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二者是共生共存的。而词汇作为语言中最为积极活跃的部分,具有可塑性强、折射度高、创新性优的特点,被喻为社会文化的镜子,能更为直接地反映出一定时期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角度,选取表现主题时代化、表现手段生活化、表现领域全面化、表现思想权威化的历届春晚为剖析素材,可以发现,历年春晚主题定位彰显一脉相承的中华主流价值观念、反复着重塑造和颂扬的意象映射出中华儿女共有的朴素情感、年度主题和年度流行语又具有深深的年度烙印。  相似文献   

2.
黎明 《语文新圃》2009,(3):39-39
我看,赵本山小品《不差钱》中的这一句,代表了“春晚”的最先进文化。或者说:这就是春晚文化水平的最高点,牛年春晚最重要的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3.
主题酒店正成为我国酒店业新的发展方向。从"三国曹魏文化"的主题定位分析入手,阐述三国曹魏文化主题酒店的创建对许昌的重大意义。从建筑设计、空间设计、经营管理、饮食文化、主题活动及其他方面等提出了三国曹魏文化主题酒店的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春晚已经成为中国人除夕夜不可缺少的年夜饭,尤其是春晚中的语言类节目更是以其幽默、搞笑、智慧的话语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并且口口相传,春晚流行语也就随之而生了。本文试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分析春晚流行语中独特的语言特点及其魅力。  相似文献   

5.
1983年,中央电视台首次以现场直播的方式推出了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一经播出,便引起巨大轰动。如今,春晚已走入第二十九个年头,成为中国大众文艺和主流文化的一个集锦和缩影。从对春晚的节目主题、表现形式及节目主体的发展历程研究,来探寻春晚的"变与不变",进而对今后晚会内容的掌舵和把握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成功的课堂教学犹如优美的散文,娓娓道来,隽永深刻,看似是情之所至的恣意挥洒,实则是凸显主题的精心设计。本文中,笔者将以品春晚盛宴,谈文化创新为例,谈谈主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一、高屋建瓴的构建:设定主题→观察体验主题探究教学模式的首要前提是主题的设定与挖掘。换言之,主题是一节课的灵魂,是全部知识的核心,是师生活动的指向与归宿。主题的选择与构建必须立足课程的整体要求,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全局性,能够体现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7.
春晚以"年夜饭"、"新民俗"进入中国人的生活,而央视春晚无论是演出规模、演员阵容还是观众人数都是世界之最,成为综艺类节目的品牌栏目。央视综艺频道与北京卫视依靠春晚品牌效应分别推出延伸节目——《我要上春晚》和《我的北京我的春晚》,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节目在春晚主流文化的基础上,为"草根"提供了展示"我"的才艺的舞台,满足了个体表现的诉求,同时弥补了春晚"下里巴人"文化缺失的不足。当然春晚延伸节目还存在一些问题,节目品质还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8.
1983年,为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和文化领域呈现的活跃氛围以及人们思想解放的心理状态,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十届。应该说,一年一度的"春晚"体现了一个庞大的文化系统,即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文化风尚决定着这一时期"春晚"的形式和内容。反过来看,"春晚"的诸多形式和内容也可以反映中国当代的文化现象与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9.
伍倩 《华章》2012,(14)
春节联欢晚会年年难办年年办,已成为电视观众广为关注的问题.本文探索性地研究并分析了春晚未来的出路,认为春晚应在坚持对文化、艺术内涵的追求,充分重视观众的需求,合理看待经济效益等方面加以改善.在对春晚优势与问题的探讨下,展望未来,从而使春晚能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满足受众日益变化的审美需求,使春晚未来的道路走得更长远、更精彩.  相似文献   

10.
白薇 《文教资料》2014,(21):73-75
在体验经济的大背景下,主题酒店成为我国酒店业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享有"一朝发祥地"美誉的沈阳在发展清文化主题酒店上具有独特优势。文章在分析影响沈阳开发主题酒店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沈阳应从酒店的主题定位、主题氛围营造、主题产品开发及主题服务等方面入手,创建具有品牌竞争力和独特魅力的清文化主题酒店。  相似文献   

11.
中央电视台1983年开办的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中国化发展中的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成为中国电视媒体化的基本蓝本和模式。作为由艺组合的晚会,艺术性是它的首要特色,但随着晚会的发展,宏大的叙事功能成为它的重要特征。春节联欢晚会经过20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它改变了中国人欢度春节的方式;其次,对当代中国化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第三,对中国媒体化的发展具有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电视仪式的春节联欢晚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晚因在神圣时刻播出取得了神圣仪式的身份,而电视又将春晚仪式有序地展现和强调,使春晚成为嵌套于电视日常仪式中的另一个仪式,即电视仪式。春晚与电视之间存在着共谋,并发挥诸种象征和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从"被农民"、"老农民"、"超农民"三个方面清理了赵本山春晚小品与"农民"这一现代性话语的内在纠葛。通过对赵本山春晚小品的历时性考察,认为赵本山选择表演现在这样为人熟知的"农民"形象,是一个多方合力的结果;他持续多年以"老农民"形象示人,这种角色的稳定性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春晚的审查筛选机制助长了赵本山塑造的农民形象的固定化,限制了赵本山艺术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春晚语言类节目的社会功能进行分析,指出其对年度流行语、对地域方言、对地方艺术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5.
在影响力逐年下降的情况下,春节晚会要想继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认真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出发展规律,校正发展方向。本文把春节晚会置于电视综艺晚会这一生态环境中,通过春节晚会与其他综艺晚会的横向比较,找出它们的“同”与“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总结其他综艺晚会留给春节晚会的成功启示,提出春节晚会发展过程中值得思索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虽然获得了2009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一等奖,但对于其格调问题的评价褒贬不一。本文运用语用学领域的会话含义理论对该小品的语言结构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小品中的人物性格及其主题是如何得到展示的,并为客观评价该小品提供一个科学的平台。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将语用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应用于作品分析可以为文学批评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为传统的文学批评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7.
福建木版年画是我国南方年画的代表,产地众多,品种也极为丰富。本文介绍了福建木版年画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并根据现存的漳州、泉州、福鼎年画,总结出福建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福建木版年画的丰富性与福建地域文化的多元性特征相一致;它与福建民间其他艺术门类的共生关系是其图式独特性与传承稳定性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参与度最高、最为隆重的节日。春节不仅仅作为度量时间的一个单位,将自然界描述清楚,而且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春节的诸种事项活动及其所蕴含的意义,是通过仪式来实现的,仪式使得节日的意义形象化、具体化。过年仪式活动彰显个人情感归属功能、文化价值认同功能、社会规范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9.
唐代节日体育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日体育是唐代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元宵节体育活动、寒食节体育活动、阳春体育活动、端午节体育活动、重阳节体育活动等。通过研究唐代节日体育,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建立全国性或地方性体育节,形成一种全民健身及刚健活跃的社会风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