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徽州古民居楹联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徽州楹联的翻译必须要再现传递徽州楹联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从而促进徽文化的有效传播和徽文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文章通过梳理以前学者对建筑楹联翻译的研究,从文化信息传递的角度,对徽州古民居楹联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古徽州楹联翻译的三个主要策略:保留形式和形象直译;保留形式和形象加注;改换/舍弃形式和形象释译.  相似文献   

2.
《白毛女》第一幕第一场杨家父女唱词、念白中较多地运用了反复艺术表现手法,增添了杨家的欢乐气氛,强化了父女不同的心理要求,有效地塑造了他们的形象,值得深入学习揣摩。  相似文献   

3.
许振波  尹伊 《茂名学院学报》2015,25(2):28-30,58
徽州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和标本,有大量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存。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立后,徽州文化的保护、传承有了良好的平台支撑,但由于实验区形象树立的匮乏,外界关注度不高,从而制约了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在借鉴CIS理论的基础上,从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等视角对实验区形象加以研究和塑造,通过传递推广助力走向世界知名,并为国内其他文化保护区及有关园区的形象建设提供资鉴。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商家越来越注重土特产品的包装形象.本文通过对徽州土特产品包装的现状分析,探索了地域文化在徽州土特产品包装中的应用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土特产品包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徽州古村落色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理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25(2):123-124,130
徽州古村落的色彩表现是特定地域人文历史积淀的产物,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徽州古村落最为人称到的是极具感染力的视觉形象,徽州古村落丰富而纯净的色彩,展现了古徽州人的生活方式和独特审美,使古老的徽州村落充满了盎然生机,和迷人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为读者勾勒出许多栩栩如生的古代英雄人物形象。《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自《水浒传》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是鲁提辖的第一次出场,作品通过对鲁提辖酒楼遇金氏父女,寻问啼哭缘由,救助父女脱脸,并三拳打死镇关西的精彩场面的描绘,生动而鲜活地向读者展现了鲁达的侠义性格和不朽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用父女间的会话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真实状态下收集的语料的分析,揭示父女间的会话模式和语言特点;运用会话策略相关知识对其父女会话进行分析,指出此父女间常用的会话策略为沉默、重复、反馈、插入和笑声。  相似文献   

8.
朱熹的历史地位在元明时期至高无上,成为统治阶级思想的宣传工具.事实上,他在徽州本土的形象和地位并不崇高.考察清代徽州民间文书和宗祠记载,以及徽州学者对于朱熹的批判,反映出徽州人对于朱子及其思想的怀疑甚至排斥的情绪.由此为进一步探讨清代朱子学衰落的原因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9.
语境包括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在翻译中对译文文本的生成具有制约作用。从跨文化研究的视角对徽州楹联的文化语境进行深入分析,力求对徽州楹联的文化意象进行合理定位,探讨在汉译英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传递其特定的民族文化意象,采取保留形象直译、保留形象加注、改换形象意译、舍弃形象意译四种翻译策略传达原作的地域文化特色,力求做到"文化传真"。  相似文献   

10.
《心经》是收录在张爱玲《传奇》中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描写许峰仪与三位女性的感情纠葛,着重叙述了一段畸形的父女之恋。小说具有典型的弗洛伊德理论的色彩,同时又成功刻画了三个相似又不同的女性形象。通过运用精神分析学理论对作品进行分析,同时突出三位女性不同的特点与形象,探究在男权主义下女性地位与主体意识的空间与成长。  相似文献   

11.
雪莱的诗剧《饮契》中的父亲(Cenci)是一个家庭暴君。女儿(Beatrice)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联合继母,除掉了这个共同的敌人,结果触犯了法律,被判处极刑。从心理分析上看,这位父亲更像一个依恋母亲的孩子,他对女儿有一种乱伦的渴望。而女儿在家中不知不觉地充当着母亲的角色,保护着弟弟和继母。  相似文献   

12.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的小说《钢琴教师》描写了一种异化的母女关系。母女二人如共生体般密不可分,却又相争相斗,互相伤害。女儿的人性受到压抑、摧残。作家通过描写母亲对女儿的全方位压制,对人性受压迫主题进行夸张和典型化处理,鞭辟入里地批判了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13.
徽州民间歌谣中的妇女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徽州民间流传着大量的歌谣。反映了旧时代徽州妇女受封建礼教思想的束缚,婚姻爱情上的种种不幸和卑贱凄惨的生活;也表现了她们勤劳善良,坚忍不拔,追求和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理想。对研究古代徽州的社会风情,特别是妇女生活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明清小说中有众多不同的徽商形象描写,其中以"贪财吝啬"和"乐施助人"两种形象最为典型.通过小说与历史文献的比较,我们发现,小说中的徼商形象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徽商.但对现实生活中的徽商形象有夸张放大之处.小说中凡是塑造徽商"贪财吝啬"的形象时,往往将徼商作为故事的主角,详细描述其吝啬之态,贪财之形;但是在塑造徽商"乐施助人"的形象时,小说家们便有些吝惜其笔墨了.小说家们使徽商文学形象更趋于负面的原因虽有客观和主观的方面,但在一定的程度上却影响了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拉康的镜像理论入手,以三维世界结构来对《相似形》中的主人公松山明子进行分析,从而寻找松山厌恶自己女儿,厌恶母亲角色的原因,进而分析她如何在男权社会下对传统母亲形象进行颠覆,最终丧失理想之我,异化自我,以自身的不幸来传达出需要重建当代女性精神家园的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16.
雷水莲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4):22-23,31
上海沦陷区女性作家张爱玲,由于所处的时代、社会、家庭环境及其个人独到的女性经验的影响。在主观上她渲染性别意识,以一个边缘者的姿态进行女性经验的书写,以素朴的人生描绘来彰显她的清醒的成熟的女性意识。她的女性文本具体表现为对传统“母性”、“妻性”、“女儿性”的否定.以示必须走出女性神话。  相似文献   

17.
"离"与"归"作为萧红的固有心结,贯穿其短促的一生.本文试从其对"家"的矛盾出发,分析她对"女儿"和"流浪者"这两种身份的双重态度,剖解其一路走来心理上所经历的痛苦与挣扎,检索其散落在文字中的隐秘情绪,由此对萧红的心理历程能够有一个更完整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离"与"归"作为萧红的固有心结,贯穿其短促的一生。本文试从其对"家"的矛盾出发,分析她时"女儿"和"流浪者"这两种身份的双重态度,剖解其一路走来心理上所经历的痛苦与挣扎,检索其散落在文字中的隐秘情绪,由此对萧红的心理历程能够有一个更完整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被认为是“人性恶”的集大成者 ,是一个不被世俗所容的“异类” ,作者赋予其较其他女性人物形象更为完整的生命意义 ,在这个人物身上首先奠定并完成了作者对女性悲剧生命观的认识。在小说中另一个重要女性七巧的女儿长安形象上又寄予着作者对人生带有个人生命体验的深刻思考。从这两个女性形象上反射出的女性命运的生存本相以及由此体现出的张爱玲的生命悲剧意识正可视为《金锁记》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20.
开发建设“三东”文化, 是惠州市委市政府建设惠州文化大市、打造文化品牌的战略举措。从经济价值、精神价值、品牌价值三个层面来理解和认识“三东”文化的价值, 将有利于“三东”文化的建设和开发, 促进惠州经济社会的新一轮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