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食节插柳的节俗由来已久,对于这一节俗的起源及其蕴涵的原始文化意义,历来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认识,至今难有定论。本文认为:寒食节插柳滥觞于西周初期的“禁烟取火”制度,源自古人对火的崇拜,它是现实生活在节俗中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2.
《闽江学院学报》2014,(4):131-131
《福建岁时节俗谈》由闽江学院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赵麟斌教授编著,于2014年5月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福建地区的岁时节日为主线,依节令顺序进行论述。全书共分为十五章,依次是元日、立春、元宵节(附拗九节)、寒食节与清明节、上巳节、浴佛节、立夏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祭灶、除夕。该书以福建省志、各府府志及各市县地方志等史料为依据,通过追根溯源,全面细致地展现福建地区的岁时节俗文化,同时揭示岁时节俗在百姓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为福建地方岁时文化研究及传承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启示,对于闽文化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明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又叫寒食节、踏青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相似文献   

4.
宋代清明节是融合"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于一体的一个多重主题、多种意义的节日。正由于此,宋代清明节的节日风俗也丰富多彩,包含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风俗活动。宋词当中有很多作品描绘出清明节的风俗习惯,并且在这些异彩纷呈的节日风俗中蕴含着古代人类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红领巾》2023,(4):16-17
<正>在古人的看日时光里,可并不只有清明一个节日哦!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一首《寒食》诗,不仅写出长安城里柳絮飘飘的春日景象,字里行间更暗藏着已经远去的寒食节习俗。历史悠久的寒食节寒食节一般设在冬至后的第105天,因此也被称作“百五节”,通常与清明节只相差一天。这个节日顾名思义,就是吃冷的食物,这也引出寒食节最重要的习俗——禁火。  相似文献   

6.
"女儿节"是以女性为主体的岁时节日的统称,传统中北京地区的"女儿节"主要有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自元代出现"女儿节"节称以来,其节俗随朝代的更迭而变迁,本文重点考述元代以来北京"女儿节"节俗。"女儿节"的节日传承由祛邪趋避等民俗信仰逐渐转变为具有聚合家庭情感、娱乐。节日不仅强化家庭血缘伦理意识,日渐成为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的纽带,而且各种娱乐活动将社会生活纳入自然节奏中,调剂了生活。  相似文献   

7.
这首词是北宋初著名词人张先在他故乡吴兴度寒食节所作。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一○七五年)。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两天。据《荆楚岁时记》载:“去冬节(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春秋时晋国介子推的。寒食节这一天,是古人出城扫墓和春游的日子,有斗鸡、打球、荡秋千和龙舟竞赛等游戏和娱乐活动,郊野一片热闹。  相似文献   

8.
清明与谷雨     
晓颂 《家庭教育》2002,(4):28-28
清明,是草木青青,天空清澈明净的意思。每年的4月5日或6日就是清明了。清明节原本只是附属于寒食节(清明前一天)下的一个节  相似文献   

9.
上巳节是我国一个具有浓厚节俗色彩的传统节日,它从产生以来,就孕育了丰富的节俗内涵。入宋以后,上巳节俗不再如前代丰富,并打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感伤色彩。上巳衰微,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宋上巳词的分析研究,仍能探得上巳节在宋代的流变。  相似文献   

10.
农历四月五日,是民间传统的清明节。节前一、二天是古代寒食节。因两节相近,后习俗相混,自古有禁火寒食、插杨截柳、上坟扫墓、踏青斗鸡、蹴鞠拔河等活动。其中寒食插柳源于纪念介子推。 2500多年的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非常宠爱王妃骊姬,想把王位传给她亲生的幼子奚齐,便杀害了太子申生。申生同母胞弟重耳为了免遭株连,便带了几位大臣和随从逃离晋国,在国外流浪了19年。后回到晋国当了国君,  相似文献   

11.
寒食节     
在古代,清明节前还有一个与它相连的重要节日——寒食节。现代寒食节基本已经并入清明节,但是两者还是有不同之处,有关寒食节还存在着一个传说呢。  相似文献   

12.
<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在寒食节这天要忌烟火,吃冷食。可你知道寒食节的由来吗?寒食节为什么要禁火寒食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一边了解寒食节的由来,一边按现行法律谈谈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吧!寒食节的由来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  相似文献   

13.
【话题导入】近年来,"洋节"在中国具有很高的"响应度",平安夜歌厅爆满,圣诞节彻夜狂欢,情人节玫瑰飘香……中国本来也是节日众多的国度,如果以春节为起始,有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随着改革开放,异域文化不断进入我国,"洋节"就是其中之一。当传统遭遇"洋节",我们如何面对这种不同文化土壤里成长起来的不同文化的碰撞呢?  相似文献   

14.
千秋节是唐玄宗新置的节日,也是盛唐社会富庶和文化繁荣的产物。唐代的千秋节诗文是千秋节俗的生动写照,寄托着唐人对千秋节的复杂感受。透过唐人的欢歌悲吟,既可以探知唐代千秋节俗的内涵,也可以考见其盛衰演变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清明节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既有隆重庄严的祭祀、扫墓、上坟等习俗,也有欢歌笑语的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插柳等活动,还有吃春团、春饺、春盘、春卷之食俗。而在古瓷的世界里,清明节的习俗被演绎得活灵活现。踏青又叫春游。三月清明,春回大地,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宋代诗人苏辙《踏青》:"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  相似文献   

16.
毛南族分龙节又称庙节,是广西环江毛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分龙节的习俗在宋代就已广泛流行于中国各地。在历代中原文化向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与渗透的过程中,毛南族古老的土俗神崇拜宗教仪式受到中原和江南地区"分龙日"、"分龙节"节俗和道教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毛南族分龙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上海的地方节俗文化作了大量的考证,尤其是对上海开埠以后节俗的流变,文化的传承与变化,从政治、经济、民俗心理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寒食节     
每年,清明的前一天(或两天),即从冬至日算起的第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寒食节的习俗:寒食节这天,人们不能动烟火,只能吃事先准备好的冷食,所以也叫禁烟节、  相似文献   

19.
诗序与诗歌是二位一体的文学存在,它所具有的映现生活、抒写情感、传承文明的文化价值不容小觑。节俗类诗序是唐代诗序中的一个小类,共37篇。梳理这些诗序,我们发现,唐代节俗诗序不仅较为全面地保存了唐代流行的节俗名称,而且鲜活地再现了节日风俗文化自古至今的流变过程,同时它们还具有不可低估的民俗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红楼梦》中,节俗的描写频次较高,节俗事象在小说中具备四大艺术功能:作为叙事元素,衍生情节机缘;作为背景材料,辅助刻画人物;作为隐喻本体,深化主题意旨;作为文化载体,铸就民族特色。独特的节俗描写是成就《红楼梦》作为世界名著的个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