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从印刷业制线路板时产生的“烂版液”中咽收纯净硫酸铜的工艺流程,除杂质的条件及原理。以控制溶液PH值的简单方法除去杂质铁。回收到硫酸铜符合化学纯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对于无线电爱好者来说,掌握线路板的制作技术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利于设计创作及改制,是进行小制作的基本手段,只要稍具基本知识,完全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印刷线路板,方法如下: 一、印刷线路板的烂制 1、准备工作 用复写纸把印刷电路图描绘在线路板上,用毛笔沾油漆复盖在描绘出的线路上,漆层要均匀,线条清晰,凉干再用。2、配制溶液 把三氯化铁放入适量的纯净水中,待其全部溶解并搅拌均匀即可使用。烂制一块6×6cm线路板,只要15克三氯化铁溶解在250克水里即可。3、烂板方法 溶液配制好后倒入浅容器内,将已凉干的线路板完全浸入液体内,有铜箔的一面朝上,放置一段时间,通常3—4小时纤维板上未被漆层复盖的铜箔就会渐渐的腐蚀掉,然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松香水将漆层除去,就露出需要的铜  相似文献   

3.
根据教科书中“置换法测定镁的相对原子量”的实验原理,我们设计了一套微型实验装置.1.实验仪器:6ml的带橡皮盖的青霉素注射瓶一只,作为反应器;2ml的带刻度的注射器一只,作为量气管;注射针头一只,作为导管.2.实验操作步骤:2.1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除去氧化膜的镁条1.0-1.5mg,放入带橡皮盖的青霉素注射瓶中,塞紧橡皮盖,用注射针头戳穿橡皮盖,使瓶内外的大气压相等,再拔出针头.2.2用带针头的注射器吸取0.2ml的2ml·L-1的H2SO4,放出里面的空气,记下H2SO4的准确刻度.2.3将吸有H2SO4,并带有针头的注射器插入装…  相似文献   

4.
在有机化学计算题类型中,烃类分子式的确定,烃类组成的计算问题,占相当大比例,这类习题如果计算得法则较为简便,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之,则影响学习兴趣,甚至失去学习信心.如果我们运用通式"CnHm+(n+m/4)O2→nCO2+m/2H2O"则使问题简单化,现各举例如下:例1.分别燃烧0.1摩尔下列各烃:CH4、C3H6、C4H8、C6H6、C5H12、C2H2、耗O2最多的是__,最少的是__.分析:解这道题,关键是不论各是多少摩尔;只要物质的量相同即可,我们利用通式可推出各1摩尔耗O2量多少,使可知0.1摩尔的耗O2多少,顺序:同理可推:…  相似文献   

5.
本人在多年教学工作中不仅仅注意使用并补充一定的演示实验,同时对于课本或课外练习中可以用实验来解答的习题也尽可能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操作实验来完成,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一些简单例子谈谈这方面的一些体会.一.变猜想为科学论证在《钠》一节新课结束后,出了一道练习题:把一小块钠投入到盛CuSO4溶液的烧杯中,最后烧杯中留下的新物质是()A.CuB.Na2SO4C.Cu(OH)2D.H2有的学生答A,理由是销比铜活泼,发生置换反应,但立刻有学生提出应选C,理由是钠先与水反应生成了NaOH,NaOH再与CuSO4反应生成了Cu(OH…  相似文献   

6.
改进了从烂版废液中回收硫酸铜的实验。并且回收的硫酸铜纯度在95%以上。原料中的铜近于定量回收,污染也小,并进一步指出了工业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H2SO4-H2C2O4混合酸各组分含量的测定”这一设计性实验为例说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及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学生领取实验题目后,结合已学知识设计具体实验方案,确定了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操作,对两个实验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和讨论,并进行成效分析。最后,指出了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H2S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有剧毒的气体,是大气的一种污染物。在高一化学教材中对 H2S性质实验只安排了可燃性的实验。为了增强学生对 H2S的不稳定性、还原性等性质的感性认识,我们在教学中又设计了两个性质实验,而且把制取、整个性质实验、尾气处理组装为一整套装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将设计的装置、操作、优点和注意事项说明如下: 一、实验装置图 (见上图 ) 二、实验操作   1组装连接仪器。   按装置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添加相应的药品。   2.H2S的稳定性实验。   先将止水夹 1、 4夹住橡胶…  相似文献   

9.
杜成芳 《物理教师》2004,25(10):25-26
(1)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教给学生物理学中常用的探索方法——实验探索法.(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3)会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4)通过猜想、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有关碘水萃取实验中,教材只是提醒实验教师和学生将萃取后的I2的CCl4溶液要回收,但并没有讲到回收的方法.笔者看到大多数实验教师对"回收"二字并没有引起重视,往往将回收液又随便倒掉,造成:①I2的CCl4溶液对环境的污染;②药品的浪费.  相似文献   

11.
四氯化碳回收一例山东省青州一中张秋花(262500)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学生分组实验,氯、澳、碘的性质实验,实验步骤(5)革取过程中,要回收到大量的碘和四氯化碳的混和液。为了节约资金,变废为宝,我们把四氯化碳作了回收利用。具体作法是:把回收后的混和液...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的变色涂料制作实验,不仅阐述了制作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了"指示液体温度"、"物体超常温报警"等各种应用设计实验,既丰富了生活化学实验课(选修)的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体现了把化学带到生活中去的宗旨。一.可逆性变色涂料1.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1)药品:硝酸汞、碘化钾、硝酸银、硝酸铜、明胶.阅仪器:小烧杯,试剂瓶、搅拌律、温度计、水浴锅、滤纸、刷子。2.原理及其化学反应(1)在溶液中硝酸汞与碘化钾反应,首先产生红色碘化汞沉淀、然后沉淀溶于过量的碘化钾中,生成无色的…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个新的适于材料化学专业开设的综合化学实验,拟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SrAl2O4:Eu^2+,Dy^3+绿色长余辉荧光粉.整个实验包括了溶胶-凝胶法全部基本操作以及材料的结构测试(X-射线粉末衍射)、形貌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谱测试(激发和发射光谱)等.该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溶胶-凝胶软化学方法制备材料的过程及原理有所了解,而且能够学习材料基本表征方法,是一个涵盖内容全面,适于学生操作的典型实验.  相似文献   

14.
设计型电学实验题是高考实验题中的热点题型,也是一种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好题目.这种题目对学生来说,往往觉得无从下手.其实,这类题目只要能做好如下五个步骤,问题就迎刃而解了:1.选择好合适的实验原理;2.设计好合适的电路;3.选择好规格合适的实验仪器;4.选择好滑动变阻器是接分压式还是接限流式;5.选择好“电流表内接”还是“电流表外接”.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H2还原CuO的实验中,为何盛CuO的试管要略向下倾斜?老师:若试管不略向下倾斜,则生成的H2O会倒流到试管底部而作裂试管。学生:在此实验中为什么要把通入H2的导管伸到试管底部并要紧贴试管上方内壁?老师:把导管伸到试管底部才能迅速将试管里的空气排干净.而导管要紧贴试管上方内壁.目的是避免H2流吹散CuO粉末.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学生。为什么要内装有t”。,O的i.fi省里先通人1儿,排净空气后才能治氧化铜加热。老师:如果不光通入N。把试营里的空气排季就加热.那么回人的H;就与试管里的主”<相混和一加热时可能会…  相似文献   

16.
这节实验课教学以英国版“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实验为案例,分析其实验原理和设计,改进实验并作中英实验对比,英国实验方案的构思巧妙,以学生认知和实践为中心,一根滴定管就是气体的发生、排液和收集装置.本实验教学中重新设定实验数据处理目标,重视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能力,及时处理意外事件.  相似文献   

17.
魔笔因具有消除某些颜料字迹的功能而被广大学生所喜爱,以此为契机,我们通过指导学生在有关年级开展了魔笔药水的制作,取得了拓展巩固知识的目的,现介绍如下:一.原理2KMnO4+16HC1=2MnCl2+5Cl2+8H2O+2KCl;2NaOH+Cl2=NaClO+NaCl+H2O蓝墨水红墨水等的书写颜料其组成多为有机染料.如蓝黑墨水是由鞣酸亚铁和蓝色染料所组成.这些有机颜料在庞笔药水有效成分强氧化剂NaC10氧化漂白作用下,发生了褪色反应,原来的颜色出现了消褪变化,这便是魔笔的魔力所在.二.操作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取5gKMnO4加入锥形瓶内,瓶口…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化学教材"化学能与电能"的实验操作是: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见图1).该实验以Zn+H2SO4=ZnSO4+H2为实验原理,用锌片和铜片为原电池的两个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用导线连接构成闭合回路.通过此装置,学生了解了原电池的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为了提高原电池的效率,以防电流在短时间内衰减.所以,在人教版化学教材"原电池"中将此装置进行了改进,改为"铜锌双液原电池",具体实验操作为:用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盐桥,将置有锌片的ZnSO4溶液和置有铜片的CuSO4溶液连接起来,然后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并在中间串联一个电流表,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见图2).一段时间后取出盐桥,再次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学生了解了盐桥在原电池装置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装置如图:1.广口瓶2.分液漏斗3.燃烧匙4.小烧杯5.橡皮塞说明:中师化学教材第一册第六章第三节讲硝酸的性质时;做铜跟稀硝酸反应时用的是塑料袋封住试管口,并说实验现象是产生一种无色气体一氧化氮.但实验的真实现象却是产生红棕色的气体,这是由于一氧化氮能迅速眼封在试管中的氧气结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的结果.为了看清一氧化氮的真正面目.笔者设计这种装置.原理:(l)利用红磷在广口瓶中燃烧除去氧气.(2)利用稀NaOH除去产生的白烟(P。O。)·(3)利用瓶中气压低于大气压将稀硝酸注入小烧杯.操作:先在广口瓶中加…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一化学第五章的学生实验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在Mg与H2O的反应中,Mg与冷H2O反应缓慢;加热时随着水温的升高,Mg与H2O反应的速度越来越快,使加入的醋酸试液慢慢变成了红色,这说明有较多量的自由移动的OH-生成,同时,有大量气泡逸出,收集该气体,点燃,有爆鸣声,这说明该气体是H2故此反应式为Mg+H2O=Mg(OH)2+H2↑停止加热后,一会儿,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将这一问题提出来后,老师引导我们分析,这是因为Mg(OH)2的溶解度变化造成的.加热时,在沸水中Mg与H20的反应速度最快,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