地表列车荷载在土层传递过程中,同一层面上沿地面线路方向的土压力大于两侧土压力,远离线路的地层受列车荷载影响相对较小,同一竖向截面土压力变化量由上至下逐渐减小,即外部荷载对浅层土的影响明显大于深层土;盾构隧道在地表列车行驶过程中,环向出现背车面受拉迎车面受压的受力特性,呈斜向压扁,纵向应变从中间交叉点向盾构隧道两侧逐渐减小,呈下凹压弯;盾构隧道埋深越小,受地表荷载影响越显著,增大一倍埋深对应纵向应变最大值减小约4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