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隽武 《科学生活》2013,(6):51-54
在上一篇文章的末尾,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乐观主义者并不多,这里我们想谈谈怎样变成乐观主义者。  相似文献   

2.
隽武 《科学生活》2013,(2):56-59
在上一篇文章中,泰勒博士分析了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在设定目标等方面的重要区别。其实,乐观主义还有现实的乐观主义和非现实的乐观主义之分,甚至还有盲目的乐观主义。以前面讲过的“心理自助运动”为例,我们认为能够实现的所有目标,难道都能够真的变成现实吗?还有,“信念即自我实现的预言”固然激励了许许多多人,但是否存在所谓非现实的信念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3.
《科学生活》2011,(10):56-59
上一期我们讲到,要充分认识到饭店吃饭面临的风险,但为什么一定要回到家里的厨房呢?  相似文献   

4.
《科技新时代》2009,(3):103-103
无论你是个想让自己心情郁闷的悲观主义者还是对股市充满信心的乐观主义者,都可以试着做做这个小玩意。这个迷你小南瓜装有LED显示器,通过更新数据,AVR微控制电路能滚动显示当天的股票价格。我想这是惟一一个更适合大人而不是小孩的万圣节小玩意儿了,而且保准让你感觉天天在过“鬼节”。想试一下?那来看看是怎么制作的吧。顺便给你一个建议:及时更新数据,免得遭受损失。  相似文献   

5.
毒蛇之殇     
黄小平 《知识窗》2010,(12):58-58
一日,我问一位捕蛇者:为什么毒蛇比无毒的蛇售价更高呢?这除了毒蛇比无毒的蛇药用价值更高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毒蛇更稀少。捕蛇者说。在蛇类,毒蛇是强者,按说,它应该比无毒的蛇更有利于生存,为什么数量反而更少呢?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你总有做不完的工作?为什么不到最后时刻,你总是懒得开工?为什么工科生更相信上帝的存在?一些古怪的定律已经控制了我们的人性,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之中按照它们的安排行事。  相似文献   

7.
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古汉语,而古汉语又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古汉语,找不到入手点,学习古汉语没有一点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多动、好奇、注意力不集中都是老师们的头痛问题,讲到古汉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是晦涩难懂,死记硬背,看到不认识的字学生们又是一头雾水。本文来谈谈如何让孩子们喜欢上古汉语。  相似文献   

8.
很多电视、电影、小说都讲到时间旅行,说的就是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或机器回到过去。也有很多人不相信时间旅行,假若真的可行的话为什么现在都还没有未来人出现?而我不考虑在理论上时间旅行是否可行,我想说的是假若可行的话,为什么没有未来人出现。  相似文献   

9.
他是一个关心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乐观主义者;生于美国共产党家庭,从小读苏联版《十万个为什么》。他发明了LISP语言,首次提出“人工智能”(AI)概念;。研究不寻常的常识推理,发明了“情景演算”。  相似文献   

10.
我们讨论了这么多行业的本质,很多结论乍一看非常奇怪:为什么电脑行业的本质是最佳伙伴,而白色家电却不需要伙伴的感觉呢?为什么星巴克卖的是体验,手机要拉高品牌的势能,而电视机却要追求科技驱动?为什么说飒拉在快速时装业取得成功是靠平价奢华?各个行业本质结论的背后,是否有关联,有规律可循呢?  相似文献   

11.
钱伟长的去世让国人震动,一位科学大师留下了无限的人生传奇,更留下了宝贵的创新精神财富。为什么在近百年动荡的世事变迁中总有创新激情?为什么以文科生出身却取得无数自然科学成就?探寻钱先生的创新之路,给我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同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人成功了,有人失败了?为什么有人屡屡成功,有人每每失败?为什么有人的成功或失败是偶然的,有人的成功或失败又在预料之中?”如果你想探寻这些耐人寻味的问题的答案,就请到乔俊武著述的《思维论》中去探寻答案。  相似文献   

13.
知道为什么我们能把越洋长途打到美国、为什么能用到更便宜的天然气吗?因为这种电缆怪兽能够在深深的海底挖掘近2米深的沟槽,以埋设海底电缆和天然气管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宋延来 《金秋科苑》2010,(22):215-215
懂得写毛笔字的人不少,为什么成为书法家的很少?为什么有的人以写字为生,到头来却被称为“写字匠”?为什么有的人只是业余写字,却被称为“书法家”?为什么老百姓看着赞叹有佳的字在书法专家看来却是不入流,而得到书法专家认可的字却让普通百姓直皱眉头?让我们来看看“写字匠”和“书法家”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和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时,为什么单调地死记.硬背不可取?如何记忆才更高效?与电脑相比,我们大脑记忆的优势在哪里?科学家用有趣的实验给我们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6.
心门     
年轻人又失败了,他蹲在墙角,抓着自己的头发,用头猛撞自己的膝盖。 “为什么?为什么好运总与我无缘,而失败总是伴随着我?那些成功的,头脑不比我更聪明,工作不比我更努力。既然无视我抛弃我,命运之神啊,你为什么又要造出我?”他愤怒地抬起头,却吓得跌坐在地上。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中国》2006,(4):7-7
每天人们在不经意间都会遇到大量的陌生人,为什么对有些人我们可能会毫不理会.而有些人却能吸引我们的目光呢?是否所有的人都认为某一特定长相的人更引人注意呢?近日,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软件,来研究人的面部特征与这种第一印象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悠扬 《百科知识》2009,(13):38-38
有一则常被人们提起的寓言:沙漠中一队饥渴的人突然发现了半杯水。乐观主义者长舒了一口气:好在还有半杯水。悲观主义者则沮丧地纠正:只有半杯水了。这则简短的寓言似乎正透露出我们生活中两种看来截然相反的态度:乐观主义者将生活中一切行为都放在一个正面的框架中,总期望有一个完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阎泽川 《知识窗》2011,(10):47-47
人们经常用“黎明前的黑暗”来比喻取得成功之前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阻力.而在自然界中.黎明之前的确会有一段短暂的黑暗。细心观察一下.我们就会发现.清晨本来已经露出鱼肚白的天空会突然变得黑暗.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隽武 《科学生活》2013,(9):48-51
神经通道是可以改变的 上次我们讲到关于人的大脑神经通道研究,发现神经的可塑性,帮助我们理解如何实现改变,让我们更容易成功,能让我们更加快乐。理解这一点很重要:已建成的神经通道吸引更多活动,从而变得更厚:没有建成的通道,犹如一条小溪,很容易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