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化散文广受关注,也饱受争议。赞誉者认为,文化散文拓展了散文的艺术表现空间,带来了全新、震撼的审美享受。批评者认为,文化散文的提法本身值得质疑,哗众取宠,是浮躁世风在散文中的折射,阻碍了散文的发展。本文以文学本体观作为理论的基点,重于整体性的把握,试图梳理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化散文发展的清晰脉络。  相似文献   

2.
唐宋古文运动是创立新文体的运动,在这新文体的创立运动中,文人士子探索于形式,收获于形式,逐渐寻绎到艺术散文表情达意的正确形式,从而使中国艺术散文的形式本体得以确立。从先秦到唐宋,中国文坛经历了由简趋繁、由繁变简的几多反复,这过程实际上是文体的分衍变化过程,是中国文学探索形式的渐进过程,其中居于主导因素的是语言形式的骈傲互变——骈体与散体的互补互融及相互抵触,这是艺术散文的形式演变的内在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初期,格致与其散文在文坛上颇引人关注。执着于生命的痛感,格致从个人经验出发,以极度的敏感和独特的思维方式革新散文创作,形成独到的文体特色:文类杂糅、多变,既有小说技巧的精心融合也有任意组合的断章碎片;语言表达注重瞬间感觉的捕捉,文字细腻散漫甚至不拘语法规则,有一股天真浪漫之气。与"新散文"作家相比,格致在散文文体上的创新缺少一份自觉,更是个人经验和艺术天性使然。  相似文献   

4.
"真"乃艺术之生命,是艺术作品最基本的审美品格.担当禅画艺术的本真之美,缘于他的性情之真.面对曲折多变的人生际遇、个性磊落炽热的担当仍然忠实于自己的真实内心,不随波逐流,不屈从权贵,情愿结茅山野,遁入禅门,以毕生精力和心血去寻求更深更高的宇宙"真理",去体悟禅宗的"真如"、"真心".他的禅画作品通过禅家的"触目而真"和"即是而真"贯通事理,呈现出圆融无碍的本真之美.这种本真之美又具有主观心性的自在自然、"独抒性灵"的绝假存真、"唯心任运"的不拘成法、天然无心的童心趣韵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作为20世纪90年代"大散文"与"文体净化"论论争的一极,"文体净化"论强调散文文体的纯洁性、独特性,它提出的依据主要来自文体的历史演变、五四散文的创作传统及五四散文理论思想的发展,它的目的旨在维护和强调当代散文的艺术标尺。不过,倡导者在对艺术散文文体进行规范时,还应及时把握90年代散文母体中新的成长点——思想随笔的崛起。  相似文献   

6.
女性散文在20世纪90年代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散文写作技巧上,女性作家开辟艺术新境界的理论主张得到了最全面、最细致、最深入的演示,这是她们依托散文艺术表达的对自由理想的追求,并在"散文革命"的历史印痕里镌刻下女性精神探求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论徐志摩散文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赋与大自然以性灵神韵和社会意义,是徐志摩散文追捕的美。他把三种美感形态的创造作为散文重要的艺术追求:柔美,能让人感到和谐、情意缠绵及轻松愉快;壮美,能引起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情感;悲壮美,能使人在沉痛、怜悯、崇敬和赞美等精神反应中得到美好情感的激励、振奋、陶冶和提高。他在散文中所探索的想象美,主要表现在补充感觉、洞见美质、拓展诗意和超越时空局限方面。他的散文,极力追寻的浓艳富丽美文体,是由丰富的“色彩意识流”、变形的联喻、虚幻的荒诞描写和艺术通感组成的。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的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树立了“白话美文的艺术模范”。他的散文表现出崇高 的人性美,创造出动人的景色美,体现出文章的结构美,放射出悠扬的音乐美,极具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明清点蓝首饰和"新艺术运动"珐琅首饰在装饰题材上有很大的差异。明清首饰的装饰题材多属日常流行的吉祥造型与图案,而"新艺术运动"首饰则多取材自然物象。在表现动机上,明清首饰多着眼于物象的吉祥寓意或象征,而"新艺术运动"设计多立足于表现题材的线条和形姿之美。两者总体上呈现出"重意"与"重形",寄托祈祝意愿与表现审美情趣的不同。这种差别包含着东方和西方,古代和现代两种不同时空的深厚渊源,体现着各自不同的艺术风尚和文化传统,值得我们认真体会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出生于50年代前后的女作家在散文创作中不断引入新的质素,从散文创作的言语表达方式、文本结构形态和艺术表现技法等多个方面展开对女性散文的艺术探索,拓展了散文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新生代散文”在世界汉语文学界掀起新的散文气象。相较于此前的散文话语言说方式,它呈现出比较鲜明的特征。核心点就是写作主体在意识与书写中继承现代汉语散文“真实”性传统的同时,对其内涵的突围与拓展。  相似文献   

12.
中考语文复习中,文言文部分是重点.。从考核内容导向,反思文言文教学,了解到一些启示。夯实基础是前提,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使学生能独立阅读课外浅易的文言诗文才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组织结构图在聋职业中专语文古文教学中运用的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组织结构图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语文古文教学的效果;组织结构图使古文的教学更加直观,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严密,学生的复述更加容易;在聋职业中专语文古文教学中,应该强化组织结构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史传散文经历了四次变化:从20世纪初到1949年为一变,从1949年到70年代末为二变,80年代为三变,90年代为四变。20世纪中国史传散文取得了四大成就:一是在考古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二是史的意识大大增强,三是研究趋于深入细致,四是理论水平显著提高。20世纪中国史传散文研究也存在四个问题:一是在运用理论方面有教条化倾向,二是论题、观点低层次重复,三是学者综合国学素质呈整体下降态势,四是在研究者中不同程度存在浮躁心理。  相似文献   

15.
《学衡》杂志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在“昌明国粹”方面,《学衡》派不同意自由派的“弃旧图新”,更不同意激进派的“破旧立新”,而认同于以“存旧立新”、“推陈出新”或“层层递嬗而为新”的新人文主义;在“融化新知”方面,《学衡》派反对“窥时俯仰”、“惟新是骛”,强调摒除西洋文明根据其特殊之历史、民情等为解决一时一地问题而发的部分,而寻求其具有普遍永久性的、真正属于世界的西方文化。在古今中西的坐标上,《学衡》派一方面不同意革命论和进化论,与激进派和自由派相抗衡;另一方面强调变化和发展,因而超越了当时的旧保守主义;在引介西学方面则以全面考察,深及根底,取我所需,抛弃长期纠缠的“体用”框架而独树一帜,成为2 0世纪初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学科专业建设是涉及院校全局,关系院校长远的龙头工程,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条件。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既是全军院校教学改革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重要命题,也是院推进全面建设,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论学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学校学习型党组织,保持党组织内部的活力,进而带动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全面建设,是推进学校进步和发展的明智选择。本文对建设学校学习型党组织的途径和要求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地区的素质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对湘鄂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的体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了该地区学校体育发展较为落后的结论,同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契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湖北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强化政府部门对体育事业的重视,加大体育建设和投资,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调整好体育教师的男女性别比例和教师的年龄结构。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讲"教育的目标始终应当是学生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一个专家。"育人"并非"制器",知识不等于素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高也不等于素质高。素质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也不只是知识的简单积累,素质是知识内化为人的品格。素质教育是一种育人观念。素质教育与校风建设相辅相成。素质教育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良好校风必定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