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下,中国电视剧的国际传播不是仅仅由于受到韩剧、美剧冲击而进行的被动应对,而是出于主动地展现国家软实力、传播中国梦、加强文化交流、促进经济繁荣、扩大消费市场等多种需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与世界各国贸易的频繁往来、国际关系的良好发展、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逐步增强等多方面的机会和优势,当前中国电视剧扩大国际传播是一个合适的时机。  相似文献   

2.
正基于各种原因,中国电视剧在世界范围内传播量较少,传播范围较窄,影响力相对较薄弱。但是其在越南的传播却是一个特例,中国电视剧曾风靡越南,大量出现在越南的主流电视台,在一段时间之内占据了越南的大部分电视剧市场,形成一种浓厚的中国电视文化。在无特殊事件发生时,越南电视台每天都会播放中国电视剧,且播放量为其总播放量的一半以上。从2007年至2015年,越南播放的中国电视剧超过了600部,占其播放的外国电视剧总量的57%左右。然而,针对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情况却鲜有研究。鉴于此,本研究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历程、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  相似文献   

3.
从事国际传播不仅要关注海外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还要了解国人怎样看世界。了解、呈现中国公众的"世界观念",可以为他国公众认识中国提供参照系,让世界听到中国公民的声音,同时为我国政府制定外交政策提供舆论支持。我们的对外传播需要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从广大群众中寻找"合法性"来源,有利于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对外传播不仅需要"宏大叙事",更需要"民本关怀",倾听广大群众的声音,让世界看到"中国态度",彰显大国气度与大国风范。而中国民众的"世界观念",即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国内媒体的报道。为避免误导国人,国际新闻报道从业者需要明确我们对外部世界认识的局限性,克服普遍存在的"崇洋潜意识",尽可能到事件源头去寻找、报道国际新闻。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世界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现实需求。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来市场份额和边界的调整。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电视剧产业飞速发展,各种题材的电视剧"百花齐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反映家庭生活问题的电视剧日渐增多,其以讲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为主,迎合了大环境下人们生活的需求。当代,青春题材的电视剧日益增多,且赢得了好评。本文主要分析赵宝刚导演的"青春三部曲"对观众诉求的满足。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国家对外传播能力的提升成为现实需求。近年来,政府提出文化产品"走出去"号召使得一批优秀的中国电视剧正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本文立足于中国电视剧(本文中提到的"中国电视剧"仅为大陆生产的电视剧,不包括香港和台湾电视剧)几大出口市场的数据,通过受众市场分析其传播困境,并拟从政策、发行与制片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一、中国电视剧对外传播困境与原因分析(一)整体规模扩大,贸易逆差明显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剧无论从生产还是出口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国产电视剧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直接载体,其海外传播已经成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策略。国产电视剧是"自塑"中国形象的有力手段,也是提升中国文化全球影响力的快捷方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粘性用户。本文梳理总结国产电视剧的海外传播现状,为国产电视剧未来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有益参考。一、译制主要以UGC形式进行,极少数由OGC形式推动国产电视剧的海外传播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传播行  相似文献   

8.
在海外传播中,文化符号给受众留下直观印象,传播文化内涵给受众带来中国文化认知上的改变。现阶段借助海外栏目的品牌效应,制作、传播符合中国文化内涵的电视节目,是让世界听到更多中国声音的有效途径。受众从了解文化符号上升到理解文化内涵的过程是认同中国文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正>当今时代,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随着中国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前所未有,"中国热"持续升温。如何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我国国际传播的战略课题与重要使命。为此,近年来,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充分发挥企业优势,采用市场化、商业化模式,以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引言:"不确定"阶段,确定的中国声音随着特朗普入主白宫,一系列激进措施始终占据各大媒体的头版,更让他一次次刷新全世界的认知。高举"美国优先"大旗,"政策极端保守"和"贸易极度保护"成为其内外经济举措的主要基调。1月23日,甫一上任的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退出TPP,兑现令全世界震惊的竞选承诺,让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一众老牌盟友和贸易伙伴目瞪口呆。对中国,他更是抱定了"修昔  相似文献   

11.
言论集纳     
<正>山东大学韩国学院教授、院长牛林杰在《世界知识》2015年第5期发表的《"欧亚倡议"+"一带一路":深化中韩合作的新机遇》一文中认为: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也需要韩国,韩国参与"一带一路"可带来中韩双赢的效果。对韩国来讲,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共建可为韩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保持其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若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韩国在现有国际金融机构中份额偏低、与其经济实力不符的困境,提高韩国的国际地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政协主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在大会上说:“茶源于中国,兴于亚洲,惠及世界。中国、日本、韩国茶文化兴旺发达,包括茶文化交流在内的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我们在这里共同交流和探讨茶文化,不仅有利于发展茶产业、促进茶经济,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强,世界各国汉语学习不断升温。2004年,在借鉴英、法、德、西等国推广其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揭牌。从2006年开始,孔子学院发展迅猛,截至2018年12月1日,全世界各地154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孔子学院的出现迎合了世界各国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并进一步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桥梁,成为中国与世界一起构  相似文献   

14.
正在海外传播中,文化符号给受众留下直观印象,传播文化内涵给受众带来中国文化认知上的改变。现阶段借助海外栏目的品牌效应,制作、传播符合中国文化内涵的电视节目,是让世界听到更多中国声音的有效途径。受众从了解文化符号上升到理解文化内涵的过程是认同中国文化的前提。本文通过对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制作的一档美国真人秀节目《极速前进》(The Amazing Race)及上海外语频道ICS改编版《极速前进:冲刺中  相似文献   

15.
国际新闻报道工作有两方面任务,一个是内宣,一个是外宣,都重要,都必须做好。但有必要在我国新闻队伍中强调加强外宣意识和外宣工作的力度。国际问题的外宣包括两方面:正面介绍我们对国际问题的政策、主张和观点;进行国际舆论斗争。从对内来说,我们的国际新闻报道要正确引导我们的人民了解外部世界,全面地认识世界,理解并拥护我们党和政府的外交政策,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使得全国人民都能捍卫我们民族的利益,努力增强国际的交流和友谊。对外界而言,我们的国际新闻报道不仅要在世界上发出中国的声音,而且要进一步增强中国的声音。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外面(主要是外国人、外国的决策者、政界、工商界、舆论界,当然也包括华人、华侨)听到中国的声音,看到中国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4月下旬以来,国际市场和舆论界热炒中国经济崩溃论,悲观预测中国经济。虽然一些市场化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看空中国经济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但相关误导性报道不仅会混淆视听,影响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使市场进一步低迷,还会导致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误解和误读,甚至还可能打乱政府宏观调控的节奏和步伐。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对外报道应何处着力?首先,要做足功课,做到知己知彼。从纷繁复杂的市场现象和专家声音中独立思考,参透中国经济形势;同时,要认清西方舆论,包括其对中国经济有哪些关注点,释放了哪些声音,西方的市场机构对此持什么观点,西方的民众有何反应等等。其次,要讲好中国故事,发好中国声音。围绕中国经济话题来讲故事,让读者自己读懂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做好评论报道,积极主动发声,在关键时刻针对西方舆论关注的焦点主动设置议题,对外释疑解惑、消除误解、驳斥不实报道。  相似文献   

17.
韩国,全称大韩民国,面积约十万平方公里,人口近五千万。今年年初其首都的中名称由“汉城”改为“首尔”成为一条令世界关注的新闻。无论经济上还是化上,韩国都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融入国际社会。在中国,用“三星”手机、驾“现代”汽车、看韩剧、跳韩舞被认为是一种时尚,韩国风味的烧烤店也很受中国百姓的欢迎。尽管中国与韩国建交只有十三年,两国的关系日益密切,中国人对韩国也并不感到陌生。通过对中国首任驻韩国特命全权大使张庭延先生的访谈,我们对这样一个友邻有了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正>改革开放近40年来,奇迹般发展的中国经济一直是海外深感兴趣的中国故事;那么,时至今日向世界讲述中国经济故事有何新的含义?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新年伊始发生在瑞士的中国外交场景:在达沃斯小镇,中国国家元首习近平首次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做主旨演讲,全面阐述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立场和主张;接着,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主席发表演讲倡议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反全球化浊浪汹涌的当下,这样的中国声音给世界注入一股暖流。  相似文献   

19.
中国菜名是让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美食的一个窗口,很随意的翻译不仅不会给外国友人带来美好的感受,甚至会引起对方的不悦和误解,让外国友人认为中国人十分古怪难以理解.故有必要对如何英译中国菜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对外宣期刊过去经济报道的评价第一,外宣期刊过去的经济报道主要是成就展示型的。由于西方一度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信息封锁,中国的声音很难被世界倾听,所以我们创办《中国建设》这本外宣刊物目的就是向世界传达中国的声音,介绍中国的建设成就,也就是说办刊的目的是介绍和展示。过去中国的经济一直处在一个较低水平,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不是特别大。没有那么多的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