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14,(4):10-14
根据淮河流域1958-2007年观测气温、降水量、径流量数据和NCAR-CCM3、CSIRO_MK3和ECHAM5/MPIOM三个气候模式数据对该流域气候变化和淮河干流径流量进行预估分析。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降温为主,90年代中后期增温显著;季节上,春秋两季气温呈现波动增加趋势,冬季增暖速率较高,夏季则呈下降趋势;年降水量1958-2007年无突变性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季节变化上,流域夏季降水量变幅较大。2)预估表明,淮河流域未来气温增幅明显,2011-2060年间三模式平均增温相对1961-1990年距平达2.61℃,降水相对1961-1990年距平变幅达-84.6至168.0mm之间波动,相对1958-2007年观测期淮河径流量没有明显变化,2011-2060年淮河径流量可能存在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2-2012年滇中地区7个气象站降水月值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滑动T检验分析了该区域近50a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及突变,并用R/S方法预测了该区未来降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滇中地区近50a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丘陵盆地区较干热河谷区减少的更强烈;丘陵盆地区年降水量突变点在1994年,而干热河谷区年降水量无突变.年代际尺度上,丘陵盆地区各年代的年降水量始终是减少的,而干热河谷区年降水量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始终减少,20世纪90年代呈先减后增趋势,本世纪初以来呈先增后减趋势.滇中地区春季降水呈增加趋势;夏秋季降水整体呈减少趋势;冬季降水丘陵盆地区呈增加趋势,而干热河谷区刚好相反.两地形区各年代夏秋降水一致减少,春冬降水变化不一致;两个地形区春冬降水均无突变;而夏秋季降水却存在突变点.R/S预测显示,滇中地区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的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的变化趋势相反且均表现为很强的反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选取四川盆地19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0年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逐日观测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气候倾向率和年代际变化的方法,对近40年来四川盆地气温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从年平均气温来看,三种气温的年平均值,四川盆地都以增温的趋势为主,增幅分别是0.027℃/10a、0.007℃/10a和0.036℃/10a,最低气温增幅大于最高气温.(2)在20世纪60、70年代气温逐渐降低,80年代是气温的低值区,80年代后期气温逐渐升高,90年代升温明显;而降水60、70年代降水量较多,但已经出现了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80年代至90年代降水量减少.(3)从季平均气温来看,春夏季三种气温呈下降趋势,其中季平均气温的下降幅度最大为-0.08℃/10a;秋冬季三种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中季平均最高气温的增幅最大为0.15℃/10a.  相似文献   

4.
利用宿州市气象站1957-2012年逐月降水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法对该区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进行年际和年代际分析,揭示该区降水量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并分析其降水序列的周期变化和突变点.结果表明:(1)57年来宿州市年降水量、季节降水量均呈微弱的增长趋势,降水倾向率最大为0.015 8/10 a,但降水年代、年际变化明显.(2)经滑动t检验,宿州市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除春季外均存在突变点,分别出现在1968、1994、1998、2003年,但上述突变均不明显.(3)小波功率谱结果表明宿州市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均存在着2-8年的准周期.年降水量和夏季降水量存在2年,春季存在3年和6年,秋季存在4年,冬季存在2-4年和10年的震荡周期.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滁州市1952—2012年的降水变化规律,利用其逐日降水量数据,对滁州市年、季、月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滁州市年降水量变化比较明显,降水倾向率为10.232mm/10a;四季中春季降水量减少和夏冬降水量增加的趋势较为明显,且春夏降水较多,秋冬较少;各月降水量7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且分布不均。年降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6.628d/10a;四季平均降水强度和降水日数分别呈总体增加和减少趋势,同时春秋两季以中雨为主,夏季主要是暴雨,冬季以小雨和中雨为主;十二个月中2个月以小雨为主,5个月以中雨为主,1个月以大雨为主,4个月以暴雨为主。  相似文献   

6.
以秦岭山地39个气象站点1960—2009年近50年来的降水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秦岭山地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秦岭山地近50年来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年降水量变化的倾向率是-8.6mm/10a,但近15年来降水量呈递增趋势:在空间上,秦岭年降水量从南向北逐渐减少,秦岭山地除商南降水量呈略微上升趋势外,其余地区的降水呈略微下降趋势,秦岭山地各代际800mm等降水量线发生明显移动,与标准时期相比,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北移0.02°、0.48°,其余年代略有南移。在0.18°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由于人为排放二氧化碳CO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出现的全球变暖趋势越来越显著,20世纪90年代是1000年来最暖的10年,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预测21世纪终将升温1.5~5.8℃,其中中国温度可能平均增加2.7℃。全球变暖驱动蒸发旺盛,海洋蒸发加强后,输送到陆地上的水汽增加,而陆地主要是湿润地区蒸发加强也增加了空中水汽,这就为降水量增加创造了条件,专家估算到CO2加倍时,水循环加快,陆地降水量将平均增加8.5%左右,但是降水量与温度关系是非线性的,增加的降水在何地,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最近得知新疆降水量有显著增加,它有利有弊,好处是水资源量增加,干枯的湖泊因来水多而水位上升扩大,沙漠区植被有所改善,而沙尘暴减少;坏处是降水增加突然,多数是暴雨洪水,淹没农田,冲坏铁路、公路和一些水库,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基于安徽省15个气象站点1955—2019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应用ArcGIS克里金插值、Mann-Kendal(M-K)检验、气候倾向率、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降水量、蒸散量和干湿指数HI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65a干湿指数HI和降水量均表现为波动上升,而蒸散量呈下降趋势;从年内变化来看:降水量和蒸散量均为先增加后减少,在6-7月份处于峰值且为单峰型,而干湿指数HI则表现为夏季最大,其次为春冬季,而秋季最小;从年代际变化来看,研究区降水量和蒸散量呈上升趋势,而干湿指数HI呈缓慢上升趋势;研究区内干湿状况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总体呈北部干燥、南部湿润的格局,其中南部呈以黄山为湿润中心向四周逐渐干燥的格局.相对湿度与干湿指数HI为正相关且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平均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9.
利用1960—2013年咸阳地区12县(区)月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4 a咸阳市汛期(5—10月)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4 a来咸阳市汛期降水线性趋势变化不明显,但前汛期、主汛期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秋汛期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近54 a咸阳市汛期降水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周期为25 a,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后期主要周期是7 a,70年代后期至2010年8 a周期显著。6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主要周期为准4a。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内蒙古地区19602011年的45个气象代表站的降水量以及相关的降水资料,利用MannKendall,从年降水量和降水距平百分比两个方面分析地区降水变化及特征。结果表明:就降水距平百分比来说,内蒙古东部和中部地区有下降趋势,而西部地区则略上升;就降水量而言,内蒙古地区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并且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有明显下降趋势,1980年开始尤为显著,这段时间是内蒙古地区历史上最为干旱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利用达坂城气象站1981-2010年逐年气温、降水和大风资料,分析了近30年来气温、降水及大风的年、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33℃/10a,年1内气温的季节变化存在差异,秋季增温明显,春夏季次之;降水量线性倾向率为9.44mm/10a,气候变湿显著,降水年际变率较大且季节分配不均;Mann-Kendall突变检验表明,气温在1991年发生一次突变,变暖趋势显著,降水在1986年发生由少向多的突变过程;大风日数、平均风速呈现波动下降过程,大风日数线性趋向率为-30.5d/10a,平均风速递减率为-0.76(m/s)/10a,春季大风发生频率最高,为33%,静风频率为10.32%;主导风向以偏西风(WNW)和东南风(SE)为主。  相似文献   

12.
基于岷江流域近52年(1961-2012)的径流与气象数据,采用线性回归、非参数检验(Mann-Kendall法)、Morlet小波变换、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岷江流域径流、气温、降水等主要水文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近52年来岷江流域年平均气温总体呈明显增长趋势,年均降水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均气温以0.15℃/10 a的速率增加,年均降水量以20.18 mm/10 a的速率减少,区域气候的暖干化趋势明显.(2)岷江流域多年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20.38×108m3/10 a,流域径流量在1968年左右出现减少突变,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始径流量增加,1993年左右又发生一次减少突变,径流显著减少.(3)通过对年径流量序列进行Morlet小波转换分析发现,岷江流域径流量主要存在69 a的年际周期、17 a和28 a的年代际周期,径流量总体特征是向干枯化趋势发展.(4)通过年径流量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发现,区域降水量是影响岷江流域径流减少的主导因子,在该流域降水量减小的背景下,气温升高进一步加剧了流域径流量的减小;流域径流对暖干气候的响应表现为径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   

13.
基于Mann-Kendall法的酒泉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酒泉市所属6个站点1959-2008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该地区的气候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酒泉市的气温突变明显,而降水突变不明显.近50年来,酒泉市年平均气温和各个季节的平均气温呈显著变暖趋势,其中年平均气温在9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突变,酒泉市东部的突变年份早于西部的突变年份;酒泉市年降水量呈微弱增长趋势,酒泉市东部的增长幅度略小于西部.这表明气候突变在酒泉市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体现,突变时间不同步.  相似文献   

14.
近32年来洞庭湖流域气候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近32年来洞庭湖流域30个气象站点1982—2013年的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上,1982—2013年,洞庭湖流域内年平均气温变化在15.6~17.7℃之间,年均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以0.38℃/10年;年降水量在975.2~1 833.6 mm之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9 mm/10年。(2)空间上,整个流域气温上升,增温幅度较大的地区是流域东北部,有五峰(0.98℃/10年)和长沙(0.7℃/10年)两个极值中心,其他区域增温幅度较小;流域内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呈递减趋势,递减幅度较大的区域是流域北部和东部,而桑植、吉首、沅江和道县等部分地区降水量呈递增趋势。(3)气温呈上升-下降趋势,1998年为气温突变年份;降水量呈递减-上升-递减趋势,降水量突变点出现在1993和2009年。(4)洞庭湖流域年平均气温存在6年的强显著周期,还有14年和23年尺度的变化周期;年降水量存在3年的强显著周期,6年和16年尺度的变化周期。近32年来,洞庭湖流域总体气候呈现明显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56-1999年湖南省洞庭湖区和湘中丘陵区各三个站点44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的方法,对1956年以来两地区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从年变化来看,两地区年气温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是洞庭湖区气温上升趋势明显,达到显著性检验,而湘中丘陵区只是一种随机振动;从季节变化来看,夏季两地区气温都呈下降趋势,但湘中丘陵区变化幅度大于洞庭湖区。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99年和2000年西安市夏季逐日空调销售量和气象要素资料进行逐步回归,建立统计关系,分别给出了西安市夏季逐日空调销售量与气象条件的统计回归方程和预报方程。统计结果和回归曲线表明:每天的实际销售量与天气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对温度的变化最为敏感,与相对湿度、风、日照时数、降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吐鲁番盆地近53年的气温和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数据分析同时进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疆地区部分县市的气候变化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到如下结果;吐鲁番盆地近53a来气温一直上升趋势,降水量稍微降低,但是80年代以后降水量表示增加的趋势,即气候原来的干燥暖化状况改变为湿润暖化趋势,日照时数也是降低趋势以这53a中降低266.6 h。东疆地区部分县市的数据分析显示,吐鲁番市,哈密市,托克孙县的气候暖湿润趋势,鄯善县却干燥暖化趋势;吐鲁番市的气温最高即平均气温15.01℃,哈密市的降水量最高平均降水量为42.77mm。  相似文献   

18.
利用保山市气象站43年来的降水资料,分析了隆阳区年降水的时间序列特征。得出以下结论:自1959~2001年保山隆阳区年降水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其中降水变化经历了1963~1970年逐渐上升,1971~1987年下降,1988年后迅速上升3个阶段。从降水年代际变化情况来看,该降水序列表现出不稳定的5~7年周期。降水年际波动幅度在1975.1980年和1991~1996年两段时期较小,但波动较为频繁。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82—2010年洞庭湖流域GIMMS NDVI数据及30个气象站点月降水量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和Arcgis空间插值方法,研究洞庭湖流域NDVI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其与降水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生长季多年平均NDVI值空间分布特征呈中部低,西、东和南部高的格局,NDVI和降水空间分布总体具有较大一致性,在流域北部、东部、西北部及中部呈正相关,而流域东北和中南部NDVI值的分布受降水影响较小。(2)过去29年流域NDVI呈波动性增长趋势,夏季NDVI值最大,春季值明显小于夏秋季;NDVI与降水量的同期变化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15,与滞后3个月的NDVI相关性最好。(3)流域NDVI变化趋势区域差异较小,整体以增长趋势为主,仅洞庭湖区附近出现降低,与降水的变化趋势分布在流域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