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亚楠  温志强 《传媒》2016,(15):89-91
近年来一些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开始进入公众视野,除了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和破坏性等特点,其解决过程还折射出另外一个问题,即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与媒体的互动。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政府和媒体应该保持良性互动,政府应提高对媒体的认识,主动沟通完善法制建设,搭建平台提升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面对越来越多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对政府与主流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发起了更高的挑战。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虽然政府及主流新闻媒体在社会舆论引导中仍然起着主要作用,但随着社会多元表达平台的不断发展,政府在强大的社会多元表达力量面前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媒体应对时而显出其薄弱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目的】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为确保新闻时效、抢占新闻第一落点,并使主流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引导起到关键作用。【方法】笔者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特征,探讨了主流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对策。本文借助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和典型案例法说明突发公共事件舆情的特征和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作用。【结果】提出了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对策,对提升主流媒体的舆情应对能力及防范舆情风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论】突发公共事件具备突然性、不可预见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时,主流媒体应具有为政府提供风险预警、引导舆论走向、整合社会资源等作用。本文针对有效提升主流媒体的舆情应对能力,推动社会秩序恢复平稳状态也提出了一定对策。  相似文献   

4.
英国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有效传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突发公共事件爆发时刻.政府和媒体的目标应该说是一致的:全力以赴解决突发公共事件.让生活恢复到正常状态。在突发公共事件时刻.政府和媒体需要共同合作.共渡难关。处于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人们.对信息的需要特别迫切。不实信息是突发公共事件舆论的不安定因素.一旦谣言混淆了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时候.如何处理好舆论安全问题呢?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政府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在这方面.美英等国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突发公共事件频频发生,政府在此过程中的媒体应对变得异常重要。目前,政府的媒体策略方面有着一些成功的经验,也有着一些失败的教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对此。政府必须拥有科学的媒体应时策略,高处入手,化解危机,塑造形象,消除影响。本篇文章的写作目的主要是分析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的媒体应对,以及应该采取的策略。通过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分析。总结出了时间效率、政府形象、媒体议题引导、软硬兼施等策略,以更好地为政府媒体应对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6.
徐菱骏 《新闻世界》2013,(7):248-249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国内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研究进行内容分析,发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传统媒体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机制,网络媒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突发事件、媒体与政府关系。由此,本文主要围绕这三方面展开,分别就其研究现状、特点、问题等进行概括论述。  相似文献   

7.
孙榕 《新闻世界》2013,(3):152-153
我国各级政府部门近些年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危机新闻发布制度逐步完善。但是从以渤海湾漏油事件、“7·23”温州动车事故为代表的一些突发的公共事件中也暴露出我国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在应对危机、发布新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全媒体时代,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急需学会如何与媒体沟通,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更是需要提升应对技巧。  相似文献   

8.
在特殊的社会心理丛生的中国社会转型期,网络、手机、视频等新媒体和传播手段的高度发达.导致的信息泛滥,资讯传播形式多样、渠道复杂.大大增加了政府和媒体紧急处置和有效化解突发公共事件与危机事件的难度。尤其在当今社会,媒体的功能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进展和演变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因此,如何发挥媒体的作用以及加强对媒体在紧急情况下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为此.笔者以海报为例就突发公共事件下媒体作用与管理研究提出以下观点。  相似文献   

9.
周斌 《今传媒》2013,(6):66-68
本文阐述了新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特点,以李启铭交通肇事案为例,分析了传统媒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问题,探究了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策略,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媒体报道的效果评估机制,加快媒体及从业人员的角色转变,以扭转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钟良 《青年记者》2006,(22):25-26
经历过大兴安岭火灾、渤海二号沉船事故以及2003年非典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之后,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该扮演的角色做了很多有益的探讨。2004年3月14日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戒严”改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这是我国抗击SARS遭遇法律空缺后认识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或者人为重大事故等紧急状态时法律必须完善的结果,到2004年6月又起草完成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这些制度和法律在实际的新闻运作中得到了科学的应用吗?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之后,我国的新闻媒体又是如何扮演其角色的?大陆媒体对“松花江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频发,易引发社会舆论,甚至导致社会恐慌。新媒体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舆情环境,也给主流媒体对突发舆情的引导、处置带来了挑战。主流媒体在此类公共事件的舆情引导中应当坚守信息发布者、舆论引导者和利益维护者三重角色,切实保障受众的知情权,正确应对及引导网络舆情。2018年,我国"长生疫苗"事件所引发的大规模网络舆情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体现了主流媒体在社会突发公众事件中舆情引导的作用。本文以此事件为分析对象,探讨主流媒体如何积极、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并为主流媒体如何正确把握舆情导向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晓芳 《新闻前哨》2010,(11):15-18
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媒体在报道这些事件时经常处于一种欲报不能欲罢不忍的困境:这里有体制、观念、新闻管控和自我设限等方面的原因。要突破这种局限,需要从政府转变观念,管理者提高媒介素养,媒体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着手,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媒体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部门参与其中,其有效的应对策略应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发生中、发生后综合考虑。就新闻参与而言,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相对复杂,与一般医疗卫生的具体应对措施不同,媒体的应对受到政府相关规定的影响、单位性新闻源的封锁、媒体自身的报道方式、受众接受程度及社会的开放、信息的多形式流通等等方面的限制。政府相关规定的变化对媒体应对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媒介技术的发展带领人们进入了全媒体时代,社会舆论环境由此也变得更加复杂多变。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以后,政府要塑造和保持负责、诚信、务实、亲民的外在形象不仅需要面对突发事件本身的处置,更要及时利用新媒体应对事件引发的相关舆论。本文从政府信息披露、事件处理、舆论应对等方面对河南永城发生的两起典型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对比后发现,社会舆情的引导和控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官员应对媒体的思辨能力、反应能力及利用能力,凸显出提升政府官员媒介素养的必要,同时就如何提升官员媒介素养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频出,特别是2008年.1月的南方雪灾,5月的四川大地震,9月的毒奶粉事件,一连串的突发公共事件考验着公众的承受能力,也考验着新闻媒介的应对力和判断力.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进人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成为热点问题.新闻媒介就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报道机制已作出有益尝试,但公众在获得事实信息的同时,还希望媒介提供来自专家、政府等各方的意见.新闻评论在意见性信息传播方面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新闻评论所发挥的功能进行研究,以期获得应对突发事件的某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8年10月发生的“四川广元柑橘事件”为例,探讨政府在网络舆论事件中角色与地位,以及政府部门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该如何应对,为政府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提升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听祥 《视听界》2009,(4):40-42
对于媒体来说,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既是责任,也是机遇。经过一系列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历练,新闻媒体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逐渐成熟。结合江苏广电总台近年来的经验,新闻媒体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必须遵循“导向正确、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原则,承担起媒体的信息发布者、舆论引导者和舆论监督者三种角色。在实践中深化媒体角色内涵,提升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8.
孙健 《声屏世界》2011,(5):11-12
江苏响水,一句流言竟引发万千群众逃往县城。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渐渐增多,而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则考验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与公信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危机事件的传播规律和社会角色都发生了变化,政府与传媒都应适时更新舆情应对观念,提高舆情应对能力,立足于服务群众,及时主动地提供资讯,为群众释疑解惑,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中彰显公信力和权威性,将突发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9.
突发公共事件暴发后,因其与群众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群众,对媒体的宣传要求都更高。媒体既要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群众关切,又要防止发生次生舆情,误导群众,这对媒体自身也是一场重大考验。本文以安徽经视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的融媒传播为例,谈谈如何把握融媒体语境下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时度效"。  相似文献   

20.
阐述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的主体结构发生改变,公众、媒体和政府共同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立足政府管理视角,提出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和管理的基本原则,即法制化、专业化、公共性和灵活性,并从体制创新、机制完善、策略优化和技术应用四个层面对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与管理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