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旅游规划的视野下尝试构建对森林温泉的框架性认识.回顾旅游实践中几种森林温泉的旅游开发模式.通过对比、分析、归纳而由此认为,森林温泉在实践上完全可以并应该呈现出各种开发形式,抽丝剥茧引入"秘汤性"这一全新概念,并指出森林温泉的旅游开发模式的核心理念应该是建设并维护其秘汤性.  相似文献   

2.
林雪 《生态文化》2007,(3):F0004-F0004
吉林省长白山温泉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是中国吉林森工(集团)松江河林业有限公司成员单位,公司总资产6800万元,总经理、法人代表孙承彪。下属森林旅行社、漂流公司、松江河宾馆、温泉宾馆、温泉游泳馆、松林大酒店、白溪旅游山庄、温泉度假山庄、白山饭店、吉林省森业温泉医院等十家企业,是长白山西坡旅游及接待实力最强、档次最高、服务最好的旅游服务航母。  相似文献   

3.
辽宁温泉旅游地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辽宁省各城市积极发展温泉旅游,以填补冬季旅游市场的空白。本文以此为契机,对辽宁温泉旅游地进行了分析。指出辽宁温泉旅游在产品开发、专业人才、与温泉地的周边资源整合、当地居民的参与度及行政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温泉旅游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辽宁温泉旅游地发展应本着产品开发的个性化、品牌化,结合地域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从重视软件入手,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温泉旅游产品与高质量的温泉旅游服务,并且在省内构筑温泉地信息网络系统等发展模式。而且还要加强当地居民的参与度,以法律法规、条例为保障,使辽宁的温泉旅游朝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姑婆山顶峰的南坡,是姑婆山风景最佳处。这里峰高谷深、山势雄伟、森林秀美、瀑布悬空,温泉喷涌,生态环境优雅,集“雄、奇、秀、幽”于一体,是旅游度假、登高游览、休闲疗养以及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实习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5.
《旅游世界》2023,(11):124-125
为适应文化传播新形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更好推介湖南旅游资源,服务湖南旅游发展,展示湖南旅游资源特色,2023年9月19日,湖南省旅游协会旅游摄影分会成立大会在湖南宁乡紫龙湾温泉度假酒店召开。全国旅游摄影协会联合会主席万建明、湖南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伏姣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6.
朱智陈光烈  周维国 《职业圈》2007,(10X):25-25,24
文章通过对万绿湖风景区10多年来旅游发展历程的研究,探讨和分析了万绿湖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的内涵--走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种"生态环保"旅游的开发模式对湖泊型资源的旅游开发必将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湖泊旅游资源开发对于城镇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分析了湖泊资源旅游开发与城镇发展之间的关系,湖泊旅游城镇化阶段性特征、开发模式以及空间耦合模式。结论认为,湖泊资源对于城镇发展的作用显著,两者之间的关系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1990年之前)、初期发展阶段(1990年-2000年)、深化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分别在湖泊旅游产品、旅游市场结构、湖区产业结构、旅游地功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湖泊资源旅游开发模式包括旅游风景区、旅游度假区、城市滨水区、湿地公园、水上运动基地和综合开发模式六种,空间耦合模式包括链珠式、荷包蛋式、交错式、分离式,两种模式的交叉组合导致湖泊旅游城镇发展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吊罗山热带雨林是我国极为珍稀的原始热带雨林之一,一九九四年十月经上级批准在此建设“海南省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这里距海南的名旅游景区天涯海角、五指山、猴岛和兴隆温泉较近。又处于海榆东线高速公路附近,与同类景点比较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公园内旅游资源十分丰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需求层次不断推进,"文化体验+旅游"的模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推崇。文化体验对旅游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直接影响区域旅游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对此,本文以梅州客家文化旅游产品体验性开发为例,指出整合市域内各文化旅游资源、完善系统实现体验性开发,注重旅游产品开发、提高品牌效应,整体规划分类体验、激活客家文化助推客都经济,是其旅游产品体验性开发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万绿湖风景区10多年来旅游发展历程的研究,探讨和分析了万绿湖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的内涵--走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种"生态环保"旅游的开发模式对湖泊型资源的旅游开发必将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郑统 《生态文化》2011,(4):42-42
从广东省林业公路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二五”期间,广东省林业公路发展将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转变,新建改造1500公里林业公路,做到与干线路网建设相结合,与林业基层单位招商引资、森林旅游发展和资源开发相结合。“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初步建立了适应林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创意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旅游目的地开发主流模式。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发现,浙江创意旅游发展的模式主要有景区依托型、产业融合型、旧区功能改造型等,但仍然存在发展规划缺位、缺少文化个性标签、产业链短小等问题。结合浙江实际情况,要营造创意生态环境、开发层次清晰的创意旅游产品、培育激发游客消费欲望、加大配套政策实施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我国旅游景区开发经营模式既要重视游客体验.又要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念.文章旨在整合体验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来解决目前国内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中最突出并普遍存在的产品错位与资源环境破坏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申健健 《职业圈》2008,(12):156-157
汉语成语是语言、文化的“信息块”、“活化石”,以其高度精练的语言浓缩了文化的各方面的历史。文章在概述成语文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成语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并且给出了相关成语文化旅游资源的几种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文林业是指在现代林业建设中从人的文化需求出发,用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精神为指导,发展森林文化,弘扬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满足人们的旅游、休闲、保健、审美、心理等精神文化需求。因此,要弘扬森林生态文明,发展现代人文林业则是其关键。森林的人文精神。森林是人类的摇篮,人类的朋友,它为人类提供着生命、生产、生活、生态、精神的保障和资源。同样,人类也本应该是森林的朋友、建设者和保护神。  相似文献   

16.
古镇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它来发展旅游已成热点。但是古镇旅游开发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不合理的开发行为导致地方文化元素的丧失,伤害了地域文化与古镇之魂。分析近年来古镇旅游开发的现状,发现开发过程中存在开发模式和产品设计同质化、古镇街区商业化等一系列问题。反思旅游开发给古镇地方文化带来的损伤,分析造成这种损伤的原因,希望找到古镇旅游开发和地方文化保护的双赢之路。  相似文献   

17.
纳西族歌谣是反映纳西族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民族旅游逐渐走向市场的今天,如何更好地挖掘纳西族歌谣文化的旅游功能,发挥它在旅游景观审美过程中的作用?文章对纳西族歌谣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开发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肖瑜 《文化学刊》2010,(1):124-12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大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开发利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大连市旅游业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大连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文化内涵开发不够、宣传促销力度不够、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旅游者需要以及旅游产业的特点,提出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七大模式。  相似文献   

19.
县域旅游在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山东省新泰市为例,分析了县域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旅游形象的认知较弱、开发模式缺乏市场适应性与竞争力、人力资源短缺等问题,提出要整合营销战略,提升县域旅游形象;县域旅游产品的个性化设计;实施人员开发战略,提高县域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刘道明 《生态文化》2008,(1):F0004-F0004
莫尔道嘎森工公司暨莫尔道嘎森林公园,地处大兴安岭腹地,拥有亚寒带最后一片明亮针叶林自然景观,森林资源丰富,旅游风光亮丽。近年来,公司把发展森林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新的探索点,持续开展了“塑森林之魂、唱森林之歌、树森林形象、兴森林文化”系列活动,用森林文化美的效应,熏陶感染职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