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弗罗斯特的诗歌充满了矛盾性,一方面描绘了大自然的静谧美景,另一方面又大力渲染了大自然的破坏力以及带给人们的苦难。他视自然为一个善良美好与恐怖邪恶的复合体。赏析弗罗斯特的名作《雪夜林边停驻》,可以解读其诗歌中表达的自然观及自然观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雪菜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他为自然、为自由而欢歌上,对人类的爱和对自然的爱是其思想的核心,把握了爱,也就把握了他诗歌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擅长以含蓄而迂回的简洁语言传达复杂深邃的思想,自然是她诗歌创作中不变的主题。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主题的诗歌可以分为两大类,展示了对大自然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方面,受超验主义影响,她歌颂赞美大自然,颂扬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她揭示大自然的敌意,并表现她对自然神秘和强大能力的恐惧和敬畏,探索人与自然的疏离。这个悖论在她不同性质的诗,甚至在同一首诗都有所表现。分析狄金森自然诗中她对自然的态度,探索她的生活和诗歌本质的主题,可以更好的理解狄金森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4.
孟浩然是一个政治上不得志而又洁身自好的封建人,只是一个钟情于山水田园而且独标风韵的大诗人。他的思想行为上不忘仕进而又偏爱隐逸,他的心境虽有仕与隐的矛盾痛苦,但又以平和闲静为主。他以简净自然的笔墨把大自然的美景摄入诗中,形成了以清幽寂静、高远空间为特征的诗歌歌意境,给人以清淡之美。  相似文献   

5.
布莱克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人类。他讴歌春夏秋冬,赞美日月星辰和花木鸟虫以及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布莱克的诗歌展现了人在美丽自然中得到的无尽欢乐,人与自然、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他倡导保护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爱护自然中的一切生灵。他认为,自然中的一切都具有灵性和生命。布莱克的诗歌具有极深刻的生态意蕴。布莱克的自然诗十分符合生态审美原则和理论。  相似文献   

6.
威廉·华兹华斯是19世纪初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对英国乃至世界浪漫主义运动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他以饱蘸感情的诗笔讴歌大自然,咏赞自然界的光景声色对人类心灵的影响。华兹华斯一生都和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作品都是以大自然和接近大自然的人为题材的抒情诗,它们形成了华兹华斯的自然观。本文试图通过对华兹华斯自然诗歌的分析和研究,深刻认识和理解华兹华斯是大自然的诗人,是大自然最喜爱的儿子。  相似文献   

7.
拿破仑组诗是以拿破仑·波拿巴为题材的诗歌。莱蒙托夫的拿破仑组诗受到拜伦与普希金的影响。不同于拜伦与普希金在诗歌中评议拿破仑的荣辱得失,莱蒙托夫视拿破仑为欧洲封建势力的迫害对象,关注的焦点转向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的心境及1840年法国迎回灵柩事件。莱蒙托夫在构筑"他者"的同时努力勾勒"自我"自由、平等、民主的革命理念。拿破仑、十二月党人的抗争精神在莱蒙托夫笔中一同化作自由的巨浪冲击沙皇的暴政与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8.
华兹华斯诗歌中的生态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兹华斯在诗歌中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还表达了他的生态伦理思想:自然是伟大的,能给人带来启迪和欢娱;人与大自然中的万物是平等的;自然有其内在的规律,任何破坏自然的人在道义上是不道德的,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因此,他倡导建立人与人相互关爱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关系。这些观念为后世生态伦理的勃兴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他的诗也为生态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 法国大革命对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极大:革命的时代精神丰富了他们的文学营养和诗歌题材,激发了他们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憧憬。拜伦生长在大革命的年代里,他对革命的同情和向往始终不渝,并写了好些诗篇以抒发他对那场伟大斗争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10.
诗人拜伦因其一系列惊世骇俗之举而享誉世界文坛,又因其特立独行的情感方式和人生观致使批评界对其毁誉参半。本文从拜伦典型的性格特征——叛逆的视角切入,并从天生叛逆的性格特点,对传统的叛逆——追寻自由与爱情,和叛逆的浪漫主义悲歌——拜伦式英雄,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造成他叛逆性格的原因,这种性格在他文学作品里的表现以及和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叶敏 《双语学习》2007,(11M):213-213
陶渊明诗歌充满对自然的追求和对自然观的理解,他的个性品格、诗歌题材、诗中之理、艺术风格无不表现了对自然的追求。自然与自由相关,他对自然的渴望,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渴望,蕴含了诗人所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2.
华兹华斯是一位自然歌者,他用优美的诗篇赞颂大自然的美景,同时对保存着自然神性的普通劳动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他的自然诗篇寄物言志,抒发情怀,同时探索着自然以及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3.
自二十世纪初,中国学者就开始翻译研究拜伦的诗歌作品.到二十世纪初,大量的拜伦诗歌被翻译介绍至中国,并在五四前后形成一个高潮.此后,拜伦诗歌的译介研究一直是中国译界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以1919年-2000年间拜伦诗歌在中国的译介情况为基础,研究拜伦诗歌在二十世纪中国的译介情况,并从拜伦及其诗歌特质探讨诗歌翻译活动的动因.  相似文献   

14.
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勇敢的自由战士。《审判的幻景》是拜伦最重要的政治诗之一,诗中表现了他反对压迫、向往自由的战斗精神,彰显了拜伦作为一名自由战士的光辉形象。其战斗精神主要体现在其对反动势力的批判上。  相似文献   

15.
时曼丽 《海外英语》2014,(14):206-207
诗人威廉.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先驱,并因其在诗歌中对大自然的大量描绘而被成为"自然诗人"。他的很多诗歌都反映出他对自然的态度。《我们是七个》便是其中的一首,该诗借助"我"与一位八岁小女孩之间的对话,反映其自然观。该文将通过介绍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形成,以卞之琳先生的翻译为中文蓝本,进而探究《我们是七个》中诗人所追求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6.
斗士的呼声     
乔治·戈登·拜伦是19世纪上半叶的伟大诗人。英国浪漫主义的卓越代表。他的诗歌以新颖的内容、华丽的辞藻、严谨的格律、奔放的情感而在当时的欧洲文坛脱颖而出、大放异彩。像许多诗人一样,拜伦在本质上是一个活动家。他的一生是在追求爱与自由的理想中度过的。虽然他出身贵族,但在大学求学期间深受法国启蒙运动思想的熏陶。  相似文献   

17.
雪莱是英国杰出的诗人,创作了大量的浪漫主义诗歌,透过这些诗歌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雪莱对于大自然深沉的热爱,他的浪漫主义情怀、理想主义的思想,皆受此影响颇深。热爱自然的雪莱,也接受这来自大自然灵感的馈赠,笔者通过对雪莱诗歌中自然意向的研究,探究雪莱诗歌中更加多样化的情感表达,以及更深层次的内涵,展示雪莱诗歌中渴望建立理想社会的一面,同时也展示给世人他内心的痛苦与阴暗的一面。以此,给我们当今浮华的社会带来一些新的启发与感悟。  相似文献   

18.
约翰·济慈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雪莱、拜伦齐名,1821年2月23日,年仅25岁的他在罗马病逝,英年早逝的他却给世人留下了大量的优秀诗歌作品,比如《恩底弥翁》、《夜莺颂》等等。济慈的诗歌总是能将人的各种感觉与自然完美融合,读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尤其是他创作的六大颂歌,是觉得形象生动细腻,富有独特的认识,给人展现了其中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诗贵在简洁.然而在诗歌语言中,词语的重复并不少见.词语的每一次重复都会产生新的联想意义.运用词语的重复能够弥补诗歌语言的不充足性,表达言语无法充分表达的强烈情感.华兹华斯在<丁登寺旁>中成功地运用大量的词语重复,把重访怀河的这个重复事件重新体验一次,向读者传达了自然美景时他心灵的巨大影响以及他对大自然的神秘体验和无限热爱.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个风光旖旎的国家,除了令人留连忘返的自然美景外,还有不少值得人们称道的人造奇观。本文就带领同学们去一一领略这人类与大自然相和谐的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