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新媒体行业呈快速发展趋势,影响群体越来越大。网络为信息快速传播提供土壤,也为新媒体平台构架桥梁。本文首先讲述新媒体平台下新闻采编的内容创新重要性,其次,讲述目前新闻采编创新中发现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新闻采编创新策略,希望可以促进新媒体行业发展,深化行业改革。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与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新媒体也应运而生。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丰富了网络信息市场,却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新闻采编对新闻的浅层加工与整合已经无法完全满足观众的需要,因此在更注重对新闻的深层加工,提高其附加值的情况下,传统新闻采编必须进行创新,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完善其内容和技术,从而使传统的新闻采编工作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将主要对新闻采编工作的内容现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全媒体战略下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媒体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地方电视台需要对新闻采编工作进行积极创新,并不断探索与新媒体有效融合的途径.本文就地方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与新媒体有效融合的必要性,以及现阶段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实现两者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发展状态之下,信息传递的方式越来越多,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随着我们对信息的接触越来越多,这些信息对我们的影响同样在不断增大之中,这样的新媒体时代对新闻采编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新闻采编工作者需要急切提高自己的新闻采编能力,熟悉现代网络形势之下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通过多途径的传播方式认识新闻消息。本文通过对新媒体形式下新闻传播的讨论,对新闻工作者采编能力的培养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方式也在不断的改变。新闻传播的方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加丰富多样。新兴媒体以数字化为基础,对社会的信息传播有很大的影响,改变了人们在生活中对信息获取的方式。网络的发展,增加了信息的传播量,需要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提高采编能力和自身素质,适应新媒体时代下对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要求,结合新闻采编现状,提出提高新闻采编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质量,就应顺应新媒体时代的潮流,积极推动新旧媒体的融合,寻找多元化的处理途径,创新新闻采编工作,推动广播电视的转型与升级。传统的新闻认知结构无法适应新媒体的要求,新闻采编人员要从新闻采编工作本身出发,整合新旧媒体的优势,使得新闻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实现拓宽与延伸,不断强化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满足大众对新闻的各项需求,强化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使得新闻信息价值得到全面发挥。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编在新闻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决定着新闻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媒体技术的逐步升级,在信息媒介相互融合的背景下,融媒体已经成为传媒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在经历了信息时代的冲击后,媒体已经从传统的单一信息模式向互动、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新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新闻采编工作面临诸多困难。无论是采编、制作新闻内容还是获取新闻信息模式,都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新媒体的意义,阐述了新媒体对新闻采编工作的影响。其次,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阐述了传统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闻采编工作的新模式,以进一步提高新闻质量,开创新闻工作者采访采编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每个环节,基于网络的信息浪潮冲击着传统的新闻媒体,信息传播迎来了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下,新闻行业间的竞争日渐激烈化,人们对于信息传播的质量和速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为新闻媒体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发展变革的机遇。新闻采编是新闻传播的首要也是关键环节,而新闻采编人员则是最前沿的工作者,他们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着新闻传播功能。本文就目前我国新闻采编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培养新闻采编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智能化的信息设备依赖性逐渐加强,其获取信息的方式也逐渐呈现碎片化的趋势,而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新闻采编方法已无法适应时代的潮流,因此必须做出改变来适应时代的变迁。本文在对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采编创新的作用进行分析后,对现阶段新闻采编的发展状况进行概述,并对新媒体时代下如何更好地进行新闻采编工作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科技进步为驱动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逐渐发展起来,新闻采编的工作作为新闻工作的基本环节,同时也是新闻工作的核心环节,采编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的整体质量。因此,新时期县域新闻编辑工作要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其在新媒体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本文针对新时期县域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实施对策,以此为新闻采编工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文 《采.写.编》2023,(11):25-27
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报纸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的高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传媒行业与国际接轨进程进一步加快。面对新形势,如何更好更快地开展媒介融合创新成为当前最紧迫且必须解决的问题。要在严峻、复杂多变的信息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报纸新闻采编工作需适应融媒发展潮流,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应对媒体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本文以报纸新闻采编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新媒体时代下报纸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的形成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基于互联网信息浪潮的冲击,新闻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开始对信息的传播和质量提出更高的需求,这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也在发展变革当中获得更多的机遇。新闻采编是新闻媒体传播信息的重要环节,采编人员中多数是前沿的记者,他们的职业素质将直接影响到采编工作的质量。本文对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的能力培养进行分析,提出新媒体时代培养新闻采编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迅猛,作为传统的纸媒,报纸新闻的信息量在信息化时代没有太多的优势,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提高报纸新闻的采编写作技巧,才能够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本文探究如何提升报纸新闻的采编写作技巧,从而提高报纸新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电视行业因受到现代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重大影响,在新的社会条件下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结合新媒体时代背景,概述了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采编现状,探究了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中新闻采编策略创新的重要性,为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广播电台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为了能够使广播电台新闻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稳定、持续地发展,我们就必须对新闻采编工作进行创新与改进,以此来适应当前社会受众的需求,从而得到受众的认可,站稳脚跟。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下的广播电台新闻采编工作为探究对象,对当前采编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求结合实际情况来寻求合理的措施,为在新媒体时代下推动广播电台新闻做好铺垫,使其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当前时期,国家和政府对新闻媒体行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同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予以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新时期,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处于不断的竞争状态,这就需要对新闻采编工作作出一定的优化创新,新闻采编工作应该做好具体的优化及创新,笔者主要结合当前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具体阐述了新闻采编工作思路的角度,对新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策略做出了具体的阐述及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了顺应新媒体时代发展,传统广播电视台应创新采编工作策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积极探寻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因此,本文在阐述新媒体概念基础上,指出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发生的变化,并提出优化新媒体时代采编工作的策略,希望能为传统广播电视台转型提供参考性思路.  相似文献   

18.
伴随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全面进程,传媒领域逐渐倾向于媒介融合,尤其是APP、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不但从根本打破了传统新闻采编的工作环境,同时新闻采编工作流程较之传统媒体也发生很大变化,信息资源使用率低、传播能力不足、宣传舆论力量弱化等等一系列问题凸显。本文以新媒体下新闻采编工作研究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新媒体下新闻采编工作特性、新闻专题片采编的优化以及如何在社交软件开展新闻采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交流方式兴起,网络语言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在广播新闻采编方面,怎样能让网络语言影响的正面效应最大地发挥出来,同时尽量规避其负面影响,这是广播新闻采编人员应当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新媒体形式下网言网语对广播新闻采编的影响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新媒体背景下广播新闻采编人员应对网言网语影响的相关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各种新闻信息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日益提高,新闻媒体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为了提高新闻媒体的工作质量,新闻采编人员需要根据实际的新闻发展情况,运用一定的新闻采编技巧,坚持一定的新闻采编原则,才能保证在新闻媒体工作中,发挥新闻采编的重要作用,促进我国新闻媒体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