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柳 《新闻世界》2011,(12):48-49
以《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为代表的相亲类型节目自开播以来在获得高收视率和高社会关注度的同时,节目中的某些内容也引起了较多的社会争议。相亲类节目的初衷在为受众提供服务和娱乐,现如今却在传播的取向上与受众本位越走越远,甚至出现传播失位等问题。本文从相亲类节目的内容等入手,分析此类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相似文献   

2.
电视媒体替人做"嫁衣"本是一件好事,但相亲类节目如今却变成媒体借机炒作的平台,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近日广电总局对相亲节目下发整改通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先后对相亲节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评。原本蜂拥而上的卫视相亲节目势头也得到了遏制。笔者认为,办好电视相亲节目一定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在服务上狠下功夫,缺少诚意的节目就莫要骚扰观众了。  相似文献   

3.
王桂芳 《今传媒》2010,18(9):81-82
电视媒体替人做"嫁衣"本是一件好事,但相亲类节目如今却变成媒体借机炒作的平台,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近日广电总局对相亲节目下发整改通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先后对相亲节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评。原本蜂拥而上的卫视相亲节目势头也得到了遏制。笔者认为,办好电视相亲节目一定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在服务上狠下功夫,缺少诚意的节目就莫要骚扰观众了。  相似文献   

4.
十余年间我国电视相亲节目两度大起大落,是什么造成此类节目曲折跌宕的发展路径?电视相亲节目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本文从我国社会文化现实、媒体市场环境和受众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了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合理性,深入研究我国特定文化心理和媒体环境下,电视相亲节目内在的情感私密性与传播大众性的矛盾,节目特性与功能定位的矛盾,并对此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媛 《新闻爱好者》2011,(12):112-113
十余年间我国电视相亲节目两度大起大落,是什么造成此类节目曲折跌宕的发展路径?电视相亲节目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本文从我国社会文化现实、媒体市场环境和受众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了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合理性,深入研究我国特定文化心理和媒体环境下,电视相亲节目内在的情感私密性与传播大众性的矛盾,节目特性与功能定位的矛盾,并对此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非诚勿扰》电视相亲节目的叙事话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展宁 《今传媒》2010,18(10):78-79
相亲节目《非诚勿扰》自从上映以来,伴随着高收视率和社会关注度,所引起的社会争议也源源不断,"宝马女"、"富二代"、"毒舌"等话题引起极大反响。本文拟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对此类相亲节目进行叙事分析,以探究相亲类节目的叙事学奥秘,希望能对我们理解此类节目带来更多的启示,从而更好地规制相亲类节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基于目前的社会现状,相亲交友类节目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但由于传播方式的限制,广播在此类节目中—直没有深入发展。本文以中央电台《为爱向前冲》节目为例,探讨播对于相亲交友类节目的全新尝试。  相似文献   

8.
电视相亲节目的价值观导向与品格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丽波 《传媒》2015,(2):42-44
2014年,电视相亲节目虽然没有了最初的火爆势头,但依然具有很高的收视率和关注度.贵州卫视的《非常完美》、东南卫视的《约会万人迷》等,都采用了“盲选+转椅”的形式,将“相亲”和“盲选”进行了有效融合,进一步推动了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由于电视相亲节目依然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其所传递的价值观都会对青年受众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如何采取行动实现正确的价值导向,是未来电视相亲节目所要思考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纵观2023年广播事业发展,广播业突出体现在治国理政、社会沟通、文化多样等领域的成绩和探索。比较其他年份,2023年广播治国理政类的节目设计和话语体系均有一定发展;在社会服务层面,音频特点突出;在文化多样性传播中,广播凸显出对传统文化、城市文化、本地文化的偏爱与深入参与;在经济贡献层面,广播广告虽下滑,但音频媒体的节目销售和节目制作等相关服务同比增长,长期以来广播媒体在政务服务、车展等领域的服务价值优势仍在,一些老牌的线下活动仍然焕发活力,融合传播的创新案例不断涌现。2023年是广播业自我革新、承上启下的一年。  相似文献   

10.
广播引入直播机制,设立热线电话,是广播事业的一次革命。它主要有三种类型:以点歌为主的文艺类直播节目;以求医问药为内容的服务类直播节目;还有一类就是社会热点问题探讨的直播节目。常熟人民广播电台自1993年开始设立直播节目之后,文艺类直播节目和服务类直播节目,一直是热线电话非常热。而作为探讨社会热点问题类型的直播节目——《午间风》节目,刚开始则热线电话不如文艺类和服务类直播节目多。分析原因,社会热点问题探讨类型的直播节目,如果变成了主持人,嘉宾的一言堂,缺少了听众的参与,可以说节目就没有成功。那么,…  相似文献   

11.
提高广播直播板块节目质量的思考张家昌广播直播板块节目质量的标准,在于广播、直播、板块三者的完美结合。要接近以至达到这一标准,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好如下几对关系十分重要。一、服务与引导。直播板块节目的兴起,使广播骤然“热”了起来,在引导舆论、社会沟通...  相似文献   

12.
海外视野     
《视听界》2010,(4):9-9
国外相亲节目没人当真 美国:相亲更像演电视剧。美国的相亲节目是电视真人秀,属于娱乐节目,电视台策划的痕迹很明显,内容上的真真假假观众不会太计较。韩国:相亲节目纯属娱乐。大部分韩国民众都把相亲节目看成是娱乐节目,节目的参与者多是为了娱乐或博得一些知名度。日本:女嘉宾很现实。各式各样的相亲节目为日本大龄男女们提供了不少相互结识的机会。但是.也有网友评价日本的相亲节目过于低俗.女性嘉宾的言论也颇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吴客海 《视听界》2012,(5):108-109
2010年8月16日,无锡广播电视台推出了大型婚恋交友节目《不见不散》,每周六、周日晚20:05播出,节目时长55分钟。节目开播180期来,平均收视率4.2%;今年以来,平均收视已经上升至5%,在无锡网内电视栏目收视排名稳居前二位。《不见不散》走出了一条城市台办相亲类节目的路  相似文献   

14.
电视相亲节目的创新与发展——受众分析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自今年1月,湖南卫视推出婚恋交友真实秀节目<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开播收视率节节攀升,近10家卫视随即播出相亲或交友类节目,"相亲热"一时再度席卷中国电视荧屏.① 面对火爆的电视相亲节目,社会各界褒贬不一.一方面,有人认为当下电视相亲节目实现了"相亲与娱乐"的融合,满足了观众的收视需求;另一方面,有人严厉批判节目所传播的畸形"婚恋观",担心年轻人的审美观、价值观由此受到负面影响,并忧虑社会主流价值观遭受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视相亲节目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大致经历了三个高潮期,呈现出从婚介到速配再到"真人秀"的典型发展趋势。它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中国电视相亲节目的三个问题,第一是创新能力不足模仿抄袭严重,第二是娱乐至上以致娱乐至死,第三是片面追求"收视率第一",放弃社会责任。节目有创新,娱乐有分寸,媒体有责任,这应该是中国电视相亲节目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自从2009年12月湖南卫视重开一档新的相亲节目《我们约会吧》,各大卫视都企图在相亲节目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并为此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继湖南卫视之后,江苏卫视开办了《非诚勿扰》大型相亲节目,安徽卫视、浙江卫视和东方卫视等也紧随其后相继推出了相亲节目。目前,电视相亲节目在我国电视荧幕上已经到处"开花",且播出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成为很多电视媒体广告收入增长的新盈利点。  相似文献   

17.
广播服务类节目得到越来越多的广播听众朋友喜爱。如今,人们对广播服务类节目播出内容的要求,已不再仅仅满足于过去那种单一化的节目内容,而是要求广播服务节目能紧紧跟上时代节拍,有更多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的服务内容在节目中出现。这同时也在提示我们,广播服务类节目要摆脱旧的观念、融入新的理念、增加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18.
《声屏世界》2012,(3):104
黑龙江卫视的《你好丘比特》节目是一档以帮助单身男女相亲交友为主题的生活服务类节目,自播出以来受到广大观众的支持和喜爱,因其真实、真诚的特质,使得节目中嘉宾牵手成功率很高,已经有九对男女因节目走进婚姻的殿堂。进入2011年后,随着相亲类节目的走红,各家卫  相似文献   

19.
《声屏世界》2013,(7):2
新余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主打节目《新余新闻》节目定位:传递权威声音、反映社情民意、指导社会生活、服务百姓大众。  相似文献   

20.
广播法制节目是大众喜爱的一类节目,成为人们了解法律、学习法律的重要阵地。党的"十八大"把依法治国方略提到新高度,进一步为广播法制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要根据形势的要求,熟知群众维权、弱势群体、违法犯罪等社会热点问题,在播音主持各环节,结合节目的品牌发展战略,打造法制节目主持人个性化的主持风格,发挥广播法制节目在传播法律知识、树立法治精神、促进法治建设等方面服务听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