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一块重要阵地。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参政力量,网络舆情研究也成为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对我国的网络舆情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对我国舆情研究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对我国舆情研究提出了反思。。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发展呈现如下态势:舆情热点事件不断攀升、各种社会思潮网上争鸣、网络信息管理渐入法制性轨道、社交媒体的链式传播趋于独立。在“三位一体”的互联网信息管理工作格局下,我国舆情信息工作形成了纵向、横向与协作的网格状运行体系。在新形势下,我国网络舆情信息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舆情信息协调不畅,舆情工作发展不平衡,舆情信息分析不准确,舆情研判市场不规范等。由此,建议加强网络舆情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培育,完善网络舆情工作机制建设,拓展网络舆情工作科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兴的社会现象和研究领域,网络舆情得到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为对网络舆情研究情况有全面把握,文章从网络舆情的研究发展现状、主要研究内容与存在问题等方面,对国内外网络舆情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在此基础上,建构网络舆情研究框架,提出网络舆情研究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和主要方向,为我国网络舆情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罗坤瑾 《当代传播》2012,(6):71-73,88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与网民参政议政意识的觉醒,网络舆情正对中国政治领域产生着深刻影响。舆情的表达与传播构建着网络公共信息空间,推动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引起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然综观现有成果,尚有待深入挖掘其政治意义与发展前景。基于此,本研究围绕网络舆情重大事件,从网络媒体的特性入手,探讨确实可行的研究方法,确立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加快了网络舆情的形成、发酵与演化,给网络舆情的监控、预警、研判和应对带来巨大挑战。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网络舆情领域,能够为网络舆情监控预警、分析研判、引导处置等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舆情监测发展迅猛。本文从主流媒体、高校、软件公司三个主体的舆情监测行为入手,初步探析中国网络舆情监测的发展情况,为进一步做好舆情监测的研究或安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舆情挖掘研究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首先提出互联网舆情挖掘研究的框架层次结构,详细介绍各个层次所涉及的相关研究和关键技术,为网络舆情监控和预警综合系统的构建提供参考;然后通过对现有舆情监测系统进行比较分析,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的互联网舆情研究和实践应用;最后探讨互联网舆情挖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互联网舆情关键技术的研究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与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网络舆情的基础理论、网络舆情的管控机制、网络舆情的外部性、网络舆情的技术与系统构建等四个角度对我国网络舆情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并对我国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和研究机构的发展现状予以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已经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深入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日,由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 (口碑)研究所/艾利艾咨询机构撰写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子课题"网络舆情指数体系 (IRI)"<2009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出炉,这是国内首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报告对去年国内网络舆情热点事件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网络热点事件日益增多,呈波浪式起伏状态,社会影响不断增强.报告除了对当下网络舆情特点以及出现的可喜变化进行分析外,还梳理了2009年网络舆情的主要问题,包括恶炒、低俗、失控、情绪化等.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处于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所述的"风险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凸显,网络舆情风险频发,对国家推进互联网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技术为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提供了现实基础,使网络舆情的监测方式和治理形态发生重大变革,开启了网络舆情治理的新时代。本文从网络舆情的内涵出发,分析我国网络舆情的治理现状,探究大数据视域下我国网络舆情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舆情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移动互联网的网络舆情成为公共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情阶段性的生成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内涵,网络舆情的传播载体、传播方式等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本文将对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网络舆情的阶段性状态呈现以及新的特征内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戴超 《新闻世界》2011,(11):87-8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反映民意舆情的重要阵地,而网络舆情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决策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大。本文简述了我国舆情工作的发展现状,对加强舆情工作及其处置策略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公民对政府话题和民生问题的关注和参与度不断提高,互联网成为新时期思想文化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社会舆论舆情信息的传播渠道.伴随网络信息的不断扩大,网络舆情形势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和谐,值得重视.当前我国也建立了网络舆情信息工作体系,并不断完善,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网络舆情信息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当前我国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文章提出我国互联网发展历程经历了网络门户、社交网络及移动和私密化三个时代,并基于复杂性和网络舆论蝴蝶效应视角,对不同时期网络舆情生成特点予以分析,三个时代分别对应信息发布、舆论传播和社会动员;最后从复杂性这一网络舆情的根本特征出发,提出从宏观层面对网络舆情事件引发危机的综合治理措施,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技术与安全、国际与国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梁欣 《图书馆学刊》2011,(10):115-11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网络舆情日趋复杂,高校论坛(BBS)是网络舆情最主要的表达场所,同时也是网络舆情的活跃场所。分析了当前高校论坛网络舆情的特点,从加强制度、技术、机构建设、加强网络阵地控制、疏导结合、网上网下互动等几个方面对建立立体化高校论坛网络舆情引导机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自媒体应运而生,全社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传媒时代——自媒体时代。自媒体的不断发展迫使传播发式发生了重大的改革,给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了解和掌握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网络舆情的治理工作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本文立足高职院校,从自媒体角度,分析、研究高职院校网络舆情产生的环境、呈现的特征,提出适合高职院校的网络舆情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是中国互联网发展中一项崭新、却又十分重要的业务。网络舆情研究是在网络舆论影响不断增强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本文以网络舆情、网络视听舆情为基础展开,结合现下的软件舆情监测系统,分析并对比与人工监测的差别,探索建立舆情分析系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等智能化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网路舆情已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当前高校的网络舆情应对现状,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导致的舆情应对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来提升高校的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网络舆情管理水平,进而保障高校网络舆情良性发展和高校工作的安全稳定开展。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2016年我国政府首次提出要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网络中有政府与公众之间解释与诉求不一致的话题,以及公众亟待政府关注与解决的问题。网络舆情安全也成为网络安全问题中不可小觑的因素。本文根据话语分析理论建立了话语分析模型,对河北省政府门户网站、河北省网上政务服务中心以及河北新闻网的内容进行抽样,然后借用模型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网络舆情安全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政府机构参与、有媒体监督的网站让公民真正感受到了"互联网+政务"时代的到来。从提高公众满意度的角度来保障网络舆情安全,政府首先应该转变工作模式为服务群众、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应该联合媒体展开行动以及增强"互联网+政务"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面向高校网络舆情安全的监管与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度开放的互联网以其交流便捷、传播迅速等显著特征成为反映社情民意最常用的窗口.但网络舆情的自由化与多元化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采取有效的监管手段,会给社会舆论安全和国家稳定带来消极影响.针对网络舆情主体规模庞大的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对高校网络舆情安全的监管与预警势在必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在说明高校网络舆情安全的监管和预警研究的背景、意义与必要性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归纳出最能直接影响高校网络舆情安全的八大内容,并构建了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多通道提取、分析与挖掘以及研判与预警三个层面的系统体系架构,旨从整体上实现对高校网络舆情隐患的及早发现、快速响应、应急控制、主动疏导和反馈调整,促高校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