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程智 《大观周刊》2011,(27):28-28
中国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在技艺和工艺美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对传统建筑木雕艺术的功能和特色的分析,阐述了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本文浅析了我国古代传统木雕工艺的生成和发展,它鲜活地镌刻在历代宫殿和古民居的建筑装饰、家具和木雕艺术品上,虽然它们在精神层面的要求不同而导致表现效果的不同,但它们所凸显的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的文化内涵是共同的。  相似文献   

2.
阮静 《浙江档案》2007,(11):32-33
一、黄杨木雕的艺术特色与艺术价值乐清黄杨木雕是我国木雕艺术中一个重要艺术门类。它与青田石雕、东阳木雕一起,被誉为"浙江三雕"。乐清黄杨木雕之所以一直引入注目,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3.
潮州传统工艺——木雕,早在2006年被评选为中国第一批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木雕植根于潮汕地区千百年的地域文化,并作为当地民族风情的实物载体见证着广大潮汕人民的智慧与高超的工艺技巧,成就了中国木雕工艺中独树一帜的流派。  相似文献   

4.
福州木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在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郭发柽先生为我国著名的雕刻艺术家,长期从事雕刻艺术实践和雕刻艺术理论研究。不但创作了不少优秀的雕刻艺术品,而且也撰写了许多有关雕刻艺术的论文和文章,尤其对福州木雕、寿山石雕、象牙雕刻等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从本期开始,我们将特邀郭发柽先生分期就福州木雕的历史沿革、艺术流派、品种分类、雕刻原料、表现形式、制作过程、刀法技法、名家名作、收藏维护等逐一进行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浙江档案》2008,(3):29
宁波朱金漆木雕简称"朱金木雕",主要技艺是在木雕上贴金漆朱,它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中心,延及慈溪、余姚、奉化、象山、宁海、镇海、鄞州等地。宁波朱金漆木雕与汉代雕花髹漆盒金箔贴花艺术同源,髹漆工艺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至唐代,随着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出现了彩漆和贴金并用的装  相似文献   

6.
30多年前,艺术家王克平凭借木雕《沉默》一举成名,他的木雕被解读为阐释了中国人在文革期间的精神禁锢。30年后,他从法国回到中国举办个展,这一次,雕塑中早已不见政治  相似文献   

7.
李凡璠 《传媒》2023,(20):103-104
<正>在技术发展和学科交叉融合的时代浪潮下,艺术学科在学术史、实践研究层面均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当文化逐渐呈现多元化、现代化趋势,中国艺术当代体系相应显现出多样化和差异化的特性。如何突破束缚,发挥艺术作为公共性活动所具备的传播效应,以及如何以更具时代性、创新性的方式跨越文化边界,成为艺术学界研究的重要议题。传播作为重要的媒介,对艺术发展进行了再建构,并尝试重新规划其现代范式,从而助推中国当代艺术传播格局的转型升级。这既鼓励艺术这一特殊信息载体逐渐走出传统的行业规则和价值意涵,探索在破圈融合之中中国艺术的现代书写和存在方式;又能在不断刷新和丰富艺术创作表达实践的基础上,为媒介融合视域下中国艺术海外交流与传播找到新的诠释视角。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刀木雕起源于古代西晋时期,历经千年传承,不仅是中国手工业生产的历史名片,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但伴随着工业化制造与产业升级,以清刀木雕为代表的绝大多数传统手工艺不断衰落甚至难以为继,现代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这些传统手工业的继承与传播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手工艺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可以有效利用新媒体优势实现创新性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徽州木雕艺术》、《徽州石雕艺术》和《徽州砖雕艺术》相继问世。当我欣赏这些12开本、约20个印张、各有250多幅照片的“三雕”丛书后,被迷住了,打动了。尊重传统与创造未来怎样看待徽州木、石、砖“三雕”艺术,人们会抱有各自的见解。在艺术的长河中,今天的艺术应该说是昨天艺术的继承和发  相似文献   

10.
安放在佛山祖庙正殿内的金漆木雕神案,光绪二十五年(1899)制作,其正面下层的"薛刚反唐"戏曲人物木雕能为我们了解清末粤剧的舞台演出形态提供实物参考,具有戏曲史学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木雕人物造型的细致考察,结合《征西全传》和《反唐女娲镜》两部小说及传统评书《薛刚反唐》,对木雕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证,确定了木雕中三个主场景的内容自右而左分别是"庐陵王聘刚"、"九炎山聚兵"和"兴唐将受封"。同时也确定了场景中的主要人物角色,包括庐陵王、鲁仲、薛刚、纪鸾英、徐芙祖、泰红、薛葵和武则天。经过对木雕所示的人物服饰、把子、道具、化妆、舞台设置和人物出场情况等方面的具体阐释,本文进一步指出:这个木雕作品作为戏曲文物,可以印证文献中经常论及的传统戏服"全采明制"、粤剧在清末的演出仍使用真兵器等历史。  相似文献   

11.
董雷 《传媒》2021,(14)
声乐艺术是一种以人声音调为表现手段,形成的音调与语言相结合的音乐形式.声乐艺术形态作为表现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有机体,在题材、体裁、行腔等方面表现出了瑰丽多姿的艺术内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者.由张帅所著的《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传播》一书在梳理了中国民族音乐悠久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当今世界声乐艺术领域的地位和发展现状,揭示了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与文化环境的关系,探讨了当前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策略及民族化发展路径,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以及民族声乐艺术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人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类型,直接灌溉影响了日本艺术,并最终成为其富于个性的绘画形式.中日两国文人画的概念有别,创作者身份不同.日本文人画从形成过程到艺术题材、表现手段都多受中国影响,二者的审美风格与艺术追求皆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3.
图片新闻     
正2014年2月25日至3月2日,由福建省图书馆和福州市晋安区文化馆联合主办、福州艺博园文化有限公司协办的"闽台木雕精品展"在福建省图书馆一楼大厅展出,共展出38件福州和台湾两地木雕艺人创作的木雕精品。福州木雕具有悠久的历史,2007年列入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台湾木雕传承了闽籍木雕艺人的传统技艺,又糅合了台湾原住民平浦族文化、西洋美学及东洋文化等诸多元素。该  相似文献   

14.
陈盖洪(第一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朱金漆木雕传承人):宁波朱金漆木雕主要形成于唐宋时期,开始时主要用于庙宇,明清的时候主要用于婚嫁,现在我们做的朱金漆木雕也主要用在寺庙里。宁波有天童寺、阿育王寺,它们其实在晋朝时就有了,盖庙需要木雕,朱金漆木雕就这样被用在了庙宇的建造上。当初主要是为了美观,因为用了金箔后,保存  相似文献   

15.
文静 《大观周刊》2013,(7):15-15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门独立的舞种,从戏曲舞蹈和武术身法中提取精华,并结合中国古代舞蹈美学以及当代审美观点和原理,在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古典舞演员,除了必须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技术技巧外外,还要具备在古典舞特定的艺术规范和审美特征要求下的重要表现手段,即身法与身韵,这实际土也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舞艺术的灵魂。文章从身韵的艺术特征、身韵之“形、神、劲、律”、身韵中的艺术呼吸、以及身韵对中国古典舞发展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对真进行初专的探讨与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7月27日下午,世界卫生组织前任总干事陈冯富珍来我馆参观做客。陈冯富珍女士首先参观了中央大厅《领袖·人民: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当看到《新中国诞生》和《世纪智者》等巨幅画作时,她说感到非常震撼。随后到《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和《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重点观看了后母戊鼎、大盂鼎、子龙鼎及宋代木雕观音坐像、唐石雕菩萨坐像、明永乐鎏金铜造像等馆藏精品。陈冯富珍女士不时驻足,详细询问,说自己对祖国的历史很有兴趣,这是她第一次到国家博物馆,没有想到国家博物馆的藏品这么丰富和精  相似文献   

17.
成杰 《中国图书评论》2012,(12):119-120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智慧作为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艺术辩证法与中医辩证法、军事辩证法,则堪称中国智慧的瑰宝,而艺术辩证法,作为艺术创造的高级的形而上的艺术哲学,突出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光彩,对艺术创作与鉴赏,具有普遍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姜耕玉先生的《艺术辩证法——中国智慧形式》(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一书,是国内第一部研究中国艺术智慧形式的著作,该书致力于对艺术辩证法的理论建构,充分展示了中国艺术智慧形式的纷繁绚丽和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毕丹 《大观周刊》2011,(20):192-192,111
在中国艺术朝气蓬勃发展的今天.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在不同的领域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向国人以及世界展示着中国舞蹈的艺术魅力与风采。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舞蹈编导的重要作用。当全国各地都在欣欣向荣的全力发展舞蹈编创事业时,辽宁作为艺术大省、艺术强省却稍显落后。  相似文献   

19.
艺术家们说,皖南古徽州的木雕、石雕、砖雕(简称“三雕”)是中华文化园里的一颗璀璨明珠。明清年间,“三雕”艺术发展最为鼎盛,尤其是其刀功、技艺已到了“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的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对话》从1989年展览至今的十几年里,在过度解读中被奉为典型、广为谈论,并受理论界珍爱,也让国内外开始认识中国的前卫艺术。 但从那以后,中国的前卫艺术却从萌芽转入“地下”或向国外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