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黑格尔在《美学》中论及象征型艺术时,以东方艺术作为观照对象,但他对东方艺术存在着明显的误读。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一、黑格尔观点的片面性;二、黑格尔对东方怪诞艺术的拒斥;三、黑格尔对东方艺术的泛神主义的曲解。本文同时还考察了他产生误读的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东方审美思维是诗性的、想象的思维,与传统的西方美学所运用的理性的、逻辑的分析思维不同。东方民族的诗性的思维用想象的方式创造了大量的富有情感的意象,这些大量的意象经过大脑的分类和秩序化处理后,形成了"想象的类概念"。因此,东方艺术是意象性的艺术,东方的艺术理论是诗性的理论。东方意象艺术有三个特点:它是非理性的象征性艺术;东方艺术具有明确的非科学性;古代东方艺术所表现的时空观念是原始思维的诗性的时空观念,与西方科学的时空观制约下的艺术有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中,吴冠中大胆探索,执著追求,实现了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现代精神与民族传统的结合,融东西方绘画意识和手法于油画风景的创作之中。他的油画风景作品,既具有明显的装饰性,又具有突出的写意性;既洋溢着时代气息,又蕴含着东方艺术的韵味,自成一家,独具风格。他大大拓宽了油画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油画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认为,东方艺术的怪诞,主要有三种表现形态:将自然的成份与人类的成份不合理地混合在一起;极端和歪曲,过分与扭曲地表现对象;反自然地将事物的某一成份或作用予以极端重复或无限增多。黑格尔论东方艺术的怪诞,包含着不少真知灼见,但他认为东方艺术发展水平很低,怪诞难以理解,不能见出美来,这又是极为褊狭的。其实,怪诞在古今东西方艺术中都有表现,甚至是东方艺术的普遍手法和特色,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和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5.
波纳尔跨越了后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的鸿沟,从印象派大师的艺术中汲取营养,对早辈大师艺术思想的继承和传播起到了综合性探讨的作用。他还从东方艺术中抽去他所需要的要素,色彩是他的艺术中心,通过奇幻性的光线和色彩表达了他那种真挚的情感。他是一位终生不渝的描绘内心世界的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6.
尚竑 《甘肃高师学报》2003,8(6):105-106
一个当代日本风景画家 ,以西方艺术视角 ,用传统的绘画语言 ,将单纯、简洁的东方艺术情调展现在我们面前 ,并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有序、明净、独特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7.
素朴既是艺术的一大流派,同时也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素朴艺术提倡艺术家要客观地用自然的方式来把自己对外界的感受清晰地表现出来,强调艺术家要专注于自己的感受而不能出于其他的外在目的.文章在分析素朴艺术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概括了素朴艺术的几种重要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是友好邻邦,两国有着历史的渊源。中亚是东西文化碰撞和交融地,哈萨克斯坦的艺术包含了哈萨克艺术、俄罗斯艺术和东方艺术,中国艺术也包含了本土艺术,西方艺术和中国各民族艺术。这两种格局有许多共同之处,又具有两种不同的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9.
张大千是20世纪享誉海内外的国画大师,其"师古人、师造化、求独创"的艺术见解极具代表性。他所创造的泼墨泼彩画法,极大地发挥出了色彩的能量,色彩效果极为明丽、绚烂。张大千的绘画艺术既保持了东方艺术之神韵,又对复兴中国画色彩艺术、促进中国画现代化变革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梵高是19世纪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倍尝艰辛。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  相似文献   

11.
本雅明认为随着机械复制技术在艺术生产中的运用,艺术品的展示价值越来越占主导地位,从而给现代艺术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其中之一就是艺术接受方式的转变。艺术接受方式从对传统艺术凝神静观的方式转变为消遣的方式。本雅明对这种消遣式的接受方式是持肯定态度的。但本雅明过高夸大了这种消遣方式,这种接受方式和对传统文学艺术作品的凝神静观相比,它拒斥了观众的想象参与,造成了观众思维活动和想象活动的严重缺席,使观众处于被动状态。  相似文献   

12.
范曾先生在艺术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而滋养其艺术之树结出累累硕果的源泉,不外乎他在艺术创作中能坚守"以艺弘道,以道驭艺"的创作原则。其中"道"有两个特征:一是艺术家个体价值的高扬,二是对民族未来发展的责任感,两者统一于范曾先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和依恋感。范曾先生杰出的艺术成就对传统文化的复兴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文艺创作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熔铸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从而解答当下文艺界民族身份认同的困惑。  相似文献   

13.
宗白华的艺术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美学艺术理论的土壤之中,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理论重生命、崇意境的特点,而且结合他自己精深独到的见解,使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焕发新的光彩。同时,他将这种艺术理想融于艺术创作之中,写下了风格清新、意境深远的诗集《流云》。理论与创作的互证互释,使宗白华的艺术世界成为他审美人生的一种最好的印证和诠释。  相似文献   

14.
王尔德在《谎言的衰朽》中提出了艺术具有独立性,生活和自然不完美、必须经过艺术的加工,生活模仿艺术的三大唯美主义理论;在《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中又提出艺术是道德所无法约束的,也不应受道德的约束之理论。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王尔德从强调文化的角度推崇纯艺术(唯美主义),以此作为否定现实、超越现实的手段。唯美主义理论并非如前人所认为的那样遁世消极,而是包含着以审美救赎为主观目的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保罗·高更是 19世纪法国后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人物 ,他用感性的方法去观察自然、解释自然 ,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美学观。高更认为 :自然是和谐、统一和有序的 ;艺术能够促使人的感情升华 ,在艺术中是“激情第一 ,理智第二” ;艺术可以作为一种由感性通向理性、超越感性本身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伏尔泰是法国新古典主义到启蒙美学转折时期的重要代表,他综合继承了理性主义、经验主义的哲学成果,并结合考察民族国家的社会历史和艺术实践,提出了关于民族审美鉴赏力、艺术想像力和艺术创造性的深刻见解,为启蒙时代的艺术感性观念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17.
德国著名艺术家赫尔曼·黑塞是新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人物,他将诗化生存的体验融入艺术创作之中,分别从真艺术的标准、艺术对时间的超越、生命艺术化的内在机制这三个层面阐述了艺术与生存的内在统一关系,揭示了审美之思对形而上学之思的对抗性,肯定了艺术美化人生的可能性和现实价值,揭示了生命与艺术的真谛。  相似文献   

18.
梅兰芳创梅派艺术之先河,使男旦艺术达到艺术之巅。梅兰芳作为四大名旦的主帅,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勇于革新,善于创造,以他不懈的努力拼搏进取,不仅开辟了京剧艺术的新天地,而且把它传播到海外,为京剧艺术的继承、革新、发展作出了里程碑式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从建筑景观窥探美术文化,深化美术教育;从建筑的动感中领悟美术文化,拓展美术教育;从城市景观中的“形”和“色”探索美学,以现代城市环境色彩为线索进行美术教育;以建筑景观环境为素材,进行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  相似文献   

20.
"85艺术思潮"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艺术现象。"85艺术思潮"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中国人观念上的整体面貌,是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开创了中国艺术发展的新局面,对其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