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企业产品要讲求信誉,作为精神产品的新闻报道,更应讲求信誉。新闻报道的信誉体现在什么地方?除了新、真、活、准和客观公正等要素外,笔者认为新闻报道的“有头有尾”,即报道的完整性、也是关系报纸信誉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可忽视。平常,我们常见到一些新闻报道“有头无尾”,这不是说某篇文章写得不完整,而是就报道某一新闻事实的过程而言的,即是指在新闻发生时,新闻媒介作了报道,但没有随后对该新闻事实的发展、后果(结局)作跟踪报道(这里是指一次性报道不能给人  相似文献   

2.
企业产品要讲求信誉,作为精神产品的新闻报道,更应讲求信誉。新闻报道的信誉体现在什么地方?除了新、真、活、准和客观公正等要素外,笔者认为新闻报道的“有头有尾”,即报道的完整性,也是关系报纸信誉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可忽视。平常,我们常见到一些新闻报道“有头无尾”,这不是说某篇文章写得不完整,而是就报道某一新闻事实的过程而言的,即是指在新闻发生时,新闻媒介作了报道,但没有随后对该新闻事实的发展、后果(结局)作跟踪报道(这里是指一次性报道不能给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消防宣传工作者的重要性谈起,结合工作实际,阐述了作为一名消防信息报道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首先要具备一专多能的本领。一是要做多面手,不做万金油;二是不搞单打一,但要精一门;三是没有多能难求专,不专多能难发展。其次要有气温表的灵敏度。一是要增加新闻敏感性,做到及时报道;二是要摸清基层实际,做到大量报道;三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准确报道。同时,一名合格的消防宣传报道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要有拼命三郎精神,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4.
在谈到通讯员素质的时候,我想不能遗忘了事业心。依我看,这(?)通讯员一切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如果没有事业心,其他一切素质都会失去作用。所谓事业心,就是指从事某一行业全力以赴、兢兢业业的不断进取之心。具体到通讯员的事业心,我以为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热爱新闻报道工作。以从事这项工作为荣。具体表现在:对新闻报道工作入迷,十分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对自己发表的每一篇文章,即使是“豆腐块”,也能“敝帚自珍”。  相似文献   

5.
报载,近期召开的全国省报总编辑会议提出要“自我解放”,不要“自立菩萨自拜佛”。说得好,新闻单位是到了放手大胆改革新闻报道的时候了!说心里话,老百姓对我们的新闻报道是不那么满意的。“我们要看的,你们不报道,我们不要看的,你们拚命报道。”——《安徽日报》概括的这两句话值得引起重视。其原因自然不是几句话能够说清楚的。改变这种状况,固然,上级领导要“开明”点,放手点,丢掉那么一种迷信:自己什么都懂,不具体干预,似乎报纸就办不好。应多多发挥下面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新闻单位要大胆创新,不要再去“自  相似文献   

6.
作为时代风雨表的新闻事业,只有面向实际,贴近群众,尤其要抓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才能触摸到时代的脉搏,成为读者的知音,起到影响舆论、引导舆论的作用。我们的党和政府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也是我们党和政府关心的问题,自然也应引起我们新闻工作者的特别关注。近几年来,在新闻改革过程中,新闻报道冲破了过去的一些“禁区”,更和开放了,政治透明度加大了;新闻报道比较注意反映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回答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題,批评性报道增多  相似文献   

7.
郭之文  徐忠 《传媒观察》2007,(12):52-54
主题报道,历来是新闻报道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尽管我们强调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但新闻报道有其不可避免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倾向,有时这种政治倾向还特别强烈;另一方面,主题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媒体,都不能完全脱离开主题报道而生存。作为主流媒体的主流版面、主流频率、主流频道而言,主题报道往往是家常便饭,总是要照面,总是要进行,所以对主流媒体来说,主题报道往往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每逢重大时政出现的时候,主流媒体总是事先策划一些能够体现“主题”的选题和报道方案,以免到时措手不及。从被动式的报道,到媒体对主题报道的主动介入,是媒体搞好主题报道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会议新闻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改进会议报道是新闻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稍作留意我们不难看出,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新闻报道中,会议报道所占的篇幅、时段比重很大。这就充分说明了会议报道在整个新闻报道中的分量。大到党和国家方针大计,小到百姓衣食住行,大多通过会议形式来制定决策。群众也需要通  相似文献   

9.
所谓突发新闻的“二次伤害”,主要是指在天灾人祸的报道面前、在重大突发性新闻和灾难事故的报道现场,新闻本身的客观事件已经给当事人造成了物质或精神的第一次伤害,但是,因为新闻从业者的一些不规范操作,让受害者或者当事人或者受害者的亲属等被新闻报道“二次伤害”。这种新闻报道中的“二次伤害”现象频繁出现,不仅严重影响到媒体公信力,也给事件当事人造成了极大痛苦,我们要学会规避突发新闻报道中的“二次伤害”。  相似文献   

10.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这是我们对新闻报道最基本的要求。在我们的记者来稿中,完全没有事实的报道,自然是没有的。但是,事实不充分、不具体、空话多、事实少的毛病,还是屡见不鲜的。这当然也不合乎新闻报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要真实,真实、准确更是我们批评报道的生命力所在。舆论监督报道是一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12.
在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有些人对批评报道“不理解”,甚至说:搞批评报道就是违反了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好比一枝花,红花有绿叶相扶,显得更加美丽;犹如一台戏,主角有配角相助,才能更加突出。我们的新闻报道,毫无疑义地既要宣传正面。又要适当的揭露反面,做到有扬有弃。批评报道,目的在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本身就是正面宣传所组成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积极、光明面总是主流。消极、阴暗面则是支流。这个客观现实,必然决定了我们的新闻报道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同时进行适量的批评和揭露。只有这样做,才能全面理解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批评报道要贯彻“为主”方针正面宣传也好,批评报道也好,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保护正面、支持正面、宣扬正面、扩大正面。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始终要明确体现这个方针。  相似文献   

13.
新闻报道要注意政治导向,国内新闻报道是这样,国际新闻报道也是这样。 为什么说国际新闻报道也要注意政治导向?我的理解是,这是因为国际新闻报道不但同国内新闻报道一样,有个影响和引导国内舆论的问题,而且还有个影响和引导国外舆论的问题。国外,尤其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很关注我们对国际上重大事件的报道、分析和评论,并且往往把我们的报道、分析和评论同我国政府联系起来,据此来判断我国政府对某个国际问题的态度和立场。例如,我们大量报道国际社会反对美国搞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言论,有关国家就会得出结论,认为中国政府坚决反对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计  相似文献   

14.
余婧 《新闻世界》2013,(11):218-219
时政新闻报道是新闻报道领域的一个重大题材,但是一直为人诟病的是,时政报道长期流于仪式化的报道,内容严肃不易读,严重影响到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本文试以《新京报》对2013年"两会"的报道进行分析和解读,探究以市场、受众为导向的纸媒在重大时政新闻报道中怎样报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典型报道作为一种常规报道形式,在整个新闻报道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要增强报纸的指导性、可读性,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就必须重视典型报道。典型报道,要抓活、抓好,让典型刻在读者心中,是很不容易的。有时,即使你捕捉或选择了一个好的典型,但不讲究表现的方式方法,不讲究技巧,也不会收到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6.
吴功胜 《新闻世界》2008,(9):138-138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句话一直是新闻界公认的原则。在新闻报道中我们要采取客观、全面、平衡、公正的操作方式,从采写到审稿、定稿等各个环节把握报道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地市报的服务意识增强了,对服务性新闻的报道量增加了,质也有所提高。但很多地市报的服务性新闻报道流于表面、做得不深不透的现象是大量存在的。究其原因,一是对服务性新闻报道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二是报道手法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认为,地市报应该把服务性新闻做深做透、做到极致作为提高竞争力的利器来看待,把“彻底服务”上升到事关报社生存和发展的理念来实施。  相似文献   

18.
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是一个各类新闻媒体都会经常遇到的问题,即在报道时不经意中对报道对象造成伤害(以下简称“不意伤害”)。就其存在的广泛性而言,不仅其他媒体在报道中经常出现,在我们党报日常报道过程中也不鲜见,特别是我们在从事区域经济报道时,此类现象更是司空见惯。所谓新闻报道中偶尔出现的“不意伤害”现象,是指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一篇或若干篇新闻报道,且并非出自媒体或作者本意,却给报道对象(单位或个人)造成某种伤害的现象。至于某些以低级趣味取悦读者的媒体或作者,出于营利或其他目的,专事追踪逸闻趣事或其他勾当,不属本文要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闻报道"平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记者、编辑采编、传播的新闻报道,能够满足受众不同需求,是新闻报道中一个极其重要且带有很强针对性、现实性的“平衡”问题。新闻报道为什么需要平衡首先,新闻以变动着的客观世界为报道对象,而世界处在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和不平衡的循环往复之中。任何畸型的完全一边倒的报道,都会造成信息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20.
吴玲 《新闻前哨》2002,(9):26-27
新闻是客观事实,是不容主观策划的。但是,从哪个角度报道新闻,如何体现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需要多大规模报道新闻,怎样恰当地组织新闻报道……是可以策划的。导向正确,只是最起码的要求,要让受众乐于接受,就要努力不断提高舆论导向质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策划不策划,策划得精不精,报道效果是大不一样的。近几年宜昌市的新闻报道,之所以受到好评,就是在报道上加强了策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