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世纪文学的基本走向是媒介化。媒介化不仅推动着新世纪文学生产方式的转型,也推动着新世纪文学消费方式的转型。新世纪文学消费方式的转型有四种形态:一是从"直接消费"向"间接消费"的变更;二是从"阅读消费"向"观看消费"的变迁;三是从"个性消费"向"类型消费"的变换;四是从"作品消费"向"符号消费"的变调。  相似文献   

2.
网络时代的文学场是在网络文化语境下形成的。它与纸质媒介时代的文学场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即都涉及到媒介场中文化权利的争夺。但由于网络文化的特殊性,使得网络文学场中出现了文化权利中心与边缘的争夺与妥协。文学在经历了世纪之交的众神喧哗、各为其主之后,又经过了新世纪以来各方势力的分化与迁移,其内部进行了重新序化和组合。这样,就使得一度倾斜的文学场逐渐趋于平衡。而新世纪文学就在这种动态平衡中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文学的基本走向是媒介化。媒介化不仅推动着新世纪文学生产方式的转型,也推动着新世纪文学消费方式的转型。新世纪文学消费方式的转型有四种形态:一是从“直接消费”向“间接消费”的变更;二是从“阅读消费”向“观看消费”的变迁;三是从“个性消费”向“类型消费”的变换;四是从“作品消费”向“符号消费”的变调。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文学受市场化和多元化文化生态以及新媒介的侵蚀、挤压、消解的影响,依附着越来越多的商品属性,包括网络文学在内的大众文学的狂欢性和娱乐性模糊了文学审美感性和理性追求的统一。文学精品的匮乏、主旋律的式微和包括网络文学在内的通俗文学的广场效应给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不少新的困惑。新世纪文学发展的困境和隐忧是文学转型、新生前的阵痛;文学的突围既是文学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需要的自我救赎,也是作为精神守护者文学家自觉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5.
试论短信文学的文学合法性及其新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信文学脱胎于被称为“第五媒介”的手机短信。它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学界对“短信文学”这一概念及其“文学性”的思考与论争。短信文学的“文学”名分是否合法,应综合以下两方面加以判定:首先看它是否应用了文学修辞技法;其次看它否具有文学审美功效。在确认文学合法性的前提下,方可进一步探讨短信文学的独特新质。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文学以其“陌生化”的语言修辞和映照世界、透视人性的情感力度建造人类的精神家园。同时,文学也被人类社会三次重要的媒介革命影响和塑造,从纸媒文学到影视文学,再到网络文学,文学媒介的变革导致了新媒介文学的诞生,也导致了文学在反抗和生成的演化过程中调和了新旧媒介文学之间的冲突,并加快了它们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20世纪,随着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文学媒介的变革命,电影文学、电视文学、网络文学及手机文学等跨媒介文学的出现,使文学的存在方式、构成方式和运作方式都发了深刻变革,使传统意义的文学边缘化。本文探讨了跨媒介文学的概念及发展,研究跨媒介文学及理论对促进文学的生产和繁荣,推进文学传播多元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媒介产业化是媒介产品生产的分工化、集约化、市场化。在媒介产业化背景下,新媒介异彩纷呈、人人皆为媒介人、媒介组织强大。媒介产业化引发了文学的媒介的新变。文学形象的特征和功能也发生了实体化和商业性的新变。文学形象的新变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9.
李爱娟 《职业技术》2006,(24):108-109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差异性,也可以说是网络对于文学的冲击,它一方面为有才华的文学作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使网络文学产生了大量的泡沫作品,这也正是网络文学经常为一些传统作家、批评家所指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差异性,也可以说是网络对于文学的冲击,它一方面为有才华的文学作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使网络文学产生了大量的泡沫作品,这也正是网络文学经常为一些传统作家、批评家所指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是一种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体的新型文学样式,它在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学搭建的新型平台上进行文学的生产与消费,引发了文学创作和消费接受的又一次巨大的变革。创作主体的群体自由性、本文生成网络化、传播媒体便捷化、消费接受快餐化是网络文学生产、传播和消费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最主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
凭借电子媒介优势,新媒体文学批评更加自由、及时、娱乐化,给当下文学批评研究带来新契机。但新媒体技术也导致文学批评过于庸俗,偏离艺术的审美价值,陷入庞杂无序的状态。新媒体文学要树立开放多元的批评观念,使其既不脱离理性思辨,又可达到追求个体化、生命体验式的批评。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给人们建构起一个个全新的活动空间,网络文学给我们带来的并不是一种新的文学形态,事实上,它只是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承载、传播文学文本的新媒介。面对不断功利化的世界,文学在提供超越现实的想象空间时,要遵循严格的标准,应该坚守自己的底线,应该坚守文学的内涵,应该考虑社会影响,完全用市场标准取代了文学标准是不可以的,应注意作家正在被市场与消费的黑洞所吞噬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微博客文学以全新的创作态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网络文学的发展格局,影响和促进了文学的创作和审美。微博客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已成为网络新媒体文学研究领域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方言文学在20世纪40年代的勃兴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密切相关。普通话写作的倡导,既承接于苏联斯大林语言学理论,又呼应于新中国之建设。分析四五十年代之交《文艺报》这一权威媒体的相关讨论,可以还原出普通话写作与方言文学退场的交锋轨迹与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1997年学科调整后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在信息一体化的全球化氛围中,再现勃勃生机,很快从原来的危机状态下走出,经过几年发展,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三级体制得以完善,全面拉动了该学科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深层进展。但学科合并后的高层次整合并不理想,两个老学科之间的关系多有争议,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依然不少。文章就学科合并及合并后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理念目标、教学新模式建构以及近年来的教学改革试验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不仅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传播资源,而且用自己的运作理念、运作方式和审美导向、评价标准影响文学,干预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接受。文学重构价值体系,表现出对大众传媒这一强势文化力量的趋附;以功利性选择和商业化转向,表达了对大众传媒时代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的理性认同。  相似文献   

18.
高校英美文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美文学课程在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方法应加以改革.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逐步形成一种全新的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加强英美文学课程的网络环境建设,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多元评价"的考核方式:规范半业论文写作,提高论文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对"断裂性"的研究直接影响到"当代文学史书写"研究的深入。引入"断裂性"视域,重视断裂性的文化内涵,有力的突显出文学史书写中对于叙述中的统一性和平顺性追求的文化底蕴,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代文学史书写"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20.
《唐代科举与文学》一书将科举作为研究之中介,把它与文学沟通起来,运用文史结合的治学方法综合考察唐代文学与科举的关系。其文史结合的治学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作者对每一问题的论述都以史料为基础,经过对大量原始资料的分析和鉴别之后他才得出结论。二、注重对一特定时代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做历史的分析,以展现特定历史背景下文学的面貌。三、反过来以诗、文等文学作品来明确科举史中存疑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