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汉代陶瓷艺术在中国漫长的陶瓷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魅力,是中国陶瓷艺术在彩陶兴盛以来又一个兴盛的时期。汉代陶瓷艺术有着质朴、浪漫的特点,其不但是两汉文化的反映,也是多元文化融合的结晶,有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明代是紫砂壶制造和紫砂壶文化兴盛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紫砂壶艺术名家以其精湛的制造技艺为明代及后世留下了不少紫砂壶珍品,反映了明代紫砂壶艺术于传统继承中不断推陈出新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3.
清末传人中国的西方近代印刷技术,不仅仅带来了中国图书印刷技术的革新,同时也对中国图书装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时期,中国的图书印刷正处于新旧交替的阶段,由传统的印刷技术与近代西方印刷技术的交替使用,到近代西方印刷技术的完全采用,在图书开本、版式、装订形式、封面设计艺术等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仅就这一时期期刊封面装帧艺术的演变做初步的探讨,以求整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来.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期刊的封面装帧艺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末传人中国的西方近代印刷技术,不仅仅带来了中国图书印刷技术的革新,同时也对中国图书装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时期,中国的图书印刷正处于新旧交替的阶段,由传统的印刷技术与近代西方印刷技术的交替使用,到近代西方印刷技术的完全采用,在图书开本、版式、装订形式、封面设计艺术等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仅就这一时期期刊封面装帧艺术的演变做初步的探讨,以求整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来.  相似文献   

5.
翻开一部中国学史,会看到:历史上,许多学体裁都有一个兴衰过程,比如汉赋、骈、唐诗、宋词、元曲。每一学体裁的兴盛有其必然兴盛的原因,而巅峰过后的衰落也有其必然衰落的原因。这是历史的规律、艺术的规律。在某种学体裁衰落后,倘要违背规律去强力“振兴”,以使其再次象原来那样兴盛起来,往往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6.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承上启下的转折时期,与之相适应的是,音乐艺术文化也同样处于转折阶段。郭茂倩是这一音乐阶段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通过多年音乐和诗歌研究,编撰而成了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乐府诗集》。  相似文献   

7.
书画装裱是一门装潢艺术,在历经15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厚重的民族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近2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开始关注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人越来越多。作为一种古老的民族工艺和完整而系统的艺术形式,书画和书画装裱艺术也同样受到了许多中老年朋友的喜爱。特别是一些老  相似文献   

8.
《新闻天地》2010,(8):34-40
本期讲述有"中国第一文化家族"之名的湘潭黎氏家族,从清末民初到文革结束这段历史时期中"黎氏八骏"的人生传奇,让我们再一次重温中国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文明兴起的过程,也感受那一代知识分子为国家富强、民族兴盛而奋斗不息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世道困厄、人心激荡的清末,各种社会思潮纷呈迭起,它们意在探究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源、承载“救亡”与“新民”的使命。这其中的尚武思潮颇具特色,它与当时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改造国民性思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清末年间及以后的较长时期内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拟对清末尚武思潮及其作用、影响加以探讨。 一 尚武思潮的形成 尚武意识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原是有其一席之地的。追溯中国历史,我们便可看到,  相似文献   

10.
王雪  袁琳 《兰台世界》2015,(7):149-150
明代是中国工艺发展的兴盛时期,明代工艺理论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工业学著作。在这部被国内外视为"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式"工艺作品中,对中国古代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构成了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刻字于石,传于后世,是中国历代以来的传统.与甲骨、青铜器、简犊、帛书等一样,石头自古即成为记录文字的重要载体.实际上,中国刻石的兴盛是汉代以后的事情,汉代的刻石堪称中国石刻的原点,甚至称之为古典也不为过.因此汉代碑刻是研究汉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中国石刻的原点和古典.汉代碑刻包含了两汉时代的碣、碑、墓志、画像石题记、摩崖、石人石兽题字、黄肠石题字、居住建筑类石刻题字等所有的石刻文字,是严谨和规范的学术概念,不包含没有文字的汉代艺术石刻.汉代碑刻是研究汉代社会风俗、意识形态、历史史实以及文化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小人书的学名叫连环画.作为传统的文化艺术,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连环画最早出现是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故事画.到清末和民国初年,随着石板印刷技术的革新和发展,连环画艺术日渐成熟,已开始作为通俗读物出现.……  相似文献   

13.
档案与戏剧     
戏剧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演变,经历了由无到有、由成热到兴盛的发展阶段,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戏剧艺术更是从民间艺术发展到民族艺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档案为之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小人书"学名叫连环画,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最早的连环画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故事画.到了清末,石版印刷传人中国广泛应用,使得连环画艺术趋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
南通博物苑诞生于清末,建成之初主要作为新式学校的附属机构而存在,尤其注重科学教育之功能,这不仅与传统的博古收藏不同,也与当下中国主流博物馆宣扬历史文化相异。南通博物苑这种独特的现象发生在清季思想、文化剧烈变动的时代,是西方传教士科学教育实践与中国士大夫教育救国理念相结合的产物,与清末新式教育的改革、发展密切相关。此种类型的博物馆在中国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对于博物馆这一事物在中国的发生、发展能提供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科书世纪回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清末到现在,一个世纪过去了。一百年来,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发展轨迹,从时间上可以分成旧中国和新中国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现梳理如下。一、旧中国中学语文教科书1.从清朝末年到五四运动时期清末废科举,兴学校,设“中国文学”一科,传统私塾教科书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了,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着悠久的家具发展历史。家具作为人类文明社会的重要象征,在中国已经有着数千年发展历程。在明朝时期,我国的家具制作艺术发展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受中国古代灿烂繁盛的文学文化影响,明代家具工艺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使用功能,而是通过雕刻装饰等艺术手法,表现出卓越的艺术效果与人文内涵。在明代,家具雕刻装饰的文化艺术水平也达到了历史巅峰。雕刻是明式家具装饰图形的最常见手段,也是明式家具制作中的重要工艺。明式家具的雕刻装饰图像精致典雅,美轮美奂,充分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丰富内涵,十分富有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讨论的是从清末修律至民初这一历史阶段中,女性权利在中国亲属法和继承法制定中的发展状况。本文通过对各个民事主要法律的修订背景研究以及有关女性婚姻继承权规定的分析,最终达成以小见大的目的:通过女性权利的变化折射出清末民初时民法的演进与变迁。  相似文献   

19.
美学的存在与发展是以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为基础的,而从传统艺术理论到中国当代美学,其转换过程中必然打上中国改革开放20年的历史烙印。这一历史烙印使中国文化精神的发展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个体与整体的基本矛盾,这“两大基本矛盾”也正是当代美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景泰蓝原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铜釉结合的独特工艺品.掐丝珐琅工艺起源于公元前12世纪,曾盛行于欧洲和西亚的部分帝国,公元13世纪由阿拉伯传人中土,并迅速得到了历代帝王宫廷的喜爱. 公元1450年~1457年,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作明代景泰年间,在当时当权者,明代宗朱祁钰的倡导下,掐丝珐琅工艺被发扬光大,因其主要色调为蓝色且又在景泰年间,故名景泰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