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虎妈”蔡美儿出版了《虎妈战歌》一书之后,中国又出现了一位把儿子打进北大的“狼爸”萧百佑,“虎妈”与“狼爸”的共同之处在于:成绩就是一切。这可说是与当今中国的教育现状不谋而合,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都把应付考试作为第一重点,好成绩是每个学生追求的目标,也是每个学校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虎妈""狼爸"现象曾一时间成为全国热议的社会现象,这种局面的形成反映了"虎妈""狼爸"现象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社会以及学术界形成了三种基本观点,即支持的观点、反对的观点和中立的观点."虎妈""狼爸"现象的出现,启示全社会应当树立一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这就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2011年,中国的父母一下子有了与动物相关的代号:"虎妈""狼爸""猫妈""羊爸"——在这场冠名赛中,初创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蔡美儿。她的《虎妈战歌》轰动  相似文献   

4.
周海华 《江西教育》2012,(Z1):25-27
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自称"虎妈",因为采取严厉的教育手段,成功地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送进了美国名牌大学而一夜成名。关于"虎妈"教子的是与非的争论刚刚有点降温,"狼爸"又横空出世,再次把"棍棒教育"推到了人们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狼爸"说,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他的三个孩子被他打进了北大,这似乎说明他的管教卓有成效,而且其道不孤。在他成名之前,这种以爱的名义进行的棍棒教育就有实践者——"美国虎妈"。不过"虎妈"虽身在美国,却同样是华人,她用棍棒将两个女儿打进名校,还"打"出一手好钢琴。而信奉"棍棒教育"的,多是有望子成龙情结的中国父母。作为中国父母中的一员,我对虎妈、狼爹都很  相似文献   

6.
于忠宁 《成才之路》2011,(36):10-I0005
“虎妈”余温犹在,“狼爸”风头正劲,炙手可热,而“羊爸”又紧随其后,来势汹汹。一时间,是“狼爸”的“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中国传统式高压教育还是“羊爸”的温情教育更有利于将孩子培养成名牌大学学生,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大陆近年来出现的"虎妈"、"狼爸"等极端家庭教育案例为典型样本,论述惩罚式家庭教育之弊端。作者以中国传统家庭文化中的负面成分、媒体社会责任异化及社会规制缺失为视角,指出惩罚式家庭教育与人的自然和社会发展相背离,是非人性化的暴力教育模式,不足为范。  相似文献   

8.
《小读者》2013,(6):80-80
该怎么教育孩子?人类的手段似乎已经无能为力。虎妈、狼爸、鹰爸……越来越多的家长尝试从动物行为中寻找灵感,并从中提炼出“严厉管教”“棍棒体罚”“极限训练”等教育理念,手段虽然残忍,但效果似乎明显。一时间,虎妈狼爸们邀约不断、讲座爆满、书籍热销,动物教育学汹涌而来!  相似文献   

9.
“虎妈”“狼爸”的“教育学”,以动物性为人性假设,以全面发展和智育优先为教育目的,以家族利益和名利为教育价值,以强制训练和惩罚为教育措施.这不符合中国传统教育的理念和做法,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实践.其效果和危害需要分析.文章认为,“虎妈”“狼爸”们的“家庭教育学”需要用教育科学知识加以引导,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0.
赵震谣 《学周刊C版》2015,(9):108-109
一、引言"狼爸"教育模式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在"狼爸""虎妈"的教育之下,确有孩子考上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的案例。然而,这就是成功的教育吗?这种教育方式就是普世真理吗?这种"成功"只能是个案,棍棒底下的教育不能长久,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教育价值取向。当前社会缺少的是创新型人才,苹果创始人斯蒂夫·乔布斯和微软总裁比尔·盖茨都不曾念完大学,但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是创新的思  相似文献   

11.
全国人大代表郑雪君建议,借鉴国外做法,在中国推广“无巴掌日”,呼吁改变“虎妈”“狼爸”式的教育观念,勿体罚孩子.(据3月6日中国新闻网报道)  相似文献   

12.
正近一段时间媒体颇为热闹,"虎妈"刚去,"狼爸"又来,报刊杂志报道和评论连篇累牍。对于这种虎狼式严酷的教育方式,社会舆论形成鲜明的两极:家长趋之若鹜的热捧与专家深恶痛绝的批评。二者都不否认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虎妈成功地将女儿训练成艺术人才,狼爸将四个孩子中的三个送进了北大。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对孩子严格要求并伴随斥责和体罚。这种方式好不好?面对同样的事实,从不同的角度,常常能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3.
张烁 《教育》2012,(6):6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胡萝卜加大棒"是很多家长的惯用"伎俩"。尽管不时有"虎妈""狼爸"涌现,但不可否认,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大棒"越来越让位于"胡萝卜","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日渐深入人心。但"胡萝卜政策"该怎么用?让不少家长感到纠结。  相似文献   

14.
高层声音     
《辅导员》2013,(6):23-24
<正>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教育有自身的特点规律,不能揠苗助长。中小学生的假期应该是丰富多彩和健康快乐的,不主张家长们盲目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斩断奥数及各类培训班与升学的联系,真正减弱接受校外培训的功利色彩。对"虎妈"、"狼爸"现象,这种针对弱小孩子的"动物式"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成长。教  相似文献   

15.
有一位父亲,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他叫萧百佑,被称"狼爸"。有一位母亲,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她叫蔡美儿,被称"虎妈"。为表达对这两位家长教育方式的质疑,很多人搬出了童话大王郑渊洁,教唆儿子退学、"往死里夸  相似文献   

16.
高层声音     
《辅导员》2013,(9):23-24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教育有自身的特点规律,不能揠苗助长。中小学生的假期应该是丰富多彩和健康快乐的,不主张家长们盲目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斩断奥数及各类培训班与升学的联系,真正减弱接受校外培训的功利色彩。对"虎妈"、"狼爸"现象,这种针对弱小孩子的"动物式"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成长。教  相似文献   

17.
高丙成 《中国德育》2012,(17):43-43
“鹰式”教育是从小对孩子进行极端体能训练的一种教育方式,是继“虎妈狼爸”之后,“鹰爸”采取的教育手段。“鹰爸”这种近似于训练动物的极端教育方式不应被宣扬推广,更不应被复制。  相似文献   

18.
"内卷""鸡娃""虎妈""狼爸"……一系列网络词语,折射出整个教育大环境下的集体焦虑.随着教育评价改革逐步深入,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公民同招政策全面落地,尤其是"双减"政策实施,为当下缓解教育焦虑、给"教育内卷"降温提供了积极的导向与绝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对于传统教育方式的优劣,争论由来已久。本文引入"虎妈""狼爸"的案例,阐述了传统教育方式在卓越人才培养中的具体作用。传统教育在行为习惯养成与以及品格培养中存在有效性,传统教育方式有利于"教学相长",传统教育方式对健全人格与世界观的确立形成准确的引导与架构,同时传统教育方式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赵雪 《家长》2022,(2):6-8
从古至今,家庭教育问题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从"孟母三迁",到"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再到"虎妈狼爸",真是"一步一个台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关于家庭教育的方法论,那就更是莫衷一是了,孩子是不是适宜"放养"、教育要不要"延迟满足"、是不是要从小给孩子立规矩……各方都有自己的论点、论据,真可谓是"公说公有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