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满足工业化制备高主成份氯化亚锡的需求,主成份大于等于99.50%的氯化亚锡产品。单纯提高氯化亚锡浓缩液Sn2+,会造成在甩干过程中晶体结块,且硬度大,无法破碎包装的问题。文章介绍了添加一种添加剂分散氯化亚锡关联结晶,形成均匀、光泽度高的晶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全铁的测定     
全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碱熔,还有一种是酸溶,下面我逐步介绍,首先第一种是碱熔-重铬酸钾容量法,试样经过过氧化钠半熔后,用水浸提,盐酸酸化,在盐酸介质中用氯化亚锡将三价铁还原为两价,过量的氯化亚锡用氯化高汞氧化,加入硫-磷混酸后,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第二种是酸溶-重铬酸钾容量法:试样用硫-磷混合酸分解后,加入适量盐酸,用氯化亚锡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再一氯化高汞消除过量的氯化亚锡,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采用氯化亚锡还原硫氰酸钾分光光度法测定矿石中钼的含量的方法.实验中矿样经高温处理,溶解过滤配成溶液后,用氯化亚锡、硫氰酸钾、磷酸盐处理标样和矿样溶液,其中氯化亚锡为还原剂,硫氰酸钾为显色络合剂,磷酸盐为稳定剂.在此条件下得到标准曲线方程为A=0.9997c-0.0008,其相关系数为0.9997,说明在此条件下,吸光度和浓度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利用该关系式对矿样中钼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分别为0和1.52%,说明在此条件下,测定结果的精密度高,符合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改善复分解反应中的PH与反应温度条件,研制出使用氯化亚锡高铁废液生产焦磷酸亚锡的工艺条件,采用该工艺生产的产品纯度可达98%以上。该工艺操作简单,不仅可以制备焦磷酸亚锡,也可同时处理氯化亚锡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液,是一种节约创效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5.
关于钼的测定我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另一种是氯化亚锡-硫氰酸盐比色法。下面具体介绍。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测定钼:矿样经碱溶后,用水提取,吸取清液使钼与大多数干扰元素分离。以硫脲为还原剂在8%-10%的硫酸介质中将六价钼还原为五价,与硫氰酸盐生成桔红色络合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钼。此法适于含钼量0.005%-1.0%。第二种是氯化亚锡-硫氰酸盐比色法:试样以王水分解,用氢氧化钠使钼酸盐与重金属分离,然后于硝酸溶液中,以氯化亚锡将六价钼还原,五价钼与硫氰酸盐生成琥珀色络合物,借此进行比色。  相似文献   

6.
主要通过酸性拔染剂(氯化亚锡)和各种不同的助拔剂以及印花工艺因素对拔白效果的影响试验,并测试比较其拔白的效果,探讨了羊毛织物活性染料酸性拔染印花工艺.  相似文献   

7.
在全铁的测定中所采用的还原方法很多,有加入氯化高汞还原的,有加入氯化亚锡—三氯化钛还原的,有加入锌粉还原的,每个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针对这些方法进行对比讨论。  相似文献   

8.
硅铁中铁含量的测定方法是:用硝酸、氢氟酸分解试样,冒高氯酸烟驱氟,用氯化亚锡将大量铁还原后,加三氯化钛还原剩余的铁,用稀重铬酸钾氧化过量的还原剂,以二笨胺磺酸钠作指示剂,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  相似文献   

9.
锡渣生产锡酸钠中除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丹艳 《大众科技》2012,(1):128-129
利用生产硫酸亚锡、氯化亚锡、锡粉的含锡废料生产锡酸钠,生产成本低,但在这过程中需要除去的杂质也相对比较多。文章对除锑的工艺参数和条件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除锑温度、除锑时间、除锑后溶液静置沉降时间等因素对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Sb的脱除率为95.3%,产品质量符合Sn-42等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通过酸溶的方法,将样品完全溶解,在盐酸条件下,用氯化亚锡还原大部分铁,再用三氯化钛还原全部的二价铁,以二苯胺磺酸钠作为指示剂,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全铁含量,通过选择磷硫混酸,并在高温条件下分解样品,极大的提高了样品分解速度,缩短样品检测周期,利用三氯化钛还原,避免了氯化高汞带来的环境污染,及人体伤害等,与其他方法比较,本法操作简单,检测周期短,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奥巴马政府在全球率先实施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全面、最彻底的金融监管改革。此次改革是对美国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反思的产物,虽然从根本上符合美国的金融安全和发展利益,但也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共识和呼声。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在全球树立了标尺形象,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存吉  宁爱民 《大众科技》2012,14(3):201-202
单片机是高职电子信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重在培养学生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电子产品的设计能力,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从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入手,文章讨论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单片机教学改革中,并阐述该方法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及其改革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彦随  曹智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0):1066-1073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中国扶贫开发理论与模式的重大创新。扶贫是政府"扶"的供给侧和农户"贫"的需求侧的统一。加快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战略,全面提升精准扶贫成效的重要课题。从典型县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尚存在供给不足、供给无效、供给落后等实际问题。文章围绕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从供需视角归纳了扶贫开发中面临的一些问题,系统构建了精准扶贫战略供给侧结构体系,提出了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表明:(1)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体系主要包括政策供给、要素供给、服务供给和产品供给4个层面;(2)不同层面的供给内容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呈现出"政策供给—服务和产品供给—要素供给—政策供给"的循环顺次关系;(3)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立足于农村贫困化地域特征,因村因户帮扶、因人因贫施策。坚持科学性原则,遵循市场化规律,强化精准脱贫过程性管控,确保精准扶贫成效和实现可持续脱贫。  相似文献   

14.
产品手绘是产品造型设计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结合目前理工类产品造型设计手绘教学现状,针对学生学习产品造型设计手绘遇到的困难,提出改革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孙琳 《科教文汇》2012,(13):52-53
设计色彩是随着我国设计专业色彩教学不断深化改革的产物,它作为连接色彩写生与色彩构成的桥梁,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个性化的设计语言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莉  陈杰峰 《学会》2009,(11):19-25
在中国,公募基金会是一个非政府组织,同时也与政府改革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定意义上说,它实际上是政府体制改革的产物,是一种在体制内产生的外部力量且某种意义类似官办性质的组织。因此,公募基金会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昭示了政府从传统的公共行政走向现代公共治理的过程,还体现了第三部门对政府的"角色互补"以及在相互之间的互动博弈中形成的协同治理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为了提高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阐述了化工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介绍了化工专业实验的内容,提出了化工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实施的建议,指出了增加产品、工艺类实验和开展开放实验教学是化工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徐升艳  邬径纬 《资源科学》2020,42(11):2224-2236
本文基于2007—2017年中国工业土地出让的微观数据和地级市行政审批中心数据,研究行政审批改革对产能过剩行业工业土地出让的影响,对地方政府执行去产能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发现,①地级市设立行政审批中心后,促使地方政府显著减少了产能过剩行业的土地供应;②区分城市类型发现,行政审批中心设立对产能过剩行业土地供应的抑制作用在普通地级市比省会城市效果更大;③地区和行业间存在异质性。行政审批中心设立,显著减少中西部地区城市产能过剩行业工业用地出让,对东部地区城市影响较小;显著减少制造业产能过剩行业工业用地出让,对非制造业影响较小;在制造业内部,对制品业影响减少显著大于加工业。本文的研究结论说明,规范行政审批有助于地方政府减少产能过剩行业的土地出让,从土地供应视角为地方政府落实产能过剩行业去产能政策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根据研究结论,未来应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改革;重点深化中西部地区的行政审批改革;采用专项政策推动国企主导的非制造业行业改革;注意制造业内部的产业差异,更多关注以中间品为主的加工品行业的去产能。  相似文献   

19.
产品设计速写教学改革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跃 《科教文汇》2011,(10):59-59,139
产品设计速写这门课程在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下,需要及时反思和探索教学改革方法和改革途径,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与行业的需求。这种探索不仅要从中国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现状出发,更要充分结合教学实践,将这门课程有机的纳入产品设计教学体系当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企混改整合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培养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治理体系,进而有效提升国企运行效率。然而,现有理论研究表明,国企混改整合是否能提升国企运行效率与绩效,还未形成一致的结论。以创新方式为视角,基于双元创新理论,采用双案例对比研究方法,探讨处在不同的混改整合阶段下创新方式对战略绩效的影响路径与机理。研究发现:在混改整合准备阶段,利用式创新更有利于提升企业战略绩效;而在混改整合优化阶段,探索式创新更有利于提升企业战略绩效。研究结论不仅解释了理论界对国企混改经济结果现象的争议,建立了国企混改整合中不同创新方式对企业战略绩效影响路径的理论框架,而且拓展了双元创新理论在管理学中应用的边界范围,为混改企业提升战略绩效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