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原则研究的反思与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反思过去,教学原则存在的问题是:“哲学化”倾向,“散化”倾向,“表述异化”倾向和“经验总结化”倾向;展望未来,教学原则的发展趋向是:重视学生整体面发展,重视教学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们的教育改革中弥漫着一种教学课程化倾向。教学课程化倾向企图将教学的方方面面都课程化,其实质是打着“课程与教学相统一”的旗号将不同时空中的活动不恰当地等同起来,导致概念模糊、令人费解,方法理想、实施困难。教学课程化倾向是在对国际教育改革潮流的亦步亦趋、对西方教育理论的简单移植、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浮光掠影、课程论与教学论两个学科间的复杂情愫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课程论学科与教学论学科应该坚守学科立场,加强重大问题攻关和理论建构,推进课程理论研究和教学理论研究齐头并进、合作共赢,以高质量理论指导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校本教研呈现“主题化”倾向:整个研究过程围绕“主题”进行,而对于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重视不够,对于具体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上着力不足。校本教研中研究“主题”的确立应该是基于学科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典型课例,通过一个具体的“点”的深入研究,求得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将研究主题“课题”化。二是泛化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4.
罗儒国 《教育学报》2007,3(2):41-45
在世纪之初,教学论学科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新进展,但也存在着基本概念模糊不清、研究对象尚不明确,教学论研究功利化倾向等问题。为了走出教学论学科发展的误区,实现教学论的科学化、现代化、中国化,教学论学科发展应兼顾“学科体系”建设和“问题研究”并举,分化研究和整合研究并重,积极探索对话合作机制、构建研究共同体,加强教学论学科制度建设,注重教学论研究者知识分子精神的自我形塑。  相似文献   

5.
从公开课的利弊反观其未来发展走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开课是一个教学“特例”,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常常表现出超越于“日常课”的“完美化”倾向,不利于课堂非预期性因素的展现,学生也容易被忽视。从教师发展角度讲,公开课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日常教学相比,两类课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公开课只有回归到日常教学中,才能实现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学》2007,(7):11-12
现在的课改背景下,教研组的职能应该表现出“孵化”与“转化”的特点,具体讲就是实现四种转化:课程内容教学化;研究内容课题化;研究活动系列化;教研活动生命化。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教师之间进行协作探究,进而提升实践智慧的非行政性团体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7.
“动力学”教育观和教学论中的“动力学”的对立面,从哲学上讲,就是“在场性”的静态性、结果性、模式性、构思性,是非主体、非人性化的模仿性、被动性、基础性、经验性。这是传统的教育和教学行为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讲”的学问张新华,时敦友讲是政治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想就如何把握“讲”的度作一粗浅探讨,以求教于同仁。一、关于要不要讲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不过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要取消教师的讲,实际上这是一种偏颇的认识。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9.
黄静 《亚太教育》2020,(1):37-37
在当下的幼儿园学前教育中,“小学化”倾向问题是备受教师重视的一种教学现象。学前教育教师要了解“小学化”倾向问题的成因,并且探索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为学龄前儿童今后的发展疏通道路,促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深入探讨物理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与规律,是构建物理教学论的基础性工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成熟的物理教学过程理论,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起物理教学论。本文拟就当前我国物理教学理论界关于物理教学过程本质与特点的研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诈些思考。一、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落后于教学论研究取得的新成果对于一般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理论界长期以来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提出的观点有“特殊认识说”、“认识一发展说”、“认识一实践说”、“多重本质说”、“发展说”、“情知说”、“审美过程说”、“教师实…  相似文献   

11.
关于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学科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非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是研究学科教学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教育学科。“学科教学论”与课程论、教学论并列,同属于教育学的三级学科。“学科教学论”课程的建设,要从自身学科内容的优化和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两方面入手。“学科教学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注重制定规划,分层培养;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形成集体优势;对“学科教学论”教师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等。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语文教学存在一种严重的非教学化倾向。这也许是语文教学的质量总是不能尽如人意的症结所在。本文拟就此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关于语文教学的非教学化所谓语文教学的非教学化,通俗地讲,就是语文教学不像教学;科学地讲,是指语文教学活动与语文教学的特点及其规律的不相符合及至违背。非教学化,并不是从非科学化的意义上说的。非科学化只是对教学活动的合理性与先进性的不满足,它与语文教师对一切与之相关的新的科学发现的漠视度紧密联系着,涉及教学活动是否优化的问题。非教学化也不是从非艺术化的意义上说的。非艺术化只是对教学活动审美性的不满足。教学的艺术化是对与之相关的邻近的艺术表现方式的借鉴与重视,追求教学形式的完美,并以此作用于学生的审美  相似文献   

13.
论教学论研究中的“失语”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背离了学科研究的本质意义,以往貌似理性研究的教学论研究,生产出的却是非理性的产品;同时,由于学科研究中的实用主义倾向,理论之树同样不能结出生命之果。兼之研究中的功利主义倾向,致使教学论研究处于贫困、“滞胀”状态。而若要使教学论研究走出“失语”的不良境地,关键在于确定以人文关怀为基本理念,面向现实,“回到理论本身”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研究范型。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给失去了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但同时动态和生成又给目前的教学带来不能正确处理非预期事件、教学互动形式化、无目的的“学生中心”倾向等新的问题。教师作为研究者和自我反思的实践者,要真正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思维方式上根本地走向动态和生成。要超越二元、线性的思维模式的限制,建立多元、连续、注重关系和复杂性、生成性的思维方式,促进教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给失去了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但同时动态和生成给目前的教学又带来对非预期事件的不能正确处理,教学互动形式化、无目的的“学生中心”倾向等新的问题。教师作为研究者和自我反思的实践者,要真正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思维方式上根本地走向动态和生成。要超越二元、线性的思维模式的限制。建立多元、连续、注重关系和复杂性、生成性的思维方式,促进教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语学科的性质问题,是语教学最基本的问题,似乎也是最说不清楚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是这样给语学科定性的:“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是语课程的基本特点。”看上去讲得明明白白,似乎使“工具论”和“人论”的长期争论有了一个双方都满意(当然也可能是双方都不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所以《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教学“生活化”成为新课程改革极为重视和倡导的内容之一,数学教学“生活化”,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片面理解,忽视了“生活数学”的狭窄性和局限性,错误地将“生活数学”等同于“学校数学”,出现了片面追求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倾向。要克服片面追求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倾向,要克服“生活…  相似文献   

18.
有一段时期,在学前教育界里很忌讳讲“教学”两字,似乎一谈教学就有“小学化倾向”、“重教轻养”之嫌。于是,人们在强调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时,忽略了对儿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的研究,有的甚至将教学等同于游戏……对教学问题认识上的这种偏差,也必然导致行为的偏差。笔者到过许多幼儿园听课,并对100位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进行了案例分析与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发现,一些教师存在教学策略上的失误,如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因对教学活动的性质、功能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将教学活动过程放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去作综合的…  相似文献   

19.
论高等学校必须讲政治冷绍哲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对讲政治的内涵也作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即讲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此后又十几次...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那么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落实到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科教学目标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呢?为此,近年来,我校进行了“学科教学目标素质化”的研究。“学科教学目标素质化”是针对学科教学目标“非素质化”的倾向提出的。我校的研究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素质化的学科教学目标的拟定;二是素质化的学科教学目标的实施途径与手段;三是素质化学科教学目标达成的评价,使学科教学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就《范进中举》一课的教学设计,具体阐述如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