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值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之际,从中央到地方,一大批记者行走于基层的路上。记者们深入偏远山区,深入艰苦一线、深入平日里不常去的地方,既采写了大量满怀深情的鲜活新闻,又在走基层过程中加强了职业和自身修养,可谓收获多多。  相似文献   

2.
2012年8月30日,中宣部在北京举行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理论研讨会。会议认为,2011年8月起,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以来,一大批源于基层实际、内容生动鲜活、文风清新质朴的优秀作品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一大批奔走现场一线、善于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的优秀记者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3.
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地新闻单位迅速行动,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得到基层群众赞许。“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中,走基层是基础,转作风是根本,而改文风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坚持"走转改",就是把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利益贯穿到新闻采编传播的全过程。"走基层"是"转作风、改文风"的前提和基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才能写出鲜活生动的作品,抓到活鱼写出精品。"转作风"是活动的本质要求。对记者来说,重要的是树立"实事求是、雷厉风行、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改文风"是"走基层"和"转作风"的结果。改进文风必须从改进作风开始,有了好作风就有好文风。"三贴近"要求新闻真实、文风朴实,读者喜闻乐见。一言以蔽之,坚持"走转改"才能抓到新闻的活鱼,"走转改"是出精品的法宝利器。  相似文献   

5.
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伊始,《大连日报》作为党报,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更好地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更好发挥党报为民鼓与呼的舆论监督作用。经过一番调研和策划,"党报记者社区行"系列报道在《大连日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推出的  相似文献   

6.
林振明 《东南传播》2013,(5):105-106
由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开展的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全行业深入实践,已现成效。基层是"走转改"的实践方向,"走基层"为新闻采编指明了实践途径;在新闻采编中,"转作风"与新闻源主体、新闻传播主体、新闻收受主体等三个主体产生关联,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这三个主体的作风转变;而"改文风"则涵盖两个层面的改变。围绕"走转改"这一采编实践和理论探讨,厦门卫视努力探索有特色的"走转改"之路。  相似文献   

7.
源头有新闻报道的"活鱼",基层是记者的广阔天地。目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记者们能反映我们的生活,拉近了我们和新闻的距离,很温暖、很贴心。"  相似文献   

8.
吴波 《出版广角》2012,(1):11-13
正继中宣部等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提出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总体部署之后,2011年9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也下发了关于在新闻出版系统深入持久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通知,通知强调了在新闻出版系统深入持久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那么,对于在转企改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深入持久开展.广大新闻工作者纷纷走出办公室,身入基层.心贴群众.采写出了一大批透着泥土芳香的新闻作品。那些记者亲历式的稿件因文风朴实、简短鲜活、紧贴基层,深受读者的喜爱和好评。许多战士说:叶艮纸上刊登的这些新闻,就像发生在我们单位一样!”  相似文献   

10.
2011年8月9日,中宣部等五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在全国新闻战线部署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随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新闻媒体中蓬勃展开.  相似文献   

11.
2011年8月初,中宣部等五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布置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段时间以来,记者走基层如火如荼地展开。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鲜活的新闻让人耳目一新。曾几何时,新闻记者跑基层的脚印  相似文献   

12.
翟爱俊 《新闻窗》2012,(2):14-14
时下,新闻战线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应该是永恒、自觉的事业追求:一方面,作风的转变和文风的改进永无止境;另一方面,基层蕴藏着大量可供报道的新闻事实,像一座永不枯竭的富矿吸引着编辑记者前去开采发掘。持之以恒地深入基层开展报道,必将为新闻单位带来扎实的作风和清新的文风,更会为新闻报道增添丰富鲜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2011年8月,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一时间,"走转改"系列报道让人们看到的是一幅幅真实而富有强烈感染力的生活画卷,引发了社会各方的强烈反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开展,让新闻报道题材新颖、内容鲜活、感染力强,更让广大新闻从业人员深刻认识到基层是新闻报道生命力的源泉。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忠实记录社会的真实面貌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是众多走基层记者  相似文献   

14.
源头有"活鱼",基层天地宽!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全国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记者们"一头汗,两脚泥",写出一篇篇鲜活的报道,带来一股股扑面的新风。"走转改"活动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对媒体和新闻从业者的长期要求,是持久战,不能毕其功  相似文献   

15.
<正>2011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成为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以及加强队伍自身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那么,如何采取科学措施提高走、转、改活动质量,达到新闻鲜活可信,记者作风务实,媒体受众欢迎的目的呢?笔者认为,应该坚持做到"三个深入"。一、深入田间地头采写好新闻  相似文献   

16.
张建业 《今传媒》2012,(5):110-111
自中央五部委提出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意见以来,郑州电视台就在两档新闻栏目中推出的《记者走基层》专栏,"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短、新、实"才能为新闻报道添"魅力","走转改",正是提升新闻品质的好办法,在实践中让年青记者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17.
坚持"走转改",就是把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利益贯穿到新闻采编传播的全过程。"走基层"是"转作风、改文风"的前提和基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才能写出鲜活生动的作品,抓到活鱼写出精品。"转作风"是活动的本质求。对记者来说,重的是树立"实事求是、雷厉风行、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改文风"是"走基层...  相似文献   

18.
2011年8月9日,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对于新闻人而言,"走转改"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鲜活实践,是实现"三贴近"的有效途径。笔者以2012一年中央视《新闻联播》的"走基层"报道为例,对其报道数量,报道主题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走基层"报道可能引发的新闻理念革新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9.
自"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新闻战线启动以来,新闻工作者脚下接地气,心中有底气,笔下添灵气,报道显生气,一时间"走转改"成为当下社会各阶层关注的热点话题。基层是新闻的富矿沃土,"走基层",单纯下去不是目的,而是要从基层获取鲜活的新闻素材,写出有影响力、有震撼力的报道。新闻工作者在"走转改"时,怎样才能  相似文献   

20.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新闻战线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对"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化和升华,也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做好"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领导带头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