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为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共38项具体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对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准则明确要求,企业除了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外,还必须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根据该准则,上市公司在发行新股、回购股份以及发行有可转债、权证时,每股收益的计算将产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新颁布了38项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内实施,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以下简称新准则)与财政部2001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 (以下简称"旧准则")在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大的修订.文章就新准则与旧准则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指出新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卢亚迪 《职业圈》2013,(15):122-123
2007年1月1日。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开始在上市公司实行。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一一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新准则的制定有了明显的“原则”导向的趋势,这无形中需要更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同时也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为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充裕的“借口”。对此,如何平衡会计职业判断同盈余管理的关系,成为亟待理论和实践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约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规范上市公司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初,财政部便提出了建立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总体目标,至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共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中国会计改革经历了借鉴国际惯例、国际协调、国际趋同三个阶段。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标志着中国会计制度改革已经进入了国际趋同的阶段,目标是建立符合我国市场化改革方向和全球认可的会计标准。这将成为我国跨级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新旧会计准则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孙传芳 《职业圈》2011,(9):112-112
为了约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规范上市公司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初,财政部便提出了建立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总体目标,至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共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中国会计改革经历了借鉴国际惯例、国际协调、国际趋同三个阶段。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标志着中国会计制度改革已经进入了国际趋同的阶段,目标是建立符合我国市场化改革方向和全球认可的会计标准。这将成为我国跨级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新旧会计准则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康晓凤 《职业圈》2013,(3):127-127
一、清算性股利的概念对于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进行会计核算,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投资企业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累积净利润的份额,即应作为清算性股利。清算性股利来源于被投资单位对投资前留存收益的分配,而这部分留存收益已经包含在了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中,因此,其性质属于投资的返还,  相似文献   

7.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并要求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为国内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国际商用语言,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解决了国际化融资的问题,同时它的执行也将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产生较大影响.文章针对这些改变,分析了它们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以便投资者对公司业绩有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为了约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规范上市公司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初,财政部便提出了建立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总体目标,至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共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中国会计改革经历了借鉴国际惯例、国际协调、国际趋同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核算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要求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1日起率先执行,中央国有企业于2008年年底之前全面执行.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的确实、计量和核算方法较以前的会计准则有了较大的变化,但在实务中,特别是中小企业仍处于两种准则并行时期,本文结合新旧会计准则的不同及固定资产核算中应注意的问题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会计法》及《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我国财务会计工作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会计信息工作仍然存在着突出的问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提出,我国企业长期股权投资下的会计核算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但在新投资准则下,会计核算的内容、范围与计量方法等都发生了极深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王磊 《职业圈》2007,(3X):57-58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并要求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为国内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国际商用语言.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解决了国际化融资的问题,同时它的执行也将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产生较大影响。文章针对这些改变.分析了它们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以便投资者对公司业绩有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资产要素的进行了定义,但不是十分严谨,文章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FASB、IASC及《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会计要素进行了比较,对事业会计资产要素的定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资产要素的进行了定义,但不是十分严谨,文章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FASB、IASC及《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会计要素进行了比较,对事业会计资产要素的定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应益华 《职业圈》2007,(5S):7-7,17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资产要素的进行了定义,但不是十分严谨,文章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FASB、IASC及《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会计要素进行了比较,对事业会计资产要素的定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2006年2月16口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有关会计处理及相关规定进行了修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但其较大的自主性也为企业的盈余管理提供了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7.
邳爱君 《职业圈》2011,(36):127-127,129
会计准则的目标是对投资者的利益进行保护。同时也对资本市场的信心进行加固。会计准则的实施不仅能完善市场秩序,对促进市场发展也有积极意义。研究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投资者的影响,不仅能让投资者的地位得到提升.经济利益得到保护,对促进上市公司的发展和推动我国经济建设都有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彭玉洁 《职业圈》2011,(11):126-126
财政部2006年2月16口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有关会计处理及相关规定进行了修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但其较大的自主性也为企业的盈余管理提供了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9.
李清源 《职业圈》2008,(17):100-101
文章比较了国内外股票期权相关会计政策的确认规定,通过比较解释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股份支付的规定。在明确了基本概念的情况下,对我国A股市场上已公布方案的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式以及行权条件进行了分析,最后简单分析了股权激励相关会计准则新规定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比较了国内外股票期权相关会计政策的确认规定,通过比较解释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股份支付的规定.在明确了基本概念的情况下,对我国A股市场上已公布方案的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式以及行权条件进行了分析,最后简单分析了股权激励相关会计准则新规定时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