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地震多发区,震后重建任务往往比较艰巨,城建档案是灾后重建的重要依据和保证。城建档案馆应该具有防震防灾的意识,努力强化自身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地震对档案造成的损害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便是地震造成的原生灾害,即地震本身对档案的直接损害。发生地震特别是强度和烈度比较大的地震会导致档案库房倒塌,档案装具被砸毁,纸质材料严重破损,造成重大的损失。其次,就是地震带来的次生灾害,它对档案带来的危害同样不可小觑。一般情况下,地震往往伴随着暴雨等极端天气现象,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多地震国家,大量博物馆位于强震多发地区,馆藏文物震害风险评估及应对手段缺乏,在历次地震中震损严重。为此,国家针对馆藏文物防震专题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究和装备产业化应用示范,主要包括:开展馆藏文物震害风险调研,研究其在地震中发生震损的原因;建立博物馆及馆藏文物防震标准体系和"地震波+馆舍+展柜+文物"一体化防震设计理念;开展馆藏文物震害风险评估、应对和监测方面的示范项目。其方法路径可供相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汶川地震灾后档案抢救及重建工作入手,讨论档案抢救及重建过程中所带来的档案安全工作的新思考,并从档案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档案安全意识培养、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探析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抚宁县图书馆在读者服务方面,为了使广大读者更多地了解奥运和地震方面的知识及动态,在全县范围内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和防震抗震知识,通过多方搜集和整理资料,于2008年5月23日在馆内设立了奥运知识和地震知识展台。奥运知识展台的内容包括奥运新闻、奥运动态、奥运历史资料、奥运名人和体育基础知识等;地震知识展台的内容包括汶川地震新闻、汶川地震动态、防震抗震知识和地震自救知识等。随着这两个展台的推出,该馆读者数量明显增多,展台前经常有众多读者相互议论。展台的推出,受到了县文化局领导及社会舆论的好评。  相似文献   

6.
在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之际.亲临灾区感受地震给人民带来的灾害,重温中华民族在抗震救灾中所展现出的伟大精神,慰问灾区人民,成为游客赴四川旅游的新热点.一些地震遗址在灾区悄然建起.加强遗址的建立、保护和利用,是目前地震遗址实物档案建设的当务之急.谈到实物档案,在档案界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实物档案的概念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是,地震遗址却不因我们的争论而停止风化、破损,对其进行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在短短的30年时间里,中国就发生了两次破坏性极强的地震。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仅1949年以来,我国大陆地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近干次,其中造成破坏和伤亡的130多次。^[1]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伤痛是沉重的,地震给我们带来的损失是惨重的,痛定思痛,作为基层单位的档案室该如何来应对并减少地震给档案带来的破坏呢?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地震、洪水、沙尘暴、泥石流、台风等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给档案文献的安全保护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对其保护带来难得的机遇。文章从挑战与机遇两方面阐述重大自然灾害给档案文献保护工作造成的危害及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给档案文献保护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给全国的档案界敲响了警钟,大量纸质档案损毁造成了档案信息的丢失。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自然灾害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容易遭到破坏且难以恢复,但对于电子档案信息,我们却可以提前通过对档案业务系统及档案数据的容灾备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家各项建设正在快速推进,地震行业也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趋势,由此导致地震重点工程项目逐年增多。这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任务和挑战,即:如何加强对地震重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使地震重点工程项目档案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对地震行业来说,这是一个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全球化快速推进,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社会"。无论是自然灾害,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1年日本地震海啸,还是人为灾难,如2001年"9·11"事件、2003年伊拉克战争,都严重损坏了大量珍贵的档案,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档案安全与档案相伴相生、如影随形。档案载体类型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呈现出多元化、数字化等新特点,给档案安全管理带来  相似文献   

12.
汶川大地震引发的档案安全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在短短的30年时间里,中国就发生了两次破坏性极强的地震.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仅1949年以来,我国大陆地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近千次,其中造成破坏和伤亡的130多次.[1]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伤痛是沉重的,地震给我们带来的损失是惨重的,痛定思痛,作为基层单位的档案室该如何来应对并减少地震给档案带来的破坏呢?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0月25日,在甘肃省张掖市的山丹、民乐两县交界处发生6.1级、5.8级强烈地震,造成人畜伤亡、房屋倒塌。张掖市档案馆、山丹、民乐两县档案馆受到波及,造成库房、办公室多处不同程度的墙体裂缝、地面开裂变形、档案柜散架等。为确保档案的安全,市档案局向各县区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档案部门切实增强档案管理防范意识,开展全面、细致的档案安全检查和监控,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抗震安全防范措施,及时整改,严防余震造成档案资料受损。同时,要求受灾县要注意收集抗防震方面的文字、照片、录音、音像等资料。(刘惠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档案分类法地震档案分类表》(简称《地震档案分类表》),于1988年立项,历时六年,七易其稿,编制完成。我国地震科技档案工作以《地震档案分类表》为准绳,使地震科技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有了可靠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拟从地震、火灾、水灾三方面对房产档案馆在灾害面前,应采取怎样的避险措施和紧急施救,将灾害事故中人员、档案、物资的损毁降到最低,进行研究论证、论述。1三种灾害给人类造成的灾难1.1地震给档案保存带来的直接危机。地震是目前世界上对人类社会造成损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地壳运动。由于地震波的产生,地震也可能伴随次生灾害:地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暴雨等,还有可能会造成水灾、火灾、爆炸  相似文献   

16.
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给青海省档案局馆并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档案局馆发出慰问电向灾区人民表示慰问本刊讯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给档案的安全保管带来了严峻考验。4月15日,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给青海省档案  相似文献   

17.
重大地震是破坏力极强、危害极大的突发事件。重大地震档案可为开展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积累经验,为救援方案的制定和灾后评估恢复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并为地震科学研究留存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查考利用与研究价值。重大地震档案的收集工作有其特点、困难和复杂性,目前还存在一些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分析、明确了重大地震档案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收集范围,并对如何做好重大地震档案的收集工作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地震档案在地震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完善地震档案管理,切实管好、用好地震档案,为地震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和高质、有效地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现有地震档案数据的基础上设计与建立了地震档案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进行数据可视化,实现了基于GIS技术的空间与时间点对应档案资料的关联查询,开发了地震档案综合管理系统,在档案查询和可视化方面应用良好。  相似文献   

20.
孙晓春  杜杰 《档案与建设》2007,(1):27-27,37
地震档案工作是防震减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地震部门长久以来形成的各类档案,记录了全省防震减灾工作重大事件和重要决策的始末原委,记录了地震工作者几代人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是防震减灾事业历史进程的真实记录。做好地震档案工作,不仅对积累地震科学技术财富、弘扬地震工作优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地震工作者承前启后,探索地震预测预报方法,提高综合防震减灾能力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