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吐鲁番,古为车师前部地,西汉以“高昌壁”得名。北凉承平十八年,柔然灭北凉残余政权,立阚伯周为高昌王,是后,张、马、麹诸姓相继为王,史称“高昌国”(公元460年——640年)。据《北史·高昌国》载,其国人:“俗事天神,兼信佛法。”从吐鲁番文书看,高昌佛教甚盛,寺塔林立,如《高昌义和二年(公元615年)七月马帐》所列寺院有二十四个,其他同时文书亦见甚多记载。一九六七年,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阿斯塔那三七七号墓出土了《高昌乙酉、丙戌岁某寺条列月用斛斗帐历》(后文简称《帐历》,载《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三册。),为研究高昌寺院经济提供了宝贵资料。笔者似结合有关文书对此帐历作重点分析,以窥该寺经济诸情况。  相似文献   

2.
南北朝时期立国于吐鲁番盆地的麹氏高昌为我国历史上重要的边疆地方政权之一。国内学术界一般以为麹氏高昌完全是汉人建立的政权,认为麹氏王族及主体居民均为迁自内地的汉族人。如此观点似乎很有根据,并有成为定说的趋势,但是仔细考究起来却不无问题。一  《魏书·高昌传》“彼之田亡庶,是汉魏遗黎,自晋氏不纲,因难播越,成家立国,积世已久,恶徙重迁,人怀恋旧,今若动之,恐异同之变,爰在肘腋,不得更如来者”。《北史·高昌传》所记相同。如此记述实为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之一。有论者以为“高昌国(意指麹氏高昌——引者)显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吐鲁番出土文书对麴氏高昌王国时期的三斛信田赋数额问题及计赋方法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吐鲁番文书问世以来,吐鲁番历史的研究获得学界高度重视。有关高昌的历史研究成为长期的一个研究热点,深入与系统的研究都有极大进步。文章专就高昌的一种高级职务进行讨论,这就是绾曹郎中。绾曹郎中是麴氏高昌国(502—640)的一个重要官员,但是传世史籍对此一律缺载,仅有《新唐书·高昌传》提过这个名词而已。文章结合吐鲁番出土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作探讨。关于绾曹郎中的两种定位——宰相还是副相问题上,文章倾向后者,并有所论证。对于担任此职的人物进行了梳理并对于这个制度的来源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5.
《回鹘文契约文书集成》评价荣新江吐鲁番文献与敦煌文献有所不同,因为主要是来自墓葬的废纸和石窟寺院的遗址当中,所以大多数残缺不完。古代的高昌位于西域,较敦煌的民族更为复杂,沿丝路往来或定居该地的外国人也更多,因之吐鲁番出土文献的语种远较敦煌为多。在众多...  相似文献   

6.
吐鲁番县高昌故城附近,有大量古墓,埋葬着从东晋至唐朝初期,即公元4至8世纪,在当地(先后建制为高昌郡、高昌国、西州)生活过的人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考古工作者们,从这些古墓中发掘出了不少用纸书写的汉文资料。其中有一类文书,记载死者随葬衣物的名称和数量,被《吐鲁番出土文书》整理组称为随葬衣物疏,分别收载于《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一至第六册,合计共有51件。据侯灿先生查考,加上前人所得的7件,传世的吐鲁番古墓随葬衣物流共为58件①。当代若干中外学者对这些衣物流进行研究,已发表不少论文。本人承蒙侯灿先生惠示其手抄…  相似文献   

7.
著名敦煌学家、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国灿先生新近出版了《唐代的经济社会》一书,这是陈先生继《吐鲁番出土文书》(参与编纂)、《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日本宁乐美术馆藏吐鲁番文书》等著作之后的又一力作。该书是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的十册“隋唐文化研究丛书·历史篇”之一种。书中主要以吐鲁番、敦煌等地出土的唐代官、私档案文书为基础,探讨了唐前期施行均田制中官府的勘察田亩。检查户籍的实际过程及作用;唐后期的都受田簿与请受田制度;土地租佃契约类型与租佃关系的特点;地子的内涵及区分;民间借贷诸种形…  相似文献   

8.
近检读有关史籍和《吐鲁番出土文书》(以下简称《文书》)、吐鲁番出土墓志墓表资料以及有关史家学术论文,发现曲氏高昌王国令尹、府与公等问题,值得一议。这对研究立国于吐鲁番地区,时间近140年的高昌王国历史不无好处。因这两个问题互不关连,意见极不成熟,不成长篇,故名杂谈。  相似文献   

9.
邓文宽教授的论文集《敦煌吐鲁番天文历法研究》即将出版。这是他继刊出《敦煌吐鲁番学耕耘录》(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之后的第二本论文集,也是与他的《敦煌天文历法文献辑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和(敦煌吐鲁番出土历书》(河南教育出版社,1997)两部大型文书汇刊与校释相配套的又一部力作。两部文书汇编和即将刊出的本论文集可以说是三位一体,反映了文宽多年来孜孜研究敦煌、吐鲁番、黑城子出土的以及散失天下若干晚期的天文历法文书的概貌。  相似文献   

10.
吐鲁番学已经成为与敦煌学媲美的又一世界显学。特别是吐鲁番出土文书,在许多方面的价值不逊于敦煌文书。首先,吐鲁番文书的发掘早于敦煌文书;其次,吐鲁番文书的时代上限与下限都超过敦煌文书,绵延的时间更长。另外,吐鲁番出土文书在内容上比敦煌文书更加丰富多彩,所反映的世俗  相似文献   

11.
侯灿先生的《高昌楼兰研究论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是近年来丝绸之路研究国际性热潮中由我国学者完成的较为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该书收录了侯灿先生最近几年研究高昌、楼兰地区的一部分论文,它既反映了作者所走过的治学道路,也足以代表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汉晋时期高昌、楼兰研究的最高水平。限于篇幅,仅就《论集》中研究比较深入的几个论题及观点作一简要介绍,看是否言之过当。1,关于《麴氏高昌王国官制研究》。麴氏高昌王国的官制,《梁书》、《周书》的《高昌传》及《北史·西域传》均有简略记述,但讹脱漏误较多。中外学者根据吐鲁番出土的  相似文献   

12.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5件北朝时期的团花剪纸,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剪纸成品,是麹氏高昌王时期随葬的民间宗教用品,分别是对鹿、对猴、莲纹、莲蝶纹、莲轮纹团花剪纸。通过对这几幅剪纸纹样及其文化内涵的分析,推断出中国剪纸的发祥地有可能是陇中地区。  相似文献   

13.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5件北朝时期的团花剪纸,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剪纸成品,是麹氏高昌王时期随葬的民间宗教用品,分别是对鹿、对猴、莲纹、莲蝶纹、莲轮纹团花剪纸。通过对这几幅剪纸纹样及其文化内涵的分析,推断出中国剪纸的发祥地有可能是陇中地区。  相似文献   

14.
吐鲁番无半古城考钟兴麒无半城,为高昌王国时期无半县的治所。吐鲁番出土文书TAM89《检校失奴事符》中有“无半县”。《太平广记》卷81云:“蒲桃,林者皮薄味美,无半者皮厚味苦。”有关无半县城具体方位,唯《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略有记述:玄癸由高昌国都城出...  相似文献   

15.
在敦煌、吐鲁番、哈密、库车、莎车等地相继出土的数百件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中,内容涉及古代回鹘人文化生活、土地制度、赋役制度、高利贷、阶级关系、民族关系、社会习俗及宗教等诸多方面,对于研究9-14世纪的回鹘社会历史具有重要价值,百年来一直深受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涌现出相当多的研究成果。本文对20世纪的这些成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正>(一)人名与书名问题《敦煌研究》第25页“宫治照”(宫治昭)(1);第65、69页“陶毂”(陶榖);第98页“《吐鲁番出土文书》(二)”(“二”当作“贰”,《吐鲁番出土文书》有两种,一种是录文本,32开,编号一至十册;一种是图文本,8开,编号壹至肆册)。(二)引用文献的时间问题《敦煌研究》第20页“公元131年西秦灭亡  相似文献   

17.
《家教指南》2017,(第4)
正(一)人名与书名问题《敦煌研究》第25页“宫治照”(宫治昭)(1);第65、69页“陶毂”(陶榖);第98页“《吐鲁番出土文书》(二)”(“二”当作“贰”,《吐鲁番出土文书》有两种,一种是录文本,32开,编号一至十册;一种是图文本,8开,编号壹至肆册)。(二)引用文献的时间问题《敦煌研究》第20页“公元131年西秦灭亡  相似文献   

18.
试论6-8世纪吐鲁番地区人口平均年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麴氏高昌国(502—640年)和唐代西州(640-792年)时期是吐鲁番地区发展史上很重要的历史阶段。吐鲁番出土资料所涉及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时期,相关研究学术界已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笔利用吐鲁番地区出土的资料,对当时的人口死亡年龄进行了统计,发现唐西州时期人口平均死亡年龄较高昌国时期降低了4.79岁,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一个庞大帝国的边州所承受的压力,从一个特殊的方面反映了出来。  相似文献   

19.
吐鲁番文书     
一吐鲁番文书的定义和时代背景吐鲁番文书,指的是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古代汉文写纸,时代大致从四世纪后半叶至八世纪后半叶,即从东晋十六国时期到唐代中期。吐鲁番地区古称高昌,所以也有人称吐鲁番文书为“高昌文书”。根据我国文献记载,最早定居在这里的是“车师人”。公元前一世纪,西汉政府以郑吉为西域都护,在高昌置戊己校尉,驻吏卒屯戍。东晋咸和二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吐鲁番出土文献中夏田契、破用账等官私文书的研究,运用统计学方法,从土地产能角度来考察麴氏高昌国常田、薄田、部田的划分细则,薄田折算问题以及文书中出现的上价、中价、下价土地的分野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