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邓小平理论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目前已在全国各普通高校全面开设。如何正确认识和探索《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作用,努力提高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实现其教书育人宗旨,是必须先行予以解决的问题。一、《概论》课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功能邓小平理论是《概论》课无可争议的内容基础。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已成为我党和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在单一传统的理论说教功能逐步减退和削弱,需要以新的形式、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概论》由原来《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两门课程演变而来。教师要善于把握它的结构体系和特点,处理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以及《概论》和《纲要》课的关系,帮助大学生学好《概论》课程。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探讨影响探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出发,并就“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相应对策,其改革必将有助于提高“概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从而充分发挥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概论》已经确定为高校必修课程。邓小平理论课程是政治课,也是素质教育课。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教育当代师范大学生,对于提高师范生的思想政治理论修养、陶冶历史素养,培养各种能力和健全心理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概论》是普通高校开设的十分重要的政治理论课。《邓小平理论概论》以“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入大学生的头脑”为原则,发挥着它在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事实表明,《邓小平理论概论》教学效果的好坏,对邓小平理论能否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有着直接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是使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和进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概论》课教学,培育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该课的特殊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7.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部(简称"思政部")是直属学校党委领导的二级教学和管理机构,主要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七门课程的教学科研  相似文献   

8.
《巢湖学院学报》2013,(1):2+165
思想政治理论躁教学部是我校专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二级教学机构,是安徽省高校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最早设置的独立的二级教学机构之一。现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五门必修课,设有五个教研室。思政部拥有一支综合素质优良、理论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奉  相似文献   

9.
六个“为什么”是我国当前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六个根本问题。教师应把六个“为什么”融入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教材里,在课堂中采用多种方式,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手段,促使大学生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其内容,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0.
张天学 《文教资料》2012,(14):158-15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核心课程。高校开设《概论》课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概论》课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必须通过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教师自身素质、创新考核方式等途径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崭新的课程形态。在“五年制师专”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掌握知识以及能力和情感的培养起重要作用。在“五年制师专”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高校角色的不恰当定位,给高校和学生自身发展都带来不利影响,转变高校角色并给予重新定位已显得至关重要。西方国家治理理论的提出为我们正确定位双方角色,纠正角色越位、错位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治理视野下的高校角色转变趋势有以下几方面:由管制型向服务型,从依人治校到依法治校,从高校的单边治理到高校、社会、家庭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多边治理。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江苏建康职业学院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根本目标,积极构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四全"模式,加强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为此,学院树立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设置全程化的就业服务课程,确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服务策略,建设信息化的就业服务网络,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和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提出创新高校“无缝隙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要坚持目标导向、整合导向、对象导向、结果导向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对1516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与学习动机紧密相关,“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和今后的发展有指导意义;要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从大学生的需求出发,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6.
思政课是高校对学生所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专业课是教授高校学生某个领域中专业技能的课程,两者之间其实有着内在联系。文章针对车辆工程专业课“发动机原理”,从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环节、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以及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发动机原理”上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编译原理"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要的基础和骨干支撑课程,其教学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编译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各教学环节,提出针对一般本科院校学生在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一些思路和措施。旨在通过实践教学表明,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锻炼学生的应用开发能力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赵珏 《教育教学论坛》2020,(12):295-29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旨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使其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其包含了价值性和知识性两种属性。在“基础课”中,经常会出现重知识、轻价值的情况,影响了“基础课”价值引导功能的实现。从学理的角度看,实现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首先需要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厘清两者在“基础课”教学中所承担的不同任务,最后指出价值性如何发挥作用,实现对大学生的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19.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实现学生成才成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人数多、参与热情高、涉及领域广、作用发挥好。但总体而言,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部分学生志愿服务认知程度低、服务持续性短、组织运行机制弱等问题。政府、学校、志愿组织、志愿者群体等应坚持多元主体共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实践教学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的有效方式。改革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让学生爱上"贴心"的思政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