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前不久.“王菲生子”引发“狗仔队”小人道的跟拍守候;窦唯因无法忍受媒体记者的骚扰大闹《新京报》摇滚歌手何勇为此感慨道:“名人与媒体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不过是‘死鱼’和‘开水’”大众媒体从自身的利益诉求出发。千方百计争夺有限的注意力资源.是导致“垃圾信息”泛滥的主要根源。然而,是不是只有越刺激性的新闻,才越能吸引老百姓的“眼球”呢?  相似文献   

2.
“生了,生了,王菲终于生了!”这是28日很多媒体的抢眼新闻。在传了无数次王菲生产的假消息之后,5月27日下午1点左右,入住北京协和医院的王菲终于剖腹产下一名体重4公斤的女婴,目前母女均安。(5月28日《信息时报》)几乎所有听到王菲生下小孩消息的人,都会长长松上一口气,因为这场“明星生子”媒体大战几乎长达1个月,仅从5月15日到26日,短短一周多时间,王菲就被传生了8次,4次男的4次女的,媒体娱记们每天上班的第一句话已经不再是“吃了吗”,而是“王菲生了吗”。而事情的真相,却让众多媒体记者等到近乎抓狂,已不堪重负。这边厢娱记们马不停蹄…  相似文献   

3.
"如果上帝逼迫我在新闻与人之间必须做一取舍,我宁可不要新闻,哪怕这条新闻有翻天覆地的传播力量."若干年前,曾有一位记者在一篇文章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然而在王菲生子引发的媒体大战中我们却看到了许多记者的另外一种抉择.  相似文献   

4.
我对互联网"人肉搜索"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引发"人肉搜索第一案"的当事人姜岩的"死亡博客"在网上激起了网友对其丈夫王菲的公愤,网友对王菲展开"人肉搜索"."人肉搜索"在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同时也侵害了王菲的隐私权和其他正当权益.因此,如何发挥"人肉搜索"的正面作用,约束不当言论和行为,让"人肉搜索"能够通过互联网健康、规范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菲生子事件为网络媒体热炒,隐私绯闻满天飞,明星作为“人”被娱乐新闻滥俗化,这表明当下娱乐新闻对名人的认知与再现存在误区。只有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入手矫正新闻思维,才能让娱乐新闻重回正轨。  相似文献   

6.
吴廷俊  黄欢 《今传媒》2009,(12):23-24
2008年4月17日,一名女白领的“死亡博客”引发网友对其丈夫王菲及父母、第三者的“人肉搜索”,将王菲及其家人个人信息披露于网络。不堪忍受压力的王菲将大旗网、  相似文献   

7.
朱彦 《今传媒》2004,(Z1):31-32
国内一家著名的体育专业媒体,却在去年接连不断成为有关部门“封杀”的对象,惹祸上身的原因很简单:这家媒体太喜欢“捅漏子”了。从年初风云突起的“足坛扫黑”,到后来的“欧洲选帅”,这家媒体都不遗余力地冲在了最前面。有关部门原本有很多不欲为人知的隐私机密,却被这家媒体一件接一件地抖落出来。而乐此不疲的并非只此一家。于是,当事者在一次次地“愤然辟谣”之余,言语间又总是带着一丝无奈——  “你们简直成了狗仔队了!”  听起来有点儿夸张,但这恰恰是当今中国体育新闻报道风格趋向的真实写照。在国内新闻界风气最…  相似文献   

8.
娱乐新闻年年有,每年故事大不同。2006年春天,围绕着一家人的新闻成了娱乐版的头条。有人说,“炒作大王”李亚鹏迄今为止最成功的炒作是娶了歌坛“天后”王菲,言犹在耳,有关王菲即将生产的消息,像插了翅膀一样,通过勤奋的各路娱乐记者,传遍大江南北。是生男孩还是女孩?贵族产房每天多少钱?是剖腹产还是自然产,都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中,王菲的前夫窦唯却干了一件惊世骇俗、绝对吸引“眼球”的事,他来到《新京报》社,在大闹编辑部之后,用事先携带的汽油和打火机点燃了报社院里一辆私家轿车,然后静坐在地,从容等待警察。  相似文献   

9.
监督与侵权的界限——对"人肉搜索第一案"判决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人肉搜索第一案"的"王菲事件",2008~12月18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一审宣判, "北飞的候鸟"网站和"大旗网"被判构成对王菲隐私权和名誉权的侵犯,在王菲起诉前删除相关内容的"天涯网"被判免责.  相似文献   

10.
《大观周刊》2006,(45):16-16
李亚鹏21日以“嫣然天使基金会主席”身份接受专访,坦言自己对“永远不让女儿唇颚裂消息曝光”的想法考虑了很久,但他想女儿的未来,才突然惊醒,与妻子王菲做出决定:“我突然觉得,这也不是办法,若有一天女儿问我:‘为何把我藏在那?’怎么办?”李亚鹏说,他真的没办法回答这种问题。  相似文献   

11.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是前人形容江南春天烂漫景象的名句。我记不准确了,一下子又无法查证。但“杂花生树”四个字是不错的,联想到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是不是呈现了这种景象呢?  相似文献   

12.
朱德泉 《青年记者》2006,(11):80-80
因为前妻王菲的再婚和临近生子,窦唯的私生活再度被娱记们爆炒,终于有了其冲击报社、怒烧汽车等一系列过激行为,而窦唯的被拘留又使更多的媒体找到了兴奋点。这有点像是荷马史诗中的场面:希腊的众神在狂欢,他们手舞足蹈、兴高采烈,用鲜花和美酒打发自我快乐的时光。只不过,透过  相似文献   

13.
吴雅兰 《新闻知识》2006,(10):16-18
最近,关于王菲生“兔唇婴”一事更是被娱记和网站炒得沸沸扬扬,相关网页文章数以万计。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还专门就此作了一期媒体人道德与良知的节目。在今年3月26日央视的《实话实说》中,节目围绕着“明星隐私权和媒体报道权”的话题展开讨论,嘉宾李亚鹏大倒苦水,一吐两年多来他和王菲的私生活不断受到媒体报道和外界打扰的“切肤之痛”。在节目的最后,现场记者表示等两个月以后王菲生产时,肯定会有一场新闻大战。李亚鹏平静地表示:“我们商量过了,到时王菲将在家中生小孩。为了防记者,我们只能这样做。”此言一出,举座皆惊。于是,“…  相似文献   

14.
王瑞良 《青年记者》2007,(14):39-39
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现在,很多媒体把它当作“经营媒体”的一条捷径。那么,对于众多媒体来说,这条捷径是不是都能走得通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北京31岁的女白领姜岩2007年年底跳楼身亡,有网友在她博客中发现她自杀的原因是丈夫王菲的外遇。愤怒的网友们启动“人肉搜索”,将王菲、第三者及其家人个人信息披露于网络,甚至以电话、邮件、短信各种方式骚扰王菲。王菲不堪其扰,将相关网站管理员告上了法庭。这起由网络人肉搜索上升到司法案件的女白领“死亡博客”案,也就是“人肉搜索第一案”,于2008年5月4日在北京朝阳法院亚运村法庭开审。最终朝阳法院判决被告大旗网和“北飞的候鸟”网站构成侵权,应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王菲精神损害抚慰金。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阅读     
如果不是写作者,你还会阅读吗?我想质疑为什么这样问,但我随即想起我的前同事,也曾经是乒乓球国手,退役,安分守己在机关当打字员,结婚,生子。除非有高级别的领导找她对局,否则她从来不碰球拍,连报纸的体育版都不看。  相似文献   

17.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09,(47):96-96
宣布无条件上春晚 近日,王菲通过经纪人陈家瑛正式回复央视春晚剧组的邀请:无条件参加2010年虎年春晚演出。是独唱还是合唱?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3,(22):13-22
<正>艺人王菲和李亚鹏离婚,此事一出便迅即刺激了媒体的兴奋神经,甚至有娱乐记者不顾当事人的安危,在高速公路上飙车,最终将王菲的车辆逼停。这种为了挖"独家新闻",不顾采访对象人身安全的做法引起了社会争议。腾讯娱乐在独家新闻中如此报道:"23:58腾讯娱乐的车,一路紧紧跟随王菲乘坐的座驾,驶上机场高速,王菲乘坐的保姆车车速并没有太快,遇到红灯也正常停车,当腾讯娱乐的车开到和丰田车并排时,可以拍到一些车内的图片,虽然非常不清晰,但已经可以肯定王菲就在车内。""00:10王菲乘坐的保姆车驶出机场高速,腾讯娱乐迅速将王菲的车截停在了桥下,王菲的车只得停在原地。记者下车拍摄到了王菲在  相似文献   

19.
1 妈妈没有接受过很高的教育,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读图训练。但这些是不是就构成罗勒不能理解其图片价值的借口呢? 前几天很了一把心,花三十元在中山书城买了一本国内著名摄影家的纪实图册。书是很薄很薄的那种,以至于让妈妈看后,一直怀疑它的价值。起先,我还略带轻视地笑了笑。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媒科技》2011,(12):16-17
苹果iPhone以及iPad的吸金是有目共睹的。为什么在整个移动市场都普遍萧条的情况下,苹果能够一枝独秀?包括谷歌Android都没有这种运气,而诺基亚、黑莓等等都已陷入困顿。对于国内手机厂商而言,虽然也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在利润率方面依然少得可怜,那么我们能够从苹果的成功中汲取什么经验呢?除了制造商之外,对于运营商来说,是不是也能从苹果身上获得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