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审计准则的全球趋同已经是大势所趋,文章对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现状进行评述,并针对审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性的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2007年新审计准则开始实施,从理论上分析,新审计准则应导致审计收费增加.实际情况如何呢?文章运用SPSS统计软件,以我国证券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审计准则实施前后两年的审计收费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审计收费实际上并无变动.  相似文献   

3.
汪洋  吴红利 《职业圈》2011,(36):131-131
现行准则原准则异同点及其分析 本文从《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按照审计准则执行审计工作的要求》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杨鸿章 《职业圈》2010,(15):111-112
美国是世界上政府审计制度最发达的国家,我国作为国际最高审计机关组织的成员国,要积极参与国际政府审计组织的活动,就必须借鉴美国的做法,将现行的政府内部审计规范改为政府审计规范,并将其视为政府审计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美国是世界上政府审计制度最发达的国家,我国作为国际最高审计机关组织的成员国,要积极参与国际政府审计组织的活动,就必须借鉴美国的做法,将现行的政府内部审计规范改为政府审计规范,并将其视为政府审计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为了约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规范上市公司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初,财政部便提出了建立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总体目标,至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共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中国会计改革经历了借鉴国际惯例、国际协调、国际趋同三个阶段。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标志着中国会计制度改革已经进入了国际趋同的阶段,目标是建立符合我国市场化改革方向和全球认可的会计标准。这将成为我国跨级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新旧会计准则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孙传芳 《职业圈》2011,(9):112-112
为了约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规范上市公司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初,财政部便提出了建立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总体目标,至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共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中国会计改革经历了借鉴国际惯例、国际协调、国际趋同三个阶段。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标志着中国会计制度改革已经进入了国际趋同的阶段,目标是建立符合我国市场化改革方向和全球认可的会计标准。这将成为我国跨级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新旧会计准则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深入发展,内部审计已经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依据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以及内部审计准则,接受本单位高层委托。由本单位审计人员针对单位决策需求提供的监督和咨询活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一方面对本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控制,另一方面其业务要接受国家审计的指导和监督。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还是停留在具体的审计结论上、查账防弊上.内部审计发展相对滞后,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效果。  相似文献   

9.
卢亚迪 《职业圈》2013,(15):122-123
2007年1月1日。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开始在上市公司实行。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一一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新准则的制定有了明显的“原则”导向的趋势,这无形中需要更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同时也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为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充裕的“借口”。对此,如何平衡会计职业判断同盈余管理的关系,成为亟待理论和实践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姜华 《职业圈》2011,(32):89-90
企业财务审计的内涵企业财务审计是现代企业环境和现代审计环境下,由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专职审计人员,依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并采用现代审计技术依法独立地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损益等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财务收支业务和相关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国内外兼并重组收购的加剧,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企业经营发展的多样性和同质化,财务风险的隐蔽性等,这些均为财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目前,企业所要求的财务管理,既应积极支持和推动企业的发展,又应善于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从而为企业的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全面创造价值。因此,全面提升财务管理综合能力成为企业财务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刘安 《职业圈》2011,(36):122-123
21世纪是数字信息和财经主导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财务管理已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它是企业制定决策、实施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当前.随着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国内外兼并重组收购的加剧,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企业经营发展的多样性和同质化.财务风险的隐蔽性等.这些均为财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目前,企业所要求的财务管理。  相似文献   

13.
自从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25日紧急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来,内部控制就开始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对象,围绕内部控制展开的各种相关研究也是不胜枚举。2007年9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了监督委员会PCAOB的《审计准则第5号——与财务报表审计相结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该准则取代了PCAOB之前发布的第2号审计准则。准则不仅要求企业管理当局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还要求法定的外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对CEO和CFO关于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评估进行审计。  相似文献   

14.
朱震 《职业圈》2007,(2):30-31
审计质量控制存在审计计划不科学、审计工作底稿不规范、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不过关、审计结论容易出现偏差等问题。加强审计质量控制,要加强审计基础工作,全面贯彻审计准则;要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优化审计人员群体结构;要采用科学取证方法,确保审计证据充分正确;要严把“四关”,加强审计项目管理。  相似文献   

15.
吕卉 《职业圈》2013,(8):127-128
一、制约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随着国内、国际职业环境日趋复杂及审计组织机关的日益繁多。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主要有如下几方面0第一,直接因素一审计程序的适当性。审计质量,顾名思义是审计过程中的活动效率及成绩的情况,审计质量问题也就是审计风险,审计过程中的相关程序的适当与否是造成审计风险的直接因素。审计程序的问题主要是内在审计次序的颠倒及缺失问题,最集中的表现是工作底稿问题。在很多审计实务当中,审计人员往往先进行测试并记录结果,最后根据己经实施的测试填写审计程序。这样,审计程序成了审计人员手中的可以随意打扮的小姑娘,审计质量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6.
如今,行业专门化经营开始成为事务所的品牌经营战略,使事务所在审计市场上创造竞争优势,国际“四大”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一方面是悠久的历史积累的沉淀所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对行业专门化战略的高度重视。其已经形成了行业专门化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审计风险问题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对审计风险的研究也是方兴未艾,审计风险问题正成为审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点、热点课题.审计监督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尤其是在审计风险暴席卷全国、审计公告制度推行之际,社会公众对审计工作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对审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文章就国家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8.
审计的基本理论会影响审计在实务中的作用和发展方向,所以说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研究可以说是极其关键的.文章通过对审计基本理论范围的界定以及审计理论体系的主要特征--稍定性、涵盖面广、整体协调性的论述,从历史逻辑的起点着手,提出了审计基本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会计准则国际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文章提出应加强国内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双向协调。一方面要加强对国际会计准则的研究,推进会计国际协调,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国情,丰富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如何创新和发展预算执行审计,一直是我们这些年来在审计实践中不断思考的问题.创新和发展预算执行审计,必须理清创新和发展的思路.预算执行审计要想更有效地发挥其作为国家经济安全运行和社会健康发展 "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要想摆脱目前的窘境,就必须跳出原来的审计模式,创新审计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