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池》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作品,传神地写出了初夏小荷花池的清新与活泼,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由衷赞美。一、“树阴照水爱晴柔”中“照”解释为“映照”么? 我以为这里的“照”应理解为对着池水看自己的影子。“泉眼无声惜细流”泉水是慢慢地从泉眼中流出的,几乎没有什么声息,小池应该是平静的。岸边的树,在这晴天柔美的风光中,心也随之摇荡起来,  相似文献   

2.
我的名字叫《小池》,我的父亲是杨万里。 我们家有一个半亩大小的池塘,池水清澈。微风吹过,水面上荡漾起鱼鳞似的波纹.层层叠叠.那蓝天白云的倩影倒映在水面上,随着池水自由自在地飘荡。  相似文献   

3.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赏析】《小池》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所写的一首流传千古的美景小诗。全诗的大意是:泉水的出口无声地慢慢地流淌着细流,似乎舍不得细细的柔水流走。水面上绿树掩映,上有一片晴空,下有柔风吹拂,显得特别  相似文献   

4.
我的名字叫《小池》,我的父亲是杨万里。我们家有一个半亩大小的池塘,池水清澈。微风吹过,水面上荡漾起鱼鳞似的波纹,层层叠叠,那蓝天白云的倩影倒映在水面上,随着池水自由自在地飘荡。  相似文献   

5.
《小池》(五年制小语课本第六册),为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所作。诗中的天然景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已成广为传诵的名句。教学这首古诗,建议:一、赏析意境,引导学生体会宁静美。泉水昼夜不停地流淌,轻轻地,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教学时只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无师自学,无师自通。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三步进行教学,效果较好。下面仅以《小池》为例,第一步,知诗人,解诗题。即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解释诗题,明确诗文的内容。教学《小池》,首先使学生明确作者是被称为“南宋四大家”的杨万里,诗文写 的是一个小池塘初夏的美丽景色。 第二步:抓字眼,明诗意。即解释字词,明白句义, 理解全诗。《小池》的首句是“泉眼无声惜细流”,其 中“泉眼”指的是泉孔,即泉水的出口。“惜”是…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一幅生动而富有情趣的画,就是一篇精美的文章,而一篇好的文章也就是一幅美妙的画。因此,我把美术绘画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教学上得到了事半功倍之效果。 我上宋代杨万里写的《小池》一诗时,起初,我一味地强调理解字词、句意。当我要学生说说作者所写的小池塘景色美在什么地方时,个个哑口无言。这时我意识到:是因这首诗语言精炼,意义含  相似文献   

8.
名句索引     
小荷才露尖尖角 语出宋·杨万里《小池》诗句;“~,早有蜻蜓立上头。” 管领春风总不如 语出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 春江水暖鸭先知 语出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 浅处不妨有卧龙 语出唐·窦庠《醉中赠符载》诗句:“时人莫小池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很少论及杨万里的文气说。杨万里在《诚斋策问》中集中阐发了他的文气理论主张,而《诚斋策问》是杨万里早期的作品,未收入《诚斋集》,是以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当然,这种文气理论也贯穿在杨万里后来一生的文学创作实践和理论建构中。杨万里的文气说是在其哲学气本论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赋予了文气说新的审美要素和审美情趣,提升了“气象”在中国诗歌美学体系中的地位,并且合理地将文气、文体和文法有机统一起来。杨万里的活法理论和诗味说都是由文气说发展而来的。其文气说对中国古代文气理论的发展有着其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小语十册第29课《古诗四首》有一幅为杨万里的《小池》而作的诗意画。画面上的蜻蜓立在含苞未放的荷花上,怡然自得。这显然是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刀的诗句作注脚的。但是,蜻蜓究竟应该立在什么地方呢?因为它关系到对诗句的理解,值得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11.
《小池》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这首诗描写初夏时节小荷花池的迷人景象。教学这首诗不仅要使学生能逐句理解诗意,还要引导学生领会全诗意境,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一、设其境,感受画面美诗人在《小池》中描绘出一幅和谐优美、生机盎然的风景画:小池涓涓细流,树阴浓密,池水清澈,荷花刚刚露出嫩叶尖角,一只蜻蜓就落在它上面。教学时可用幻灯机放映出模似景物,并配以《小池》朗读录音,使诗中的泉眼、细流、树明、小荷、蜻蜓等景物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诗的意境美,而且领略了诗的语言美。二、悟其意,体会构…  相似文献   

12.
这一课两首古诗,《所见》为五言绝句,作者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枚。这首诗描写的是牧童生活。《小池》为七言绝句,是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所作。这首诗描写的是小池景色。虽然两首诗描写的对象不同,内容各异,一叙事,一写景,但都是写夏天的景象,都具有通俗活泼,清新自然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小池     
创作灵感: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妈妈带我到少年宫学习乐器。下课了,我拉着妈妈的手走出少年宫大门,被门口的美景吸引了:美丽的小池里荷花盛开,翠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可爱的蜻蜒围着荷花飞来飞去,翩翩起舞。此情此景,让我想到了宋朝杨万里写的那首《小池》,于是创作了此曲。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第六册中古诗《小池》为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所作,其情其景,美不胜收。教学时,不妨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赏析。 一、体会意境美 泉水昼夜不停地流淌,轻轻地,轻轻地,没有一点儿声响;和煦的阳光照耀在小池上,池面如同镜子一样,树木的阴影清晰倒映其中;蜻蜓也不再翩翩飞舞,而是恋恋不舍地停在小荷上。小池的环境是多么宁静——无声的泉水,平静的池面,停息的蜻蜓。  相似文献   

15.
第六册:《村居》(高鼎)、《大林寺桃花》(白居易)、《所见》(袁枚)、《小池》(杨万里)。第八册:《杂诗》(王维)、《绝句》(杜甫)、《晚春》(韩愈)、《三衢道中》(曾几)、《望湖楼醉书》(苏武)。  相似文献   

16.
谭志永 《语文知识》2005,(10):35-35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两首诗都是杨万里所作,都是描写夏天的荷塘景色,构思都很新巧,语言都很通俗流畅,但也有不同之处。一是所写景物不同。两首诗虽然都以荷塘景色为描写对象,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以下简称《晓》诗)写的是诗人对整个荷塘的总体观感:满眼碧绿的荷叶远与天接,荷花在日光的映照下格外鲜艳夺目,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盛夏的西湖之美远非其他季节所能比。这首诗主要写西湖的静景。而《小池》(以下简称《小》诗)写的是诗人近距  相似文献   

17.
一个初夏的上午,诗人杨万里在散步时留心观赏着眼前的景色。不一会儿,他走到一个小池塘边,停住了,这里的一些景象引起了他的沉思:泉孔里无声地流出泉水,树阴在阳光下倒映在水里;池中有一枝还没有完全开放的小荷,那尖尖角儿已经长出水面,一只蜻蜓悄悄地飞来,停在上面歇脚呢。“太美了!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也是一首好诗啊!”经过诗人美妙的构思和艺术加工,一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产生了: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人点击】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号诚斋。诗与尤袤(m…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着一个重要的课题,即如何使纷繁博杂的课文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学生的思维方式来说,这就是整体思维观念的问题。 整体思维,是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及其整体性原则的认识过程。它的特点是运用系统方法去把握事物,从其内部或外部的联系中找出规律的东西,从其全部关系的总和上去加以探索研究。 课文阅读的整体思维训练,首先是把握对象的联系性即题材的系统性。纵的可用“瞻前顾后”一词来表示、比如说“荷花”,小学有杨万里的诗《小池》,初中有周敦颐的议论文《爱莲说》,高中有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与孙犁写的小…  相似文献   

19.
《弟子规》中这句话告诉我们:自己说过的话,一定要算数,要讲究诚信,做到言行一致。这样,大家才会相信我们。情景小故事:小池有一本很好看的图画书,小夕想借来看。小池,能把图画书借给我看看吗?当然可以,明天我就给你带来。小池又遇到小竹。能把你的图画书借给我看看吗?我后天就还给你。小竹说。当然可以,明天我就给你带来。第二天,小夕、小竹都高兴地跑过来找小池要书。小池低下头对小夕  相似文献   

20.
蜻蜓的迷思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蜻蜓是非常古老的昆虫,在地球上已繁衍了上亿年。它以苗条的身材、透明的翅膀、轻盈的舞姿款款飞来,邂逅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小荷。珠联璧合,天趣盎然,难怪诗人诗兴大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