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09~2015.01,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附属医院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选择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4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在81?97岁,中位数85岁。结果:手术时间43~90(65±10)min,术中出血量250?550(350±50)ml,术后平均下床时间7(4~12)d,采用生物型假体8例,骨水泥型假体26例。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19例优,10例良,5例尚可。结论: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好,具有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折断式加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折断式加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1 5例。结果 :随访在 6个月以上 ,全部骨性愈合 ,无 1例钉孔感染、钉断裂、脱出。无骨折移位、畸形愈合、骨不连、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 ,髋关节功能不影响生活、工作。结论 :折断式加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损伤小 ,操作简单、方便、时间短 ,出血少 ,手术并发症少 ,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骨缺损的处理、假体的选择及相关翻修技术。方法:选择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2003年1月-2013年12月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25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其翻修假体的类型:全生物型臼和柄12例,全骨水泥型臼和柄3例,只用骨水泥臼4例,只用骨水泥柄2例,混合型假体2例,用原假体2例。需要植骨8例。结果:疗效参考Harris评分:优19髋(90分以上)、良4髋(80-89分)、可2髋(70-79分),优良率为92%。翻修的原因:假体松动9例,假体沉陷4例,假体脱位4例,感染2例,假体松动并周围骨折2例,假体周围骨折2例,假体松动并脱位1例,假体断裂1例。结论:找出初次置换失败的原因,针对性的制定翻修方案,合理的选择翻修假体,具备一定的翻修技术及经验是髋关节翻修术获得成功最基本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隐性失血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最大隐患,一旦疏忽就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康复,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分析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发生隐性失血的原因并从患者的全面评估、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临床观察、基础护理、抗凝止血、措施到位等方面阐述了预防临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隐性失血发生的术前术后护理,旨在引起大家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隐性失血的重视,加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隐性失血的重点观察和防范,促使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转子间骨折又叫股骨粗隆间骨折 ,患者多为老年人 ,男多于女 ,青壮年发病者较少。伤后局部疼痛肿胀明显。患者不能站立和行走 ,患肢明显缩短内收、外旋畸形 ,大粗隆部皮下可见广泛的瘀斑 ,压痛点多在大转子处 ,X线可确定诊断 ,本人在乌盟卫校附院临床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1 2例 ,取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2例病人中 ,均为门诊转入我院 ,其中男 5例 ,女 7例 ,5 0~ 5 9岁 2例 ,6 0~ 6 9岁 8例 ,70~ 79岁 2例 ,平均 6 3岁。1 .2 致伤情况 :暴力致伤 1例 ,滑跌 9例 ,车祸伤 2例。1 .3 骨折类型 :顺转子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龙发伤科七味片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龙发伤科七味片具有止痛、抗凝、抗炎、促进骨折愈合作用。龙发伤科七味片临床常用于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折后的止痛;防治股骨头坏死等。  相似文献   

7.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一种常见多发病,好发于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有增加趋势。随着对该病的研究深入和科学技术发展,治疗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但各种方法的适应症和疗效不尽相同。文章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总结各种治疗方式优缺点,为临床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假体无菌性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其标志着全髋关节假体的失败。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多因素、多机制参与的过程,早期无菌性松动患者往往无明显症状,易漏诊、误诊。因此,更好地认识无菌松动的复杂发生机制、疾病特点和防治手段将有利于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无菌性松动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文章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生机制、症状及体征、治疗与预防方案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章谦  舒若  李颖 《科技通报》2015,(3):46-49
目的:对老年颈骨骨折的不同手术治疗方式进行临床对比分析。方法:根据某医院2012年3月到2013年2月治疗的100例老年颈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判断,其中20例使用的是保守治疗的方法,关节置换组有31例,其中10例为全髓关节置换,剩余的都是使用人工双极头进行置换,使用的均是骨水泥假体,DHS组25例,针对其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各项因素进行对比发现。结论:和半髓置换相对比,尽管全髓置换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也相对较多,但是术后的并发症明显减少了,所以在治疗中国老年移位型颈骨折上,全髓置换术要优于半髓置换术,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首选全髓置换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2月至2007年10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6例,所有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患者年龄5~12岁,平均7.8岁。从肘关节的功能和外观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随访时间9~30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骨折均为术后3~5周达到临床愈合,并拔除克氏针,治疗过程中未出现骨折再移位。术后无一例肘内翻等并发症。按Flynm评分:优26例,良12例,一般8例,差0例。肘关节伸屈活动丢失是影响治疗结果的主要原因,但这种活动受限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有所改善。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可以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功能和外形,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刘超 《大众科技》2013,(5):147-14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6例80椎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术后3 d及1年的VAS评分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高度恢复明显。[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简单快捷、安全有效、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临床所见皮肤感觉改变高于节段平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20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查体发现有皮肤感觉改变明显高于病变节段,予以手术治疗。结果:通过手术治疗,所有病例术后症状完全缓解,随访观察6个月~3年,平均1.2年,未见有高节段的皮肤感觉改变再次出现。结论:对于排除有其他疾病的高于病变节段的皮肤感觉迟钝,可以果断对较低节段的椎间盘突出行手术治疗,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王慧明  王模堂 《科技通报》1997,13(2):120-125
作者对56例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下颌骨节段性缺损者采用大块状生物活性陶瓷人工骨进行同期修复,通过6个月至6年的随访,发现有45例术后无排异反应,骨与人工骨结合良好,创口Ⅰ期愈合,外形与功能恢复良好.其余病例尽管存在人工骨折断、移位及伤口感染等问题,但毕竟此方法为大段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手段.本文还就有关手术操作及并发症的防治和人工骨的改良等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蒋琳 《大众科技》2014,(10):112-11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脉压指数与胱抑素C(CysC)、颈动脉内膜厚度(IMT,intima-media thicknes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科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71.30±3.90岁,入院后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计算24小时动态脉压指数=24小时动态脉压/24小时平均收缩压,取中位数0.51分组,24h PPI〉0.51为A组,24h PPI〈0.51为B组,分组分别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C),彩色多普勒测定颈动脉IMT。结果:A组CysC、颈动脉IMT均明显高于B组的高血压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脉压指数与胱抑素C、颈动脉IMT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庞微 《科教文汇》2014,(12):78-79
目的:院提高老年糖尿病人家庭护理的质量和纠正病人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活动能力,促进康复治疗。方法院通过理论研究,在家庭中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治疗,运动疗法,用药指导,并发症的预防,随访与记录以及健康教育。结果院防止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减低慢性并发症的风险,对已经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结论院积极有效的家庭护理得到老年患者和社会的认可,对老年糖尿病的治疗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建波 《大众科技》2014,(11):140-14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病因复杂。大多数认为其病因与应力集中于股骨头的内在条件使骨结构破坏,压迫骨内循环系统使血运受阻有关。髋关节腔内压力或股骨上端内压增高致使髋关节周围组织粘连、疤痕、挛缩形成及股骨头囊内压,髓内压升高,引起复杂的临床症状及髋关节功能障碍。总结近十年来国内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针刀疗法的临床进展,肯定小针刀治疗此病的效果,指导临床,造福患者。  相似文献   

17.
李玉兰  邓鑫 《大众科技》2013,(6):169-170,110
目的:探讨应用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解决术后冠状动脉闭塞、血管迷走反射(VVR)、出血或血肿及假性动脉瘤等问题的实践过程。结果:A组164例,发生各种并发症共12例(8.5%),B组160例,发生各种并发症共5例(3.1%),主要并发症为冠状动脉闭塞、VVR、穿刺局部出血或血肿、假性动脉瘤、血压异常、心律失常等。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通过提高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心内科护理的专科性。  相似文献   

18.
郑艺  梁莹 《大众科技》2014,(7):140-141
目的:探讨外用中药塌渍联合TDP红外线照射治疗阴囊急性湿疹的疗效观察和护理体会。方法:选取诊断为急性湿疹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西药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治疗,中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外用中药塌渍联合TDP红外线照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6.6%,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塌渍联合TDP红外线照射治疗阴囊急性湿疹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简便易于掌握,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Stanford分型、临床症状的关系,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2005年1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住院治疗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转归。按Stanford分型及性别分组,对每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3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例,缺血性心肌病7例,马方综合征1例。5例死亡(2例死于并发症,3例自然破裂),死亡率16.12%。3例行人工血管置换,2例行带膜支架植入成功,男性发病年龄小于女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女性患病人数明显少于男性。男女组患Stanford A、B型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型住院天数短于B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型转归差于B型;合并高血压患者入院收缩压高于无高血压患者,舒张压二组无差别。结论:在入院治疗患者中,男性患病人数较多。Stanford A型住院天数较短,预后较B型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