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关于景德镇陶瓷与佛教之间的关系,已有大量研究成果,但这些成果基本是从器型、纹饰、图案、工艺等角度进行研究,至今无人阐述佛教神灵如何成为景德镇瓷业保护神、佛教在景德镇瓷业中对官方和民间信仰的影响、这种影响产生的原因等,有鉴于此,特写作本文。一、景德镇佛教发展概况景德镇最早兴建佛寺可能在东汉年间。  相似文献   

2.
《陶冶图编次》是清代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唐英主编而成的古代陶瓷生产工艺专著,被我国著名的古陶瓷专家李国祯、郭演仪称为"中华古代制瓷工艺流程的最完整记录"。通过参考大量清代史料文献,进一步考证了《陶冶图编次》的著述年代、著者以及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上,清前期的康、雍、乾三朝是清代乃至整个中国陶瓷史上的高峰期。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瓷器生产,仍以景德镇为中心,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和增加。瓷业发展已臻于鼎盛时期。现选择院藏4件藏品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4.
在盐区,盐神信仰存在多样的表现形式:对海盐盐区而言,除了普遍存在的祭祀,它还和海神崇拜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表现为颇有特色的习俗和活动。从深层考察,这些形态的根本指向是功利性的,究其原因,这不仅因为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还由于人们对行业神的崇拜。  相似文献   

5.
杨雯 《大观周刊》2012,(49):18-19
云南大理白族地区盛行本主崇拜,每村每社都有各自的本主庙。本主神多种多样,有祖先、英雄、石头神、树神等等。甚至融入了许多佛教神袄,白族人民出于自身的理解和需要将之改造成了本主崇拜的一部分;同时,正统的佛教本身在大理地区也很兴旺。佛教与本主崇拜融合并互补,成为白族人民的主要信仰。本文将主要考察云南大理地区白族本主崇拜和佛教的融合情况,并分析其融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土主崇拜的历史渊源彝族人自古以来就崇拜自然物神,将龙、虎、火、鹰、葫芦、绵羊等奉为图腾,作为神的灵魂载体。彝族人自称“腊鲁把”,彝语“腊”为虎,“鲁”为龙,“腊鲁把”其意就是龙虎族人。“腊鲁”后写为“腊罗”,音稍有异,意思全同。与自然物神崇拜一脉相承,彝族人还有深厚的祖先土主崇拜。人们将在社会活动中给百姓和后代带来福祉,对民族贡献大、影响深的族人,奉为“土主神”。“土主”即为“当地之主”,是典型的祖先崇拜。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土地与人的密切关系衍生出民俗文化内涵丰富的土地神崇拜习俗。土地崇拜源于对土地纯物质形式的崇拜,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发展为具有特殊意义的人格神。粤港澳大湾区的土地崇拜系统,都源于"社"文化底蕴的支撑和文化归属意识的培育,具有共通的文化符号表征系统。高要春社、澳门土地信俗和香港土地庙三地的土地崇拜形式不一,但民众心理有共通性。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崇拜,可以跨越地域和制度,诠释粤港澳社群共通的文化心理符号,发挥土地民俗信仰的凝聚力与文化归属效应,最大公约数地整合大湾区社群力量,建构粤港澳大湾区整体文化。  相似文献   

8.
男足比赛全球风靡的现象既有历史文化的原因,也可以从人类学及符号学得以解释。人是有想象力的、宗教性的动物,足球赛事影像的观看是人类男神崇拜的集体无意识行为,是现代技术社会中的一种男神崇拜宗教活动1。新媒体技术下,虽然足球赛事的转播平台多样化,但观看的内容依然是足球赛事影像,通过观看,人们欣赏并消费足球明星的表演,获得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9.
一、图腾由来由某种动物在民族或国家的意识形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媒介,由于被认同为自己的祖先而受到集体的崇拜、成为某种精神凝聚力的形象标识,这样的情况自古有之。中国的龙凤,古印度的神牛和神猴,古埃及的甲虫和鹰蛇,古罗马的母狼等等,均是如此。19世纪后期兴起的文  相似文献   

10.
按语:《烧造瓷器则例章程》系乾隆十二年(1747年)督陶官唐英制定。唐英,字俊公,汉军正白旗人,雍正六年(1728年)至乾隆二十一年被派往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督造瓷器。乾隆十二年,唐英根据长期榷陶的丰富经验和烧造官窑瓷器的状况,制定出《烧造瓷器则例章程册》,详细规定了破损瓷器和解缴次色瓷器变价银的核销比例,记述了烧造圆器、琢器制价的方法和标准。于乾隆十二年十月初七日奏明遵行,成为清廷核销烧造瓷  相似文献   

11.
古代社主的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土地神的社神在古代社会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神抵,它是人们的衣食父母,受到各民族的普遍崇拜。但“鬼神,荒忽不见之名也”(《论衡·论死》),现之无形,听之无声。无形无声,何所祭祷?为了捕捉到社神的存在,以便祭拜祈祷,人们找到种种可触可模的实体作为社神的代表,是为社主。社主是社神的依附对象,是社神的标志。历史上曾选用多种实体充当社主,计有大树、木牌、石块、土堆、活人等类型。下面分别加以介绍,使我们对此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一、树为社主早期的社主大都选用丛林中五大三粗枝繁叶茂的自然树木。《墨子·明鬼下》…  相似文献   

12.
刘宗迪 《文化遗产》2013,(6):95-105,158
在东南地区闽、浙、赣、台诸省,七月七日不仅是乞巧节,还被视为"魁星生日",七日之夕,女子拜织女求手巧,男子拜魁星求功名。东南地区的七夕魁星崇拜始于宋代,是随海上贸易而来的西亚风俗与中土七夕节俗相互融合的结果。魁星崇拜源于西亚的天狼星崇拜,在西亚被视为文人保护神的天狼星,传入中国之后,就演变为主司科场功名的文运之神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喜欢造神。对神的态度也是各有所需。统治者倚重关公的忠君护国,老百姓则崇拜他的重义守信。而重义守信,又是生意场上的第一原则,因此。关公理所当然地又成了财神。  相似文献   

14.
三、民刑案卷中的民间瓷业社会 民国时期民刑档案的主要文件是各种告诉具状书和和解具状书.涉及地方瓷业及制瓷工匠信息的卷宗极少,我们共查找出30余件案卷(参看下表:民国龙泉民刑档案涉及瓷业纠纷卷宗统计表),可分成两大类:其中一类是纠纷本身涉及到瓷业生产和销售的某环节中涉及到瓷业界某人的案情;另一类是案件记录(如审讯记录)涉及到瓷业的某些方面,有的审讯直接涉及到瓷业生产或陶工日常工作或生活.  相似文献   

15.
老郎神信仰,是民间行业祖师崇拜的产物,它几乎遍及所有的地方剧种。关注此种信仰的生成与运作,具有戏剧史与民间信仰史的双重意义。老郎神信仰,至迟在明代中晚期,已经在戏行兴盛起来。它的信仰模式主要表现为以老郎神的日常崇祀为形式,以老郎庙的建立为从业人员的共同家园和集体组织,以每年两次的老郎会为集中技艺展演和事务处理的平台。事实上,老郎神信仰是一种不成熟的民间宗教信仰形态。  相似文献   

16.
上古人崇拜图腾,洋人崇拜上帝。有神论者崇拜神。时下,我国一部分青少年也有自己崇拜的偶像,他们崇拜的不是图腾,不是上帝,不是神,而是歌星、影星和笑星。谈起当今大陆、港台的歌星、影星和笑星的些情况,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甚至,连星们的轶闻趣事都了如指掌,更不要说星们演唱的获奖歌曲和表演的获奖角色了。 有的青少年为了看名星一眼,或想让名星签个名与名星握握手,可以十分耐心地等上十几个小时。有的侥幸与星们握了一次手便受宠若惊,如获至宝,回家后不洗手,四处与亲朋好友握手,让其分享他的荣幸。媒体报道,西安数百名中学生在香港歌星张学友的下榻地等候十多小时,歌星却视而不见,对要求签名的呼声充耳不闻。千呼万唤不出来,使崇拜者望星兴叹。 报载,南京某机构在对青少年崇拜的偶像调查中,10名人选中,竟然有9位是这类。因为不是少数,而是一个群体,所以,有人把这些青少年朋友称“追星  相似文献   

17.
李辉 《兰台世界》2012,(22):44-45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中国东北,1932年在长春建立"满洲国",日本关东军认为,统治"满洲国",不但要强化武力军备,还必须重视集众归一的国民宗教信仰,因此利用神道的影响力来赢得"满洲国"国民的崇敬,进而成为"新天地"的精神支柱。一、神道教在东北地区的传播1.神道教的主要特点。神道教起源于日本原始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要内容,是日本的民族宗教。5至6世纪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关于仰韶文化彩陶纹饰的研究多集中在其艺术特色的分析上,对于纹饰所反映的神话内涵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利用文学人类学派所倡导的四重证据法,对仰韶文化彩陶上最具代表性的纹饰——鱼纹——的神话内涵进行解读,初步证明其神话内涵与新石器时代广泛流传的女神崇拜有关。女神崇拜在历经父权制等级社会的冲击后出现两种演变趋势:一种是将女神升格到祖先神行列;一种是将原本专属于女神的功能转移到男神身上。文字诞生以后的小传统文化记载的鱼妇、鲧、禹等形象,其原型是大传统时代的鱼女神。  相似文献   

19.
《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述》一书搭建了景德镇学的基本构架,首创性地论证了景德镇陶瓷文化成为一门学问,一门学科的可能性、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其影响将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20.
仡佬族是贵州一个古老的民族,信仰多神,崇拜祖先,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其丧葬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遵义是仡佬族主要居住地,本文通过对遵义地区仡佬族的丧葬习俗和墓葬形式进行分析并试图探讨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