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竞技体育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道德基础。也是中国竞技体育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竞技体育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诚信的严重缺失,因此,在中国竞技体育中加强诚信教育十分必要,对此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雷锋精神视角下的我国竞技体育道德重塑进行深入研究。首先简析了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其次对雷锋精神视角下的我国竞技体育理论道德缺失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其中主要包括:不敬业而敬"金",诚信和公平竞赛精神的缺失;崇尚形象,抛弃节俭,甚至不计成本;个人与集体矛盾重重三大方面。最后,指出了以雷锋精神重塑我国竞技体育道德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校竞技体育中的制度缺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以制度文化为视角,对高校竞技体育现状与问题进行剖析.结果表明:制度文化居于上位精神文化与下位器物文化之间,常为我们所忽视,高校竞技体育对制度文化缺乏深入认识和研究.制度文化缺失现象不同程度地表现在高校学生运动员招生管理、学习训练管理、竞赛管理各环节中,反映了高校竞技体育在制度规范、人本主义、制度理性、制度诚信、制度创生各方面的缺失.建议:正视制度文化缺失现状,将制度文化建设从模糊地位提升到明确的日程上;要认识到制度硬管理与文化软约束的双重性,完善各类制度规章,促进优秀制度文化意识的培养与推广等.  相似文献   

4.
诚信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的道德基础。也是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在发展过程中有他们的特殊性,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诚信有缺失的现象,在某些方面对残疾人有不公平的现象。因此,在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中加强诚信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对此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期间我国各阶层之间存在的不同程度的体育利益矛盾冲突,主要有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矛盾、奢侈体育与普通体育矛盾、健全民众与肢障民众体育矛盾这三种表现形式.运用文献调查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当前我国体育利益矛盾作深入分析,提出了完善体育利益表达机制,强化体育利益协调和体育利益保障机制等缓解体育利益矛盾冲突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竞技体育制度缺失、制度缺陷及制度失效等外因及竞技体育道德生活脱离社会根基、体育道德教化缺失、竞技体育道德自主性缺失、及社会不良文化等内因的双重作用下,竞技体育领域内的异化现象的产生与蔓延有其必然性。对于这些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因素,要从防微杜渐的角度考虑,绝对不能掉以轻心;除了要加强竞技体育制度与法制建设之外,还要更新体育道德观念、健全体育道德回报机制以加强竞技体育道德建设,同时,辅以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7.
从建构主义视角对竞技体育全球化体系中的国家利益进行分析.认为:国家互动建构了竞技体育全球化体系,而竞技体育全球化体系又建构了国家身份;在竞技体育全球化体系中,国家之间更多地表现为竞争对手;在竞技体育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的根本目的就是追求国家利益;国家身份是国家利益的基础.国家通过奥运赛场角逐,确定自己的身份,并且通过不断地参加奥运赛场角逐,维持和再造新的身份以利于获得源源不断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利益整合与举国体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利益属性以及举国体制的演化与利益分化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具有私益属性;原有的举国体制出现了利益分化;利益整合首先必须保证竞技体育公益属性不受冲击,但必须承认并鼓励私益的获取;举国体制转型的实质是利益总量的增加,而利益总量的增加需要利益整合;举国体制需要利益分配机制、利益激励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约束及制衡机制等制度体系保障。  相似文献   

9.
中国竞技体育面临着核心问题是控制竞技体育日益表面化的利益异化与利益冲突。制定法律对竞技体育利益冲突控制的措施,建立合理的调控机制:一是建立绝大多数人最大利益的整合机制,分配利益,保障利益和协商利益,在宏观上防范利益冲突的发生;二是建立合法利益的救济机制,约束非法利益,平衡合法利益,在微观上解决具体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竞技体育集团利益冲突现状分析:奥运会是我国竞技体育的最高目标,国内的其他比赛如全运会、省运会、各种形式的单项赛事及联赛等,其最终目标都应是为奥运会服务。但由于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出现,出现了目前的纵向利益目标冲突,上层与中层、中层与基层以及政府与社会竞技体育利益集团的利益目标出现分化。造成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上层管理部门资源调控主体地位下降、政府与社会利益集团关系不清、纵向利益结构中上层常常无法控制下层的行为等现象。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集团利益整合机制的构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以诚信文化为核心的足球文化是足球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足坛打假反黑背景下,我国职业足球诚信问题越来越受到国民的关注。论述了以诚信文化为核心的足球软实力的内涵与特征,分析了当前我国职业足球联赛系统内诚信缺失的表现,针对性地提出构建以诚信文化为核心的足球软实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系统分析法等,对吉林省7所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吉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受到缺乏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业务水平及专业化程度偏低、场地设施和训练经费严重不足、参赛机会少、管理不规范等的制约。认为:运动员选拔,应改革现有机制、突显精英选拔;运动队管理,应充分发挥大学生体协的作用、强化管理,完善运动队内部管理体制,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教练员任免、选拔方面,应实现选拔途径多样化,外聘与培养相结合,近期与长期相结合;训练经费要多元化、制度化,竞赛机制必须与国家竞技体育接轨。  相似文献   

13.
校体联合——过渡时期高水平运动队的办学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法,分析对比了中、美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状况,认为我国大部分普通高校尚未完全具备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条件,与体工队联合办队是过渡时期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较好模式,并对这种办学方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期为健全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办学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关于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对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现状和利弊,认为制约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有发展潜力的运动员生源,提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根本之策是建立中小学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等有关论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深入运动队实地调研,结合对我国举重、体操、羽毛球等项目国家队和部分省(市)运动队教练员的问卷调查,深入讨论以运动队为基础的体育竞争情报发展动力机制,构建举重、体操、羽毛球等运动项目运动队体育竞争情报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举重、体操、羽毛球等优势项目运动队体育竞争情报发展的动力机制是由各种动力与阻力因素相互作用构成的,各种动力因素与阻力因素分别作用于运动队这一主体,形成各自的动力合力与阻力合力,它们彼此力量大小的对比决定着各项目运动队体育竞争情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加强黑龙江省优秀运动队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优秀运动队的管理是提高和促进优秀运动队运动成绩的根本保证。针对黑龙江省优秀运动队管理的不足之处,提出加强黑龙江省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完善制度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梯队建设;注重团队建设。对黑龙江省优秀运动队的管理提供一些建议,以期改进黑龙江省优秀运动队的管理水平,培养高水平的体育竞技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中的阻碍因素,如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条件的保障不够、生源匮乏、竞赛制度不完善、缺乏高水平教练员、学习和训练矛盾解决不当等,并在此基础上从筹集保障经费途径、优化配置教练员队伍、扩大生源面、完善竞赛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可以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基础,教育系统逐渐承担起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重任。高校成立高水平运动队,是实现“体教结合”的重要途径。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对西部地区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高水平运动队院校设置、项目普及仍然偏低。高水平运动队在招生、选拔、管理、训练、竞赛等方面亦存在很多问题。只有不断调整和完善高校运动队管理机制和参赛制度,变革教育体制和体育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体育和教育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9.
校体联合--体制转型时期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针对我国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这一现象,认为在当前体制转型时期,我国大部分普通高校尚未完全具备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条件,与体工队联合办队是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较好模式,并对这种办法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参赛动力的困惑、经费来源的困难、人才去向的困顿3方面探讨中国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运行困境。从组织机制、服务机制、动力机制等角度对比中美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运行机制,针对我国现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