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张进 《出版科学》2011,19(5):104-108
清末民初,以张謇、盛宣怀、荣德生为代表的近代苏商,积极参与和推进近代中国的出版事业,他们试图通过个人的尝试和努力,发挥出版事业辅助教育和传承文化的社会功能,从而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由于时代发展的制约和个人力量的局限,近代苏商在其出版事业的实践中,既显示了鲜明的特色,又表现出一些缺憾。  相似文献   

2.
粤商,在历史上与徽商、晋商、浙商、苏商合称"五大商帮".时易毙迁,徽商、晋商告别了曾经的辉煌,陷入沉寂,只有粤商、浙商和苏商在中华东南崛起,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生力军,其中粤商在经营中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伍洪飞  高旸 《视听界》2012,(3):88-89
江苏教育电视台《苏商》是一档大型财经人物访谈栏目,运行五年多来,以清晰的风格定位、丰富的电视化手法,赢得了第七届江苏广播电视十大名专栏的称号。《苏商》的受众以关注经济的人士为主,包括青年创业者、企业家群体、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16日,即日本帝国主义宣告无条件投降的第二天,一张《新生活报》在上海创刊。出版10余天后,从9月1日起,易名《时代日报》。这是中共领导的,以苏商名义出版的一张报纸。在国民党黑暗统治下的上海,它犹如一只勇敢的海燕在奋飞,呼喊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时代日报》与苏商时代出版社《时代日报》是“时代出版社”的一种出版物。还在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这时,姜椿芳同志受党的委派,与苏联塔斯社远东分社社长罗果夫进行磋商,希望得到帮助,尽快以“苏商”的名义在租界内出版中文报刊。罗果夫把苏侨匝开莫推荐给姜椿芳,并表示全部经费由苏联方面承担。经过短时间的紧张筹备,中文《时代》周刊于1941年8月20日创刊,社址设在吴江路(原斜桥弄)60号。《时代》周刊是第一次以苏商的名义出版  相似文献   

5.
10月21~22日,苏州市档案局(馆)与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所联合主办“近代中国社会群体与经济组织暨纪念苏州商会成立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开幕式上,苏州市委副书记徐国强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应大会之邀作了主题演讲。省档案局局长韩杰到会并讲话。他说,档案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工具和载体,是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钥匙。从记忆百年苏州商会,到今天为弘扬新时期的苏商精神服务,充分体现着档案工作的历史责任。全省档案部门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观,高度重视档案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6.
杨璐嘉  徐雁 《图书馆》2023,(2):84-91
随着近代社会制度的变迁,一批工商实业家成为新兴藏书家群体,儒商藏书家严遨、严谷声父子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二者的藏书实践与藏书思想不仅是近代私家藏书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近代社会之流变的映照。文章通过钩沉索隐、考史辨事,梳理了严氏父子的藏书源流,勾勒出近代私家古籍聚散流转的轨迹,并揭示出古籍递藏背后所反映的近代私家藏书群体的转变特征。文章通过探究严氏父子藏以致用、嘉惠学林的藏书实践,体现出二人“整理古籍、刊刻流布、公开家藏”的先进、开明的藏书思想,展现出在近代社会剧烈变化的背景下,严氏父子为保护文献典籍、传播中华文化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理论创建出了诸如体用说、要素说、动静说等,文中阐述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图书馆学术思想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意在对当今图书馆界,创新出具有时代意义的图书馆学理论给出历史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文博类期刊的历史并不太长,数量也不是很多。然而,文博类期刊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产物,是中国近代文博事业发展的重要窗口,是近代文博研究成果交流的重要平台,在中国近代文博事业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对国外先进博物馆学理论、考古学理论的引进和近代中国文博事业的兴起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系统梳理出近代文博类期刊的历史发展脉络,对研究整个近代文博事业发展史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与近代天津口岸贸易的快速发展带动下,华北地区出现两大类近代工业,即进口替代型工业与出口导向型工业。其中,地毯、榨油和制蛋等行业发展成为典型的出口导向型产业,但近代华北地区出口导向型工业表现出相对发展迟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社会新闻的演进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早期近代报刊的社会新闻量很少,只将近代西方社会新闻的理念辐射出来;鸦片战争后,随着近代报纸在国内的出现和发展,社会新闻成为报纸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内容取向显示出报刊幼年时期的价值取向——奇异内容、文学情境、政治倾向、教化内涵、真实缺失。  相似文献   

11.
1941年,我党在苏联同志的帮助下,在上海建立了一个公开的宣传阵地——“苏商”时代出版社。它犹如时代暴风雨中的一只海燕,勇敢地与黑暗统治搏击。它在十一年的战斗历程中,出版了大量报刊和书籍,其中尤以中文《时代》周刊、《时代日报》的影响更大,不断鼓舞着四百万上海人民为争取最后胜利而斗争。  相似文献   

12.
近代女教育家、美国密歇根大学生物学博士吴贻芳,于1928年正式出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并主持金陵女子大学的工作23年。在此期间,吴贻芳坚持英语教学特色,提出了一系列的英语教学方法,以优异的成绩培养出一批近代女界精英。  相似文献   

13.
近代甘肃出版的书籍作为一种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对甘肃民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主要对近代甘肃的书籍媒介产生的背景、发展状况进行简单的梳理,勾勒出其发展轨迹,并从传播理论视角进行解读和分析,进一步把握甘肃近代传播活动的进程和其内在独特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红帮裁缝"为中国近代传统服装的转型做了积极的贡献,尤其是对女子时装的形成与发展其影响更为深远。"红帮裁缝"的大胆创新与不断进取,对中国近代女子时装的转型、创新以及进一步发展发挥出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初创时期的皖省藏书楼、湖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等为例,对近代图书馆社会捐赠活动的发轫进行阐述,概括出垂范、传承、寄存、呈缴、退款等目标下的捐赠方式,并从激发人道价值与博爱精神等方面分析图书馆捐赠事业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学堂乐歌的开创者沈心工,并非生于音乐世家,但他凭借对音乐的观察、爱好和对音乐教育的独到理解,开创了近代中国学堂乐歌时代,并创作出了近二百首音乐作品。他的代表作《黄河》充分展现了他的音乐创作才华。  相似文献   

17.
张进 《出版科学》2015,23(3):104-107
晚清民国时期,丁福保出版发行了一大批营养卫生学著述,为近代中国营养卫生科学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丁福保对近代营养卫生科学的推介,既显示出相当的科学性,又具有鲜明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吴稌年 《图书馆》2012,(5):28-32
20世纪20、30年代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史上的学术研究高潮期,图书馆界对急需解决的一些理论、实践问题进行了摸索、争鸣,主要是分类、编目、检字等方面的争鸣,这些争鸣,加快了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建设步伐,显示出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乐于实践、勇于争鸣"的学术特征。  相似文献   

19.
陈林 《图书馆学刊》2009,31(1):81-83
《古越藏书楼书目》分类法是一种体现中外学术平等的新分类法,通过子目细化将中西学术门类混合起来,试图将中国传统知识纳入近代西方知识系统中去,因此有利于近代中国知识系统构建。《古越藏书楼书目》分类法的创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知识系统由古典形态向近代形态演变的复杂历程。  相似文献   

20.
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设计者是有着"近代中国建筑奠基人"之称的吕彦直。吕彦直将近代西方先进建筑技术与传统中国古代建筑技艺融会贯通,在设计建造中山陵和中山纪念堂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高超的建筑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