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军事一直受到历朝统治者的重视,明朝也不例外。明代开国以后,在军事上实行卫所制度,又实行世袭军户制度以保证军源的充足。然而这一切并未使得明朝军士逃亡现象有所减弱,军士逃亡一直贯穿明朝始终。本文拟就明代军士逃亡的现象,原因以及军士逃亡去向,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2.
明代军事制度是在改革元代军制和吸取唐、宋军制优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显著特点是皇帝进一步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军队的装备有了长足进步。但明代役使军士和克扣军饷等问题较为突出,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削弱。一、军户制度1、军户的来源和类型。明代国家兵役制度,基本继承元代实行世袭军户制。军户是人民中供应军差的特定人户,隶于军籍,军籍分辖于军队中各个卫所,到卫所服务的军户壮丁称作军,未入伍的分居原籍,编入里甲。军是世袭的,也是家族的,军的这一家  相似文献   

3.
明初,移民的到来及军事卫所的建立,河南怀庆府地方社会的秩序得以重新勾画。在移民入籍及军户寄籍的历史过程中,他乡即故乡的认同感在军户移民中被逐渐强化。尤其到了明中叶,军籍儒生在科举上的成功及以何瑭为中心的学术群体的形成,使得军户群体成为影响书写地方社会历史的重要因素。同时,军籍乡宦对地方文化传统的塑造也是对地方社会认同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卫所制度是明代重要的军政管理制度,卫所军事移民是国家强制力造就的移民群体。不同地域军事移民群体来源地区、移入时间、在地化程度、在区域社会中的作用不尽相同。以明代赣州卫为代表的漕运卫所跨越明清5个多世纪,是探究卫所制度、屯田制度、军户制度诸问题的极好案例,需要运用传统制度史与区域社会史结合的研究方法、家谱及科举录等新史料深入讨论。赣州卫军事移民总体呈现南方籍多于北方籍,早期移入者比例高于中期和晚期的态势,他们很好地融入地域社会,积极参与地方事务,还导致赣州地区风俗的变化。这也是古代国家以移民治理基层社会,进而带来多民族、多族群交流与融合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云南的外来移民一直是西南地方史研究中经久不衰的热点问题。论文主要依据族谱、县志、档案资料,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对明朝这一时期汉族移民来源地进行研究,对云南现代汉族居民的祖先进行初步探究。明朝时期大量外省籍移民以多种方式从江南各地移居云南,其来源地遍及全国各地,这一时期军士武卒、商贩、流官、被谪戍云南的官吏、流放的富豪、充军的罪犯等汉民通过军事留戍、商人寓居、仕宦任职、谪迁流放等不同渠道进入云南,对云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融合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明朝建立之初,德州人口稀少,经济落后,民生凋敝,随着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外地移民的大量迁入,德州逐渐繁盛并成为运河东岸的经济、军事重镇和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7.
家族移民史是中华民族迁移史的微观基础,明代武功县宋家堡宋氏家庭移民的原因和时间的历史溯源,对透视明代中叶陕西庞大的军户移民有一叶知秋的学术价值。研究采取历史分析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试图还原明代中叶宋氏家庭军垦移民的历史真相,继而为了解明代陕西庞大军户的形成奠定微观基础。明代在陕西实施的军屯移民战略,可稳定国防、充实“宽乡”、减轻赋役,形成明代特殊的移民方式,使陕西成为全国军户移民最多的省份。宋氏父子两代人的血泪移民史,是明代陕西军户移民现象的缩影。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习惯地认为明朝的都司(都指挥使司)和卫所皆为军事组织或军队编制,纯属军事活动的范畴。其实根据各种史料的记载可知,其时的都司、卫所,特别是辽东等九边的都司、卫所,除了具备军事性质之外,还兼有其他各地府、州、县等衙门的一般行政职能。本文就是要通过对明代辽东卫所的分析,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从而进一步认识辽东镇之卫所的军、政合而为一的特殊性质。  相似文献   

9.
郑成功因金、厦根据地受到清军的严重威胁 ,决定收复台湾 ,以为抗清基地。郑氏父子以军队武装为前锋 ,陆续带走部分明朝宗室和故老乡绅。为了巩固政权 ,还移置了不少纳降的清军或叛逃将士家属 ,以及追随郑氏政权或反抗清初“迁界令”的沿海居民。这是一次由政治、军事的暂时退缩需要 ,以军队武装和其他政治性人员为核心的移民 ,在台湾构成以郑氏集团为统治中心的移民社会 ,是台湾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有组织的、特殊的政治移民活动  相似文献   

10.
明朝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军士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太医院、惠民药局、地方医学及军中医者等。太医院向京军及部分边卫派遣医士,主要职责是培养军医、供给药材,缓解军卫医疗紧张的状况。各府州县下设立药局和医学,加之根据现实需要而设立的惠军药局、卫所药局和医学等,尽可能地实现军士医疗的全面覆盖,在明朝前中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以州县差拨、民医选调、军中自培等为主要来源的军医在明代军营中普遍配置,是镇戍营兵制出现后军士医疗的主要力量,在军中力量不足时,还会寻求州县医疗力量的援助。  相似文献   

11.
为训练部队、鼓舞士气,曾国藩将自己总结的关于行军、打仗、扎营、操练、纪律等方面的经验,编成《保守平安歌》、《爱民歌》等通俗易懂的军歌,对湘军将士进行思想和精神方面的灌输和培养,对湘军的作战及治军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起源于北美殖民地时期的志愿兵役制因其固有的弱点,无法应付大规模的总体战;而内战中出台的义务兵役制则从根本上克服了前的缺陷,确保了兵力来源,对以后的人力动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美国历史上人力动员的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末期,以刘震云的中篇小说《新兵连》为滥觞,一系列"军营新写实"小说纷纷出笼,形成了一股被称为"农家军歌"的创作潮流。"农家军歌"以对军人生活和军人心灵的揭露而突破了新时期军旅文学的某些禁锢,解构了已经化为军旅作家创作定势的"英雄情结",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了军人在走向现代化的同时又经历着异化与蜕化的双向过程。这一判断在一开始可以说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军人精神蜕化的生动写照,的确不乏真实。然而,将这种部分真实一味的推衍和扩大,并且不加节制的夸张和渲染,就在偏颇和狭隘中逐渐走向了非真实,甚至表现出道德失位和美丑不分。  相似文献   

14.
吴简中的“士”只能是士兵,不是有些学者诠释的“游士”或“学士”。士租种国有土地后,熟田“依书不收钱布”,最大的可能是封建政府如何安置丧失战斗力但仍有一定劳动力的士兵和死亡士兵家属措施中的组成部分。吴国军屯采取租佃制和定额租方式,但吴国军屯尚有许多疑问,有待日后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15.
“卡伦”是清代特有的一种防御设置,官兵被派遣到固定的卡伦驻守执勤称为“坐卡”。清朝政府从各种防御目的出发,在卡伦官兵的坐卡管理方面制定专项条款,要求每位官兵在其坐卡驻守期间必须遵守各项规定。并采取相应的奖惩等各项具体、有效的措施。使其逐渐成为一套较为完善的防务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拓展边疆以及内地居民大规模外迁,边疆人口与日俱增。为了保障边疆吏卒的健康,汉朝在边疆建立了一列的医疗保障制度。从出土居延汉简等有关文献可以考察和了解汉代边疆军民的常见疾病、医疗制度、治疗效果等方面的情况,为研究秦汉时代西北拓展和有关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历史证据。  相似文献   

17.
北魏拓跋政权在处理国家贱民问题上循序渐进地采取了三种不同的统领方式:代政权时期,是贱民产生的萌芽期,部落制是这一时期的唯一统民方式;拓跋复国后,是国家贱民的形成和大发展时期,营户制方式(即军营体制管理方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拓跋焘始光四年后,落籍官府的杂户制逐渐定型,成为贱民统治的主要方式。北魏贱民制度的这种变化,反映了拓跋政权在管理上的不断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18.
随着苏联对外战略由“大国合作”向“集团对抗”转变,斯大林放弃了在东欧推行联合政府的政策。在共产党情报局成立会议上,联共(布)宣布了“阵营对抗”理论,利用批判法共和意共的方式训导东欧各国共产党人以议会外的斗争方式夺取国家政权。各国共产党代表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定了整改措施,准备以议会外的斗争方式夺取国家政权。  相似文献   

19.
林震 《莆田学院学报》2005,12(1):9-12,38
简述1987年—1992年的韩国民主化进程中反对阵营出现了两次分裂和一次短暂的合并,探讨反对阵营分多合少的主要原因,并指出韩国反对阵营的分裂对建立健全的政党政治体制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Money for education is a primary motivation for military enlistment. One explanation is that individuals use these benefits to overcome borrowing constraints. I explore this by examining the enlistment response of individuals to additional financial aid that can be used immediately upon high-school graduation or delayed until after military enlistment. I fin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a merit-aid program decreases the probability that a male enlists in the military by 0.6 percentage points (a 6% reduction), and that these effects are concentrated among applicants who are more likely to qualify for merit scholarships. The reductions are largest in low-income areas, supporting the argument that the effects on enlistment are a result of easing financial constrai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