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中主要介绍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S·S·S""S·A·S""A·S·A"公理和"A·A·S"及"H·L"定理.根据边角排列的顺序,就有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用"S·S·A"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其实,以一般形式表示的"S·S·A"条件虽不足以证明三角形全等,但具有特定条件的"S·S·A"定理却能够用来证明三角形全等.  相似文献   

2.
用初等几何计算的方法研究了三角形的中线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问题、得到了三个判定定理。解决了三角形中线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几何作图中利用中线作三角形的唯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材中关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作出了证明.笔者认为,在学生掌握教材给出的"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来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相似文献   

4.
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材中关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作出了证明.笔者认为,在学生掌握教材给出的“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来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相似文献   

5.
初二几何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课本中介绍了四种:边角边 (SAS)公理、角边角 (ASA)公理、角角边 (AAS)定理和边边边 (SSS)公理 .对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在判定全等时,除了以上四种方法外,还有“斜边、直角边” (HL)定理。通过观察分析,发现“ HL”定理的条件应属于“ SSA”判定条件,而众所周知,“ SSA”是不能用来作为判定任意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出现了这样的疑问和困惑 .下面将从三角形作图的角度浅析“ SSA”条件不能成为判定定理的原因,供同学们在学习中参考 .  已知:线段 a、 b,…  相似文献   

6.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有关问题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他们的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证明三角形的全等可以通过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来进行证明,还有部分是要通过添加辅助线来进行证明的.由于学生七年级刚学习几何证明,所以添加辅助线证明全等对学生来说是有些难度的.下面介绍五种证明三角形全等常见的辅助线作法,帮助同学们进行总结,供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一定要分清平行四边形判定所需要的条件.领会判定定理与所学过的性质定理的互逆关系.要注意题目常常转化为全等三角形来解决.  相似文献   

9.
雷鸣 《中学理科》2000,(10):11-12
判断图中有几对全等、相似、相等关系的试题,是中考命题的热点,而对这类问题的解答,要求考生对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有关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等必须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为帮助同学们不断提高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现将近几年的部分中考题进行归类分析并解答如下:  相似文献   

10.
苏科版七下第十一章图形的全等,其中《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共给出:SAS、ASA、SSS、HL四个基本事实和AAS一个判定定理以及角平分线定理.教材分五个课时,基本上是每个课时研究一个基本事实,通过"画、剪、验"这一活动,验证这个基本事实,再应用这个基本事实.按这种思路教学,每课时的知识点单一,学生接受起来较容易.然而在实  相似文献   

1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平面几何的基础,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常用方法,是平面几何教学的关键.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教学既是训练学生进行推理论证的最佳时机,又是帮助学生建构稳定、科学、合理几何认知结构的起点.因此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符号语言、表示方法,能够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灵活解决问题,在全等三角形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掌握好全等三角形知识,为后继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张晶 《黑龙江教育》2013,(Z2):35-38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会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计算作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推理能力.通过定理的证明和应用,初步了解转化思想;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三角形全等判定中的ASA,以前的人教版教材是作为公理来教学的.先由学生做验证性实验,按ASA条件作两个三角形,再通过剪纸、重叠、比较发现全等,从而得出ASA判定.这种教法给人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感觉,缺乏探究性,不能很好地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这种教法等于先告诉学生有ASA判定存在,再让学生按ASA条件作两个三角形操作验证.而新课改理念注重的是自主探究、观察实验、猜想验证、讨  相似文献   

14.
平面几何中,三角形是进一步学习其他图形的基础,其中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尤其重要.因为以后大量的几何问题将转化为全等三角形来解决问题,而且几何认证的系统训练也从这里开始,所以同学们不仅要透彻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而且要掌握几何论证的方法,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定理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  相似文献   

16.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是平面几何知识的基础.有些几何题的图形虽然不具备明显的全等三角形,但是可根据图形的条件或结论的特点,通过添加辅助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内容"全等三角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第1节.1.教材分析:"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获得全等图形和全等三角形的体验.建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三角形全等判定中的“ASA”,以前的人教版教材是作为公理来教学的。先由学生做验证性实验,按“ASA”条件作两个三角形,再通过剪纸、重叠、比较发现全等,从而得出“ASA”判定.这种教法给人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感觉,缺乏“探究性”,不能很好地“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这种教法等于先告诉学生有“ASA”判定存在,再让学生按“ASA”条件作两个三角形操作验证.  相似文献   

19.
全等三角形的四个基本判定(SAS、AAS、ASA、SSS)和一个特殊的判定(HL)从形式上来看,比较简洁易懂,在学习每个定理时,学生都能很快接受并熟练应用,但是在综合考查时,若设计几道全等条件似是而非的题目,却往往失分率又较高.究其原因,还是未能从本质上认识全等的条件,而是仅凭直观感觉作出主观臆断.为此,笔者在复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设计了4个问题,与学生一起探究,以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中考复习课如何上?相信各位老师都有自己的高招。要想把中考复习课上精彩、富有实效,我想关键就是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从探究中熟悉有关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训练和提高他们的解题技能,让他们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相关经验,提高中考应试的能力。一、纵向挖掘,引导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我们数学教师在复习时往往会强调: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SAS"、"ASA"、"AAS"、"SSS",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还有"HL",这时候有经验的老师会嘱咐学生:"注意不能用‘SSA’、‘AAA’判定三角形全等"。对于"AAA"很容易解释,比如两个相似比不等于1的相似三角形,虽然它们的三对角对应相等,但是它们不全等,学生也容易接受;但是对于"SSA",也就是"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为了让学生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我设计了如下的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