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时见  王远 《教育科学》2021,37(5):72-79
"一带一路"建设为跨境民族教育由传统的边疆民族教育定位向现代化的跨境开放教育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开辟了新的空间.跨境民族教育转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理论指引,以世界普遍交往的总趋势为历史依据,以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为实践基础,形成完整的逻辑理路.跨境民族教育转型发展是多重的样态变革,表现为以边界突破为特征的空间样态,以文化融通为特征的文化样态和以嵌合发展为特征的实践样态.跨境民族教育的实践要朝着既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又有助于跨境民族教育创新发展的方向迈进.基于这一转型思路,跨境民族教育要更新教育发展理念,建构普惠发展的制度体系;强化社会治理功能,促进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度融合;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带动跨境民族区域教育的整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传承创新是高等职业教育职能之一,高等职业教育与跨境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明确高等职业教育传承跨境民族文化内容和影响传承效果的关键因素,创新跨境民族文化传承评价体系,合理运用评价结果,不仅有助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将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3.
云南有16个跨境民族世代而居。跨境民族大学生是其民族精英,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跨境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亦会影响其所属民族的国家认同。文章通过实证调查,描述了云南跨境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状况,并针对其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云南是我国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26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在云南边疆地区,跨境民族在宗教信仰、跨境婚姻、族群文化、族群认同、政治认同、行为规范等方面程度不同的存在共振效应,这一效应往往影响和制约着边疆地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南方的跨境民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一民族分别居住在国境线两侧系称跨境民族。在五大洲各个国家的民族地理分布上,普遍存在着跨境的民族,有些民族还分居在数个国家境内,如亚洲的库米德人,居住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四国的交界地区;而非洲的富尔贝人,则分散在十个国家境内。跨境民族构成了世界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跨境民族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有共同族源,但居住在不同地域,在不同经济生活、不同社会制度、跟不同民族长期交往的历史变迁中,发展成为两个或数个单一民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建设给跨境民族教育提出了崭新的挑战,跨境民族教育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不仅要从边疆民族教育走向跨境前沿教育,而且要从内向型封闭教育走向外向型开放教育。但当前跨境民族教育在教育发展理念、教育资源保障、外籍学生管理、教师队伍素质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无法回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需要树立共赢发展理念,构建教育发展共同体;需要整合多种教育力量,拓展教育资源的来源渠道;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需要完善教育管理措施,营造跨国教育的合作环境。  相似文献   

7.
跨境民族青少年国家认同关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历来受到高度重视.近年来,跨境民族青少年国家认同度得到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增强,但面临着边境地区"相对封闭性"与"全方位开放"的复杂性,跨境民族"情感亲近"与学校教育"隐性排斥",学校国家认同教育偏差与民族文化传承不足,特殊的家庭问题与家庭教育缺位冲击或弱化国家认同等困境.为此,应加大社会支持,保障跨境民族青少年权利;坚持学校主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和谐共生;注重家庭培育,营造稳定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形成多维联动、协调有序的强大合力来增强国认同.  相似文献   

8.
跨境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好坏,已越来越成为关系到边境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的重要因素;以德宏州为例,对跨境民族学生的基础教育问题进行一些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9.
云芳 《教育与职业》2021,1000(24):107-112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了跨境电商业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商直播、海外仓管理、本土化运营等新型职业岗位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及职业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必须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针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新挑战、新规格,探索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路径,即实施"岗课证赛创"综合育人,提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内涵;融入产业新要素,构建校企耦合育人机制;强化项目实战,促进跨境电商人才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东南亚地区地缘政治关系日趋复杂,中缅边境地区安全局势变得扑朔迷离.以国家总体安全观为视域对21世纪以来中缅边境地区跨境教育实施情况予以审视,其存有的教育主体流向随意、教育体系不全等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中缅边境地区跨境教育呈现的"游离"之态,与中缅边境地区跨境教育发生的地域历史、主体特点、地缘关系密切相关.中缅边境地区跨境教育作为"民心相通"工程重要措施,须贯彻陆地边疆软治理理念,构建教育主体流向监管体系;发掘跨境民族认同正向价值,构建"教育共同体"认知基础;着力文化软实力建设、系统推进教育体系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过去十多年,高等教育全球化市场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跨境分校在世界范围的迅速扩张.为了提高国际声望、探寻新的高等教育市场,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纷纷在其他国家建立跨境分校.本文首先简要描述了跨境分校在国际范围的发展现状和基本特征,然后分析了这类办学机构遇到的来自办学理念、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挑战.最后结合在华跨境分校的办学经验和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跨境分校未来发展的政策议题.  相似文献   

12.
就朝鲜族的民族认同现状而言,社会变迁对其族群认同、国家认同和跨境民族认同构成了一定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并未改变朝鲜族的整体认同架构,却也在某种程度上消解着这一架构;就朝鲜族的自身发展而言,其自身发展出现了诸如人口负增长、聚居地人口的空洞化和老龄化、传统文化的衰微、民族教育发展前景堪忧等一系列问题.比较而言,朝鲜族的自身发展问题要比民族认同问题更加严重,应当予以重视和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跨境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国家全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还影响到边境沿线群众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本文以文山州为例,从现实因素、体制因素、重要因素、主观因素、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其对跨境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发展完善,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外贸企业迈向新阶段的方式.本文立足于安徽外贸企业,首先分析了跨境电子商务的优势,又分析了安徽外贸企业实施跨境电商的现状,然后从跨境电商配套服务匮乏、跨境电商人才缺口、跨境电商缺乏龙头企业三个角度分析了安徽发展跨境电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勐腊县中老边境地区民族多元、文化多样,实为同一民族却分属不同国家的跨境民族,交往密切且形式丰富。在全球化、现代化情境下,互为"文化备份"的跨境民族及其之间的族群互动将有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该地文化多样性的存续。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跨境电商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增长点,促进了外贸企业的转型.本文以安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安徽中小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商的机遇和瓶颈,进而提出安徽中小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商的对策,为安徽中小外贸企业转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是铸牢边境地区国家认同的根本保障,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支撑。当前,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不仅在思政融合教育理念、信息化教学能力、多元文化资源整合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存在教师队伍配置机制单一等现实问题。破解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不仅需要牢固树立思政融合教育理念,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而且需要整合多种文化资源,实现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配置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来了解新疆南疆高校跨境民族大学生柯尔克孜族学生使用境外互联网媒体获取相关国家新闻信息与本民族知识的行为活动,呈现柯尔克孜族男女大学生浏览境外互联网媒体信息内容的状况与跨境信息交流中的语言使用情景,探究跨境民族大学生浏览境外媒体的心理动力,分析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西南民族地区与东盟国家搭建起跨境旅游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框架。文章通过分析与透视西南边境跨境旅游产教融合的发展现状与瓶颈,厘清贵州—东盟跨境产教融合模式,提出推动贵州省旅游企业和职业院校探寻跨境旅游产教融合的路径,助力贵州省发挥推动内陆省份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模范作用,走出一条西南民族地区旅游职教产教融合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实现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名片的贵州道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成为新经济增长点,随之肇庆市跨境电子商务也进入了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发展滞后、缺乏自主品牌、外汇结算和跨境物流体系相对薄弱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肇庆市跨境电子商务现状分析,剖析肇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肇庆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对策,创建肇庆市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构建区域物流一体化服务模式等方面给出合理化对策,以促进肇庆市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