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敬之 《承德师专学报》1995,15(1):90-94,F003,90
乾隆题避暑山庄三十六景景名释义齐敬之避暑山庄建成后,康熙以四字为名为园内三十六景景点题名,给山庄园林增添了光辉。乾隆驻山庄后,在原有建园基础上又增添了很多风景点,为了不超越祖制,并与康熙所题景名相区别,他以三字为名,也题了三十六处,合称避暑山庄七十二...  相似文献   

2.
谈避暑山庄题额和楹联的学术价值──兼评《避暑山庄名景额联漫话》马云峰闻名中外的避暑山庄,群山环抱,碧水荡漾,气候宜人。山庄内有一百二十余处景点,其中包括著名的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以及这七十二景以外的二十一处景点。这些景点不论是康熙命名的,还是乾...  相似文献   

3.
芝径云堤是避暑山庄始建的第一景,由它确立了自然天成的建园原则。烟波致爽是康熙题写的36景第一景,它成为景观表明了康熙励精图治的情怀。丽正门是乾隆题写的36景第一景, 它的含义表现了乾隆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雄心大志。  相似文献   

4.
避暑山庄文化是以避暑山庄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多民族团结交融,展现承德历史和承德人精神风貌的文化。就景观而言,除了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之外,还应该包括文化遗址、名人宅邸、自然景点和街区特色。  相似文献   

5.
康熙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是描绘清代皇家园囿避暑山庄之建筑风貌和景致的诗。康熙为三十六处佳景题额、作序、赋诗,题材极为广泛,举凡山庄内,山石草木,水源湖渠,游鱼走兽,皆是其吟咏对象。就体裁而言,五言排诗,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古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六言绝句,六言律诗诸体兼备。诗人不仅叹赏山川之美,景致之秀,而且畅言自然给予诗人的深刻体悟。康熙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篇篇写景,又篇篇言情,篇篇述志,从中可以窥见诗人宵旰夜食,励精图治,努力创建万代不朽基业的宏伟志向;守礼尽孝,事亲以诚的素朴情怀;友山敬水,怡情喻理的自然情愫;涉猎极广,苦学不倦的笃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谷甜甜 《大学生》2012,(24):38-39
作为六朝古都,南京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世人所知,"牛首烟岚"、"钟阜晴云"、"秦淮渔唱"、"燕矶夕照",几乎每一个历史文化景点背后,都埋藏有一段脍炙人口的人文典故和层出不穷的文学叙述。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金陵48景今如何?为此,南京审计学院工程审计专业的大三学生谷甜甜组建了一支团队——"寻迹南京"公益实践小分队。团队成员们在综合考察景点的历史意义和地理位置的基础上,从48景中筛选出39景,一路寻访并拍摄讲解视频,并撰写出《金陵48景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7.
丽正门额一 “丽正门”是乾隆(清高宗弘历)三十六景之第一景,建于1754年(乾隆十九年)。原来此门偏东,经乾隆改建,定于现在的地方,是避暑山庄的正门。宏伟宽敞的宫门,筑门楼三间,朝南。门前有红照壁,还有一对石狮子雄踞于大门左右。门内东西各有官员们等候皇帝诏见的朝房,正对避暑山庄宫殿区的五间门殿,上面悬挂着康熙御题“避暑山庄”匾额。再往里去,就是清帝接见文武官员及少数民族王公贵族首领的正殿。每年夏秋之际,清帝来山庄避暑时,蒙古各部藩王都到这里来述职朝见,他们走进避暑山庄正门时,犹如拨云见日般欣喜欢快,乾隆为此门题额为:  相似文献   

8.
有蕴深衷 一吐为快─—乾隆御制《避暑山庄后序》(碑文)赏析周殿芳避暑山庄后序(碑文)我皇祖于辛卯年,成此避暑山庄三十六景,绘图、赋什、为序以行之。而予适生于是年,此中因缘,不可思议。即位后,于辛酉年.始为巡狩之举。至山庄,徘徊思慕,因敬依元韵,以志景...  相似文献   

9.
烟波致爽额一联三 烟波致爽,是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一景,建于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此景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色及其命名的缘由,《热河志》中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澹泊敬诚殿后第三重,有殿七楹。圣祖御题额曰‘烟波致爽’,为三十六景之冠。”澹泊敬诚,俗称楠木殿,是避暑山庄宫区的正殿。位于澹泊敬诚殿后的烟波致爽,地势高旷,背靠湖泊,云气缭绕。每当夏雨初睛、凉风吹来时,这里没有灰尘,没有积雾,空气清新凉爽。康熙在《烟波致爽》诗序中说:“四围秀岭,十里澄湖,致有爽气。……遂以‘烟波致爽’,颜其额焉。”诗中反映出康熙十分赞赏这里的自然景色,并说明了此景命名的缘由。  相似文献   

10.
澹泊敬诚额四联四“澹泊敬诚”,是避暑山庄七十二景以外之第一处景观(按《热河志》排列顺序),其正殿建于1711年(康熙五十年),1754年(乾隆十九年)用楠木改建,俗称楠木殿.清代皇帝在避暑山庄举行重大典礼均在此处.“澹泊敬诚”这组建筑的前面,正对避暑山庄的丽正门,左右有方亭及配殿.穿过后殿以及再后的十九间照房,就是皇帝的寝宫,即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一景“烟波致爽”.康熙为正殿题额曰:澹泊敬城“澹泊敬诚”,意思是恬静寡欲,谨慎真诚.扬雄《长杨赋》说:“且人君以玄默为神,澹泊为德.今乐远出以露威灵,数摇动以罢(通“疲”)车甲,本非人主之急务也.”康熙吸取扬雄“澹泊为德”的内容题写此额,并悬挂在避暑山庄正殿上,其目的是向前来朝见的少数民族王公贵族表示他不想煊耀武力,更不想用武力去征服他们,而是与他们真诚相待.可见,“澹泊敬诚”额蕴含了孔子“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康熙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是以团结为主的基本精神.乾隆即位后为楠木殿书写楹联三副:其一:先泽志钦,承宵衣旰食;民依心切,念春雨秋晹.其二:四面云山契仁寿,万家烟并验民和.其三:祖训式钦思日监,天行惟健体时乘.  相似文献   

11.
试从翻译效应学角度看吐鲁番景(区)点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翻译效应学角度,通过对吐鲁番景(区)点的英译分析,指出景点的英译在保持原文的忠实性的前提,要注重译文的传意性、可接受性和相似形。  相似文献   

12.
避暑山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宋培效承德民族师专的避暑山庄研究从1981年开始,至今已有14个年头了。这期间研究会的会员们共写出77篇学术论文,计78万字。避暑山庄研究会同我校的学报编辑部又将其中的部分文章辑印成书,出版发行。其中有《康熙三十六景诗选注》、...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从中国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现状出发,结合避暑山庄康乾七十二景名称英译实践,提出"信达雅"标准是适用于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理想标准,旨在探索经典翻译标准"信迭雅"与中国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结合,主张加强对中国本土译论的研究,用以指导承载中国古典文化的中国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拟景教育近年来在高职院校渐渐流行,拟景教育模式主要模拟现实社会中企业情景建立的拟景组织而开展.由于拟景组织训练时间安排上的矛盾、资金不能得到保证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如下的调整思路:从拟景组织机制上着手,推动教师积极参与,推行师徒制技能训练模式,设立校企合作专门机构等以解决拟景组织运作中的困难.使得大学毕业生便于就业.  相似文献   

15.
船山诗论以“情与景”的结合在诗中呈现的意象形态为其立论依据;以“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叫含情”为其诗美理想;以“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而“一倍增其哀乐”为其佳效应,凡此种种,,莫不新入耳目,启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释“景”     
关于“景”的解释五花八门,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景翳翳以将入”为例:有人将“景”解释为日光;有人说应该通假为“影”,指影子;还有人认为这不是通假字.古代的“影”就写成“景”,应该是“景”同“影”,为影子。究竟该怎样解释?如果从“景”的字形出发,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相似文献   

17.
释“景”     
关于"景"的解释五花八门,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景翳翳以将入"为例:有人将"景"解释为日光;有人说应该通假为"影",指影子;还有人认为这不是通假字,古代的"影"就写成"景",应该是"景"同"影",为影子.究竟该怎样解释?如果从"景"的字形出发,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景"由"日"和"京"构成,"日"即太阳光,"京"的甲骨文像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本义指人工筑起的高土堆,后来引申为高大的城市,例如北京即北方高大的城市.故"景"表示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高大的土堆上,所以"景"最原始的意义就指日光,而日光照在土堆上,必定会产生影子,所以"景"的另一层意思就是指影子.关于"景"的影子的意思,先秦典籍中有大量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关于研究和整理避暑山庄的书,最近几年出版了不少,如《康熙三十六景诗选注》、《乾隆三十六景诗选注》、《避暑山庄碑文释译》、《外八庙碑文注译》、《承德历代风景诗选》等。这些著作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读后收获不少。但有些具体问题也引起了我的思考。现在仅就《避暑山庄碑文释译》(简称《释译》)和《外八庙碑文注译》(简称《注译》),从训诂学的角度,对古籍整理中词语训释应注意的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为“金莲花”正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金莲花”正名祁振声“金莲映日”是承德避暑山庄的康熙三十六景之一。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载:“此景以金莲花为主题,旱金莲花出五台和华北高寒地带,康熙时移植避暑山庄,在殿前拓苑数亩,植金莲花数万珠,以备观赏。每当夏日,金莲盛开,如黄...  相似文献   

20.
王夫之对于诗歌中的景进行了前无古人的细致研究和分类,强调了景与情的结合,景的形象性,反对单纯的写景,认为情中景和景外是景中之尤,滞景是景中之劣。王夫之的景论是中国古代诗歌情景理论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环,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