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腾 《新体育》2023,(18):76-78
大学是全面进行素质教育、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青年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然而多数大学现行体育课程设置方案却没有在大学高年级开设体育课,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在大学高年级阶段体质健康状况下降。本文对大学生高年级进行体育教育的问题加以探讨,探究高校高年级学生持续进行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其必要性。提出高年级开设体育课程、授课形式及教学管理方法的构想。旨在改善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加强终身体育教育,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培养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在高校体育教育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提高大学高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素质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方法:对大学高年级学生是否参加体育课学习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实验,一年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5项体质健康素质测验,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高年级学生参加体育课学习的各项健康素质明显好于未参加体育课的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次数明显增多。结论:大学高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或学分制选修课,以达到学生体质健康素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同济大学体育课改为必修五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大学体育课开设年限一般为二年,学生到了高年级就不上体育课,因而体育活动也逐渐自流。实践证明:由于高年级的学生功课和设计任务繁忙,脑力劳动日益加重,更需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调节生活。但因缺乏必要的切可行的措施,致使高年级学生体质明显下降。以我校七七级城市规划专业为例,该班学生刚入校时,除沙眼、感冒等常  相似文献   

4.
在揭示大学高年级学生体育课程学习与锻炼间断 ,使体质健康严重下降的基础上 ,探讨高校高年级学生持续进行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其必要性。提出高年级开设体育课程、授课形式及教学管理方法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校组建体育俱乐部对学生健身效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为了使大学高年级学生在不上体育课后继续得到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本文对组建体育俱乐部让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增强学生体质是体育教学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和根本任务。我们要以此为着眼点去科学地安排课程、教学方案、教学方法和组织工作等。在大学四年中,学生身体素质呈“单峰型”的异常曲线变化,引起我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1995年,学校将93级本科生三年级“达标”训练和测试工作纳入正常的课堂教学中,在此基础上,1996年又开设了三年级专科、四年级本科“达标训练课”,并与《大学生守则》的规定“体育课作为毕业和升留级的课目”相挂钩。高年级开设“达标训练课”,在提高高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95年级的男生从入学到大学四年级的身体素质和形态、机能、视力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表明,高校高年级学生不上体育课期间,学生的体育活动处于半停顿的状态,学生的身体素质、形态、机能等都不同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8.
高校体育教育进行整体改革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教育进行整体改革的重点是树立全面育人的教育观念;加强体育理论教学,提高大学生体育能力;不断改革实践课教学;在高年级开设体育课;重视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强化大学生体育意识;努力创造有利于高校体育教育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法、数理统计方法,追踪调研分析评价中国美术学院在校本科学生四年的体质状况,得出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同全国同龄学生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开设体育课后,学生的各项身体机能及素质指标均稳定地、大幅度地提高,并达到高峰。高年级不开设体育课,学生的各项身体机能及素质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只有身体形态指标还比较稳定。对此提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设想,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试探对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校传统体育课教学模式与改革后的体育课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从大学一年级,开设体育专项课,使学生系统掌握1-2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对增强体质和提高教学质量都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普通高校开设高年级体育课程的讨论,揭示了高年级学生体育锻炼间断、体质健康严重下降的状况,提出了开设体育课程的实质性办法,旨在为我国教育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和为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开设合球项目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及体育态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体育课开设合球项目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及体育态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后认为:合球在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和力量等身体素质方面效果明显,同时它能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普通高校体育课开设合球专选课符合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普通高校体育课的可选项目。  相似文献   

13.
前言教育部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规定:“对病残学生应专门开设保健课,开展医疗体育。”但是,这项工作往往被忽视,认为:大学生进校是“百里挑一”,身体都是健康的;即或有体弱病残学生,也为数颇少,无关宏要,因此,似无必要在大学开设体育保健  相似文献   

14.
常青 《拳击与格斗》2020,(1):122-123
大学是培养服务于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人才的场所。在大学学科中体育课也不容忽视,体育课程的开设是学生有效进行身体锻炼以及精神狀态培养餉途径,所以,要做好新时代下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但目前部分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未付之行动,要通过取消基础课,普及选项课以及项目设置多样化等方式来实现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走向。  相似文献   

15.
<正> 现在大学高年级大都开设体育专项选修课,然而对这种选修课的目的任务、内容方法等研究得并不多。大连海运学院体育部认为,大学三年级是学生在学校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一年。这一年的体育教学不仅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锻炼,而且对学生的终身体育,都将发生重要影响。为此,体育部的领导组织全体教师就体育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成立了三年级体育教学改革实验室。  相似文献   

16.
德智体并举是学校教育的目的,不断科学化的体育教育已成为贯穿高校学生整个学业过程的基本内容,但是由于人们着力于低年级学生的体育教育课程的建设,而对高年级学生的体育教育过程出现了一些疏漏,指导性削弱,致使高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基本上放任自流,身体素质和体质出现明显下降现象。仅以我院为例,我院学制为5年,一至三年级开设体育课,但三年级的学时数仅占一、二年级的一半,个别系连一半也不到。在我院今年4月举行的一项素质比赛(立定跳远)中,一年级男子平均成绩为2.36 m、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中学高年级的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上体育课的人数逐渐上升,这样就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目前针对这个问题,教学第一线的部分体育教师运用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以中学专项选修教学形式进行体育教学就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这里就中学开设专项选修课的必要性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一、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学生学习“三基”和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高校体育课存在的问题是,大学与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的重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课教学内容的竞技体育化和军事化导致体育课不可能完成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教学任务。当前体育课的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体育课的传统模式,将体育的长期目标与体育课的具体教学任务相混淆,把增进学生体质健康作为体育课的教学任务,不仅改变了体育课的教学内涵,而且干扰了课外业余体育锻炼活动,不利于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体育教学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高年级学生体质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20名学生第二年和第四年两年体质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速度和耐力素质在第四年明显下降,肺活量低于本省其他学校,力量性项目没有差异性变化。为此建议:加强速度和耐力素质课的教育,同时加强课外辅导工作,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提高自身素质及高年级继续开设体育课等。  相似文献   

20.
对普通高校高年级学生部分身体素质状况及其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校高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下降状态,这一现象与该年龄阶段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规律相悖。经过调查与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多数学校对这部分学生不再开设体育课。取消了体育成绩考核。在体育管理方面缺少明确的目标,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失去责任感和需求感,学生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少,并且随意性较大,导致了身体素质下降。 针对上述问题,作者将连云港矿专85—89级学生作为样本进行了体育目标管理实验。 通过连续5年的追踪调查研究,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认为通过目标管理的方法,能够改变普通高校高年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状况,使学生身体素质处于提高或保持原有水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