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成语是熟语中最重要的一种语言形式,它既是语言的精华,又是别的词所不能替代的。文章借助电子检索系统,以时间为线索,适当采取数据和例证的方法。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对"一丝不挂"的演变轨迹进行刻画。纵观唐到清,义项发生明显增减,而且形式演变居多。成语的发展演变是要经历一个渐变的过程。变体形式虽多,但有语序变化、成分替换、成分增减三种方式。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沿习使用过程中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与形式相比,意义的定型性更重要。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要求服务于社会的语言做相应的发展,自然也就造成了汉语成语在形式上和语义上的演变。成语形式上的演变包括构成成分的替换和构成方式的变化两个方面。人们在成语的使用过程中,追求语义的简明生动、节律的和谐、结构的严谨以及汉语语义的发展变化和成语自身的特点都是造成成语形式演变的主要原因,其实质正是为更有效实现语言这一人类最重要交际工具的功能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助电子检索系统,以时间为线索,适当采取数据和例证的方法,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对"百尺竿头"的演变轨迹进行刻画。纵观唐到清,义项没有发生增减,但是形式演变居多。成语的发展演变是要经历一个渐变的过程。与形式相比,意义的定型性更重要。  相似文献   

4.
成语语义与所有汉语词义一样,都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导致这种“反映”和“主观评价”产生相应的变化,自然也就造成了成语语义的演变,这主要表现在成语理性义的演变和感情色彩义的演变两方面。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成语构成成分意义的变化、成语结构形式的特点以及结构形式的变化都是导致成语语义演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申跃 《现代语文》2007,(8):34-34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它的基本特征就是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成语的结构形式是定型的、凝固的,它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必须沿用原型,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成分.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语言词汇中的一种固定词组,它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在言语作品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的,稳固性是它的主要特点。但是,语言随着社会的演变发展而不断发生渐变,以适应生产和其他社会活动的需要。成语,不可能越出语言发展的规律,一成不变。它的稳固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成语形式的变化就是一个明证。对于成语的形式变化,人们的看法是有分歧的,有的人往往把一些成语的变化形式  相似文献   

7.
成语是人们使用频率较高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词语。它具有定型性、简洁整齐性、习用性、整体性等特点。成语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在新闻语体中,因随意增减成语的构成成分,褒贬不分,因同音字、形近字,不理解成语的意义,搭配不当等原因,常出现误用成语的现象。要用好成语,必须了解成语的特点,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遵循规范,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成语是人们使用频率较高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词语。它具有定型性、简洁整齐性、习用性、整体性等特点。成语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在新闻语体中,因随意增减成语的构成成分,褒贬不分,因同音字、形近字,不理解成语的意义,搭配不当等原因,常出现误用成语的现象。要用好成语,必须了解成语的特点,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遵循规范,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历史维度剖析《淮南子》成语的源流演变过程,有助于汉语成语史的深入研究。以习用性、定型性、完整性和表意的双层性为成语的判定依据,统计得《淮南子》成语331条,其中源自先秦或同时期更早文献的成语211条,源于《淮南子》的成语120条。引申沿用类《淮南子》成语经直接引用、换字法、减字法、凝缩法、节录合并法、捏合法、调序法或综合法等八种方法构成,原创类则通过截取语句、改换语素或语序、添加语素、简括故事或浓缩语句等五种方式在后世被改造为成语。《淮南子》成语的演变以形式演变和语义演变为主,前者包括成语内部语素和语序上的变化,后者包括理性意义的演变和色彩意义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成语是社会上长期流传的一种现成的固定语,一般是不可任意变更的,不过不是绝对不变的,它也要跟随语言发展变化,有时出于交际特定的需要,可以以成语原有的定型为基础适当地灵活变更或创新使用。成语创新,是指在表意明确,符合成语内部结构规律和语言规范的前提下,对成语从形式或内容加以翻新改造。一、形式改造所谓成语的形式改造,就是在旧成语的基础上改变原有结构或结构成分,使整个成语面目一新,获得新生命。成语的变更,有多种多样的方式:1、调换所谓调换,就是只换成语中的某结构成分,而不改变成语的结构关系。如:①揠苗助长———拔苗助长;…  相似文献   

11.
成语"措手不及"在中国古代四大白话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中共出现53次。在以上四部小说有代表性的现代英译本和汉英词典中,该成语也都有多种英译文形式。文章主要对这些英译文形式进行分析,指出汉英词典中词条的英语对应词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承载着大量的信息和文化底蕴.如何翻译好习语,是对翻译工作者的一大挑战.本文试从几个方面阐述做好英汉习语翻译所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习语总产出性知识和英语水平具有显著正相关性,随英语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长,其中习语拼写知识和英语水平的正相关性最高,拼写知识的增长要快于语域知识和同义词知识;三类习语总产出性知识在不同英语水平层次上存在显著差异,人际习语总产出性知识最多,其次是关系习语,最后是概念习语;概念习语总产出性知识对英语水平的影响最大,可以预测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4.
浅析英语国家饮食文化对英语饮食习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习语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它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生产劳动,产生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英语习语的意义并非构成词意义的简单叠加,它往往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背景。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英语国家饮食文化的分析,来研究英语饮食习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表达方式。由于地理、历史、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习语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本文从英汉文化差异上进行分析,提出构成文化差异的要素。  相似文献   

16.
哈萨克惯用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的固定短语,其内部结构既有一般特征,又有独特个性。根据构成惯用语各词之间的关系,可分为支配、修饰、陈述、并列、连动、独词等6种类型,其中后3种类型较少。除为数不多的修饰关系以外,大多数惯用语都离不开动词。  相似文献   

17.
成语历史悠久,使用广泛,是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成语”的概念具有模糊性,有的人把它理解成“现成语”,有的把四个字的都认为是成语,这都是不准确的。现代语言学者多次想对成语作个划界,又不时碰上这样那样的难题。因此,确定成语的范围,划清它与其他熟语,特别是与惯用语的界限,成为判定成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成语式广告是广告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基于成语或习语的一种变异体,而其变异体则隐含了广告产品的名称,功能或创新点。本文采取案例分析方法,从图形背景理论角度分析了一些中文成语式广告。笔者发现成语广告中的变异部分构成图形,能很好的吸引消费者注意,而习语作为背景则能帮助树立产品形象。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成语语感与成语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鉴别成语与非成语时应介入一条事感标准。凡符合多数人的成语语感的短语就是成语。成语语感包括语音感、语义感和语法感。成语自身还有个成语度的问题,成语度指的是人们对某些短语确定为成语时的语感认同所达到的程度。成语语感、成语度的探讨,对于解决“什么是成语”的问题,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